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它集各类志怪故事于一体,它很厚很全很了不起,它是我责编过的最美的书之一。但对我个人而言,它就是一部有氛围感的书:让我听到昆虫叫,闻到饭菜香,感到被窝暖。
打五星的都是托儿吗?这书值得打五星?我看南京大学出版社还以为是啥牛逼的研究呢。起码也是《中国文化常识》那种书吧。结果拿到一看 就跟小时候看的寓言故事集一样。真特么只有一个一个小故事.... 而且纸张装订都很差 还卖一百多 这特么比马斯克还能割韭菜啊
我写的封底荐语: “在《中国精怪故事》中,禽兽草木器物皆可成精,与人类产生爱恨纠葛。精怪的产地各异,呈现为“精怪地图”的奇观,与此同时,讲述者的身上裹挟着丰沛的集体记忆与民间元气,史诗和神话由此而生。”
原汁原味的中国精怪故事大全,从中可以了解民俗风情、了解各种意想不到的中国精怪。给孩子阅读的话,很能培养孩子阅读的专注力。书做得太美啦!拿到手上,厚重又轻盈,手感柔软到想哭~~😍
2021年,到目前为止,买书读书,踩过最大的雷,我甚至很怀念当年看过的山海经和故事会了。真想不明白,几天前为啥要这么这本书?是想沾点仙气?妖气?好奇害死猫,人间烟火气,它还不够闻吗?
快来看看你是什么妖精,在人间兴风作浪的
本书名为《中国精怪故事》似是勉强了,或可名为《建国后不许成精却偏要成精所以只能带着正能量成精的故事》。
包装有个紧箍咒一样的腰封,还有个收妖匣一样的纸函套,是怕妖怪从书里跑出来么。。拆了十分钟还没看见书,差点上剪刀,最后使出精怪之力甩出来的。看了内容之后,觉得这设计真的是大可不必。如果你想做文创,还需要精美一点。而且极软的胶装,塞回去还要费点力气。。我只是想看点民间故事的资料,老老实实印一本小书多好。 ps.我来追评了,外头的封套果断扔了,没那么多时间塞书也没地儿存废纸壳。如果这个设计就是为了让人扔,倒也迎合了现在过度包装的趋势,不过至少可以好看点、聪明点,让人在扔之前有个美好的体验,扔的时候唏嘘叹惋,然而并没有,我甚至想连书也扔掉。这是这些年买过单本最贵的书,也是最不值的书。两星全是给原作者采集故事的辛苦。
蒐集的故事涵盖范围广泛,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展现了民间文学数之不尽的样品与叙事变体的多重组合,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剪纸太好看了,中国红颜色正,更加突出中国文化特征和审美趣味。设计失败之处:匣装过于紧实,塞取空间不足,放不回去了。
这个装帧设计真是太差了,纸张也很差,摸起来手感竟然像报销单据,鉴于作者巨大的田野调查工作量,姑且多加一星吧
不如读志怪小说。民俗故事本身缺乏艺术加工,本书对民俗故事的整理又没有体现出资料价值。
北方比南方的精怪们,报恩与报仇都来得更猛烈更直接。
这两年出了几部精怪类的好书,记得去年还有《聊斋汊子》和《中国妖怪故事》,这套书的风格更偏近《聊斋汊子》,可看作民俗学的田野调查笔记,很严谨。这套书聚焦“精怪”这个概念,除了非常吸引人的民间传说,也同时在潜移默化普及着神话学和民俗学的很多知识,思考起来也很有趣味。如果细分起来,神话、鬼话、精怪、仙话还是有区别的,精怪多源自我们祖先原始信仰中的自然物,无论花草还是走兽,它们必为人形,也许有法术,但伦理上不高于人类,甚至还有些被鄙视,比如我们熟悉的狐狸精啊、花花草草成精啊。这些作品究其当代的源头,也许正是袁珂老先生那一辈人以《山海经》发轫的中国神话研究。都是好事情,我们确实需要的钱,也需要娱乐,但不能丢了魂儿,有空的话,还是得寻寻源的。
民间故事大集成,整理自各地各民族口述,自有价值。精怪故事与神话、鬼话、仙话交织在一起,草木禽兽、石头河流、各类器物,都能够成精作怪。纸张装帧都有古风,特别是红色剪纸为插图,漂亮。本来想让小学生读的,他更喜欢克苏鲁那类。收藏,作为民俗学资料。
收集的民间故事,每一篇都有采集人、口述者。民间故事千篇一律倒是不稀奇,人类是会反复聆听和讲述同类故事而乐此不疲。但诚如有的读者所说,故事应该是经过了相当程度的雅化、提纯,考虑到成书的年代此言非虚。。格林童话也是千篇一律的,但早期故事那些血腥色情残暴的东西,也逐渐被雅化提纯了。
近300个原汁原味的中国精怪故事,狐狸精常见,布谷精少有;葫芦精可爱,象牙精善良……万物成精成怪,精怪无奇不有,你是什么妖精,来人间兴风作浪……
内容还行,但纸张太软太薄,整书很容易形变。
二十几年前,这本如同当代《太平广记》般的“怪书”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花如此大力气收集口述的民间“怪话”,再按照精怪分类,实在是件既“没意思”又“有意思”到极致的事情。新版《中国精怪故事》装帧精美,白衬底红剪纸,配上野生的故事,一页还童。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果然从“虾精”的类目里找到了从小听过多次的故事,而作为故事主角的那块大石头,就矗立在窗外远处的海岸边。万物有灵,这些精怪故事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别样的归属感。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本是精怪不是神仙,山东地区故事,好几篇搜集者都是《聊斋汊子》的作者。中国民间故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向是~山前桃红柳绿,田肥有柴有米,后生善良孝顺,精怪报恩嫁娶,从此香火有续,一派天真欢喜。是要珍惜建国前允许成精的日子,那是上天拿来派送给好人,来得好报用的。插图是传统剪纸,装帧加分,热吞吞朴实生活气。
故事质量良莠不齐,形式大于内容,而且形式也不是太好。感觉像效仿什么日本妖怪大全或者欧美的bestiary,但大部分故事都不具备文化人类学价值。
> 中国精怪故事
32 有用 顾舜若 2021-05-12 19:28:36
它集各类志怪故事于一体,它很厚很全很了不起,它是我责编过的最美的书之一。但对我个人而言,它就是一部有氛围感的书:让我听到昆虫叫,闻到饭菜香,感到被窝暖。
41 有用 康生 2021-05-22 17:06:43
打五星的都是托儿吗?这书值得打五星?我看南京大学出版社还以为是啥牛逼的研究呢。起码也是《中国文化常识》那种书吧。结果拿到一看 就跟小时候看的寓言故事集一样。真特么只有一个一个小故事.... 而且纸张装订都很差 还卖一百多 这特么比马斯克还能割韭菜啊
8 有用 盛文强 2021-05-13 16:52:09
我写的封底荐语: “在《中国精怪故事》中,禽兽草木器物皆可成精,与人类产生爱恨纠葛。精怪的产地各异,呈现为“精怪地图”的奇观,与此同时,讲述者的身上裹挟着丰沛的集体记忆与民间元气,史诗和神话由此而生。”
6 有用 彼岸 2021-05-12 20:05:43
原汁原味的中国精怪故事大全,从中可以了解民俗风情、了解各种意想不到的中国精怪。给孩子阅读的话,很能培养孩子阅读的专注力。书做得太美啦!拿到手上,厚重又轻盈,手感柔软到想哭~~😍
5 有用 简单E 2021-06-13 07:15:58
2021年,到目前为止,买书读书,踩过最大的雷,我甚至很怀念当年看过的山海经和故事会了。真想不明白,几天前为啥要这么这本书?是想沾点仙气?妖气?好奇害死猫,人间烟火气,它还不够闻吗?
2 有用 章昕颖 2021-05-20 11:31:50
快来看看你是什么妖精,在人间兴风作浪的
5 有用 白面行歌 2021-07-08 16:05:33
本书名为《中国精怪故事》似是勉强了,或可名为《建国后不许成精却偏要成精所以只能带着正能量成精的故事》。
3 有用 瑞秋 2021-06-10 23:22:42
包装有个紧箍咒一样的腰封,还有个收妖匣一样的纸函套,是怕妖怪从书里跑出来么。。拆了十分钟还没看见书,差点上剪刀,最后使出精怪之力甩出来的。看了内容之后,觉得这设计真的是大可不必。如果你想做文创,还需要精美一点。而且极软的胶装,塞回去还要费点力气。。我只是想看点民间故事的资料,老老实实印一本小书多好。 ps.我来追评了,外头的封套果断扔了,没那么多时间塞书也没地儿存废纸壳。如果这个设计就是为了让人扔,倒也迎合了现在过度包装的趋势,不过至少可以好看点、聪明点,让人在扔之前有个美好的体验,扔的时候唏嘘叹惋,然而并没有,我甚至想连书也扔掉。这是这些年买过单本最贵的书,也是最不值的书。两星全是给原作者采集故事的辛苦。
1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21-05-18 15:35:46
蒐集的故事涵盖范围广泛,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展现了民间文学数之不尽的样品与叙事变体的多重组合,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剪纸太好看了,中国红颜色正,更加突出中国文化特征和审美趣味。设计失败之处:匣装过于紧实,塞取空间不足,放不回去了。
2 有用 万物后爸诶特爷 2021-06-05 00:13:33
这个装帧设计真是太差了,纸张也很差,摸起来手感竟然像报销单据,鉴于作者巨大的田野调查工作量,姑且多加一星吧
1 有用 哈哈哈哈11 2021-06-09 02:15:22
不如读志怪小说。民俗故事本身缺乏艺术加工,本书对民俗故事的整理又没有体现出资料价值。
3 有用 无非求碗热汤喝 2021-05-24 15:52:04
北方比南方的精怪们,报恩与报仇都来得更猛烈更直接。
2 有用 宝木笑 2021-06-02 09:38:10
这两年出了几部精怪类的好书,记得去年还有《聊斋汊子》和《中国妖怪故事》,这套书的风格更偏近《聊斋汊子》,可看作民俗学的田野调查笔记,很严谨。这套书聚焦“精怪”这个概念,除了非常吸引人的民间传说,也同时在潜移默化普及着神话学和民俗学的很多知识,思考起来也很有趣味。如果细分起来,神话、鬼话、精怪、仙话还是有区别的,精怪多源自我们祖先原始信仰中的自然物,无论花草还是走兽,它们必为人形,也许有法术,但伦理上不高于人类,甚至还有些被鄙视,比如我们熟悉的狐狸精啊、花花草草成精啊。这些作品究其当代的源头,也许正是袁珂老先生那一辈人以《山海经》发轫的中国神话研究。都是好事情,我们确实需要的钱,也需要娱乐,但不能丢了魂儿,有空的话,还是得寻寻源的。
0 有用 malingcat 2021-10-15 20:50:38
民间故事大集成,整理自各地各民族口述,自有价值。精怪故事与神话、鬼话、仙话交织在一起,草木禽兽、石头河流、各类器物,都能够成精作怪。纸张装帧都有古风,特别是红色剪纸为插图,漂亮。本来想让小学生读的,他更喜欢克苏鲁那类。收藏,作为民俗学资料。
0 有用 danyboy 2023-12-08 11:08:06 北京
收集的民间故事,每一篇都有采集人、口述者。民间故事千篇一律倒是不稀奇,人类是会反复聆听和讲述同类故事而乐此不疲。但诚如有的读者所说,故事应该是经过了相当程度的雅化、提纯,考虑到成书的年代此言非虚。。格林童话也是千篇一律的,但早期故事那些血腥色情残暴的东西,也逐渐被雅化提纯了。
0 有用 守望者eye 2021-07-01 18:49:44
近300个原汁原味的中国精怪故事,狐狸精常见,布谷精少有;葫芦精可爱,象牙精善良……万物成精成怪,精怪无奇不有,你是什么妖精,来人间兴风作浪……
0 有用 泥梨 2021-07-13 10:52:29
内容还行,但纸张太软太薄,整书很容易形变。
0 有用 小米=qdmimi 2021-06-13 22:57:35
二十几年前,这本如同当代《太平广记》般的“怪书”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花如此大力气收集口述的民间“怪话”,再按照精怪分类,实在是件既“没意思”又“有意思”到极致的事情。新版《中国精怪故事》装帧精美,白衬底红剪纸,配上野生的故事,一页还童。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果然从“虾精”的类目里找到了从小听过多次的故事,而作为故事主角的那块大石头,就矗立在窗外远处的海岸边。万物有灵,这些精怪故事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别样的归属感。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0 有用 珍妮的肖像🦤 2021-06-11 22:00:25
这本是精怪不是神仙,山东地区故事,好几篇搜集者都是《聊斋汊子》的作者。中国民间故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向是~山前桃红柳绿,田肥有柴有米,后生善良孝顺,精怪报恩嫁娶,从此香火有续,一派天真欢喜。是要珍惜建国前允许成精的日子,那是上天拿来派送给好人,来得好报用的。插图是传统剪纸,装帧加分,热吞吞朴实生活气。
1 有用 芋泥红豆海盐卷 2021-11-24 16:11:43
故事质量良莠不齐,形式大于内容,而且形式也不是太好。感觉像效仿什么日本妖怪大全或者欧美的bestiary,但大部分故事都不具备文化人类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