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终结:1985-1991的书评 (15)

薛宝钗的冷香丸 2021-07-20 09:18:19

《冷战的终结》是否预示着另一场冷战的开端?这是个问题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对外扩张达到顶峰,而美国的势力则相对陷入低谷。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状态下,当时无论苏联学者抑或美国学者,都认为美国正不可避免地逐步走向衰败。 当时的美国知识界一致认为苏联拥有高效的经济体制,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美国要想击败苏联几无可能,只能寻...  (展开)
浅蓝的摩卡 2021-07-11 08:13:08

冷战带来意识形态的思考,国际博弈永远不会停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秩序不得不重新构筑,整个世界满目疮痍,美国和苏联作为战胜国,强势崛起成为超级强国,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的不同让两个超级强国逐渐走向对立,形成历史上著名的“美苏争霸”态势,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冷战。简单说来,冷战就是两个强...  (展开)
无限弃绝 2021-06-28 13:22:37

这是本什么样的书,我可不可以读?一篇简略规矩的读书参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总体来看本书呈现出的风貌是一本近似于资料汇编纪实文学,密度非常之大,稍一走神就有跟不上剧情之感,给读者非常大的挑战。非常适合于铁杆历史爱好者细啃。 冷战虽冷,但冷中无时无刻不包含着热。大家都这么敏感,美苏两国的核武器制衡焉知不会一个误会就变成核武器横掷。这种...  (展开)
para 2021-06-14 18:52:39

冷战或许终结 变革从未停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所谓中美“新冷战”的提法始终甚嚣尘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加速围堵与遏制更是强化了这一观感。事实上,无论是意识形态阵营间的对抗,还是金融资本全球化的美元霸权,一直作为“冷战”种种形式贯穿时代推进。而2020年爆发的疫情,更加速了世界格局与国际关...  (展开)
燕羽 2021-06-13 22:47:45

难道不觉得很有用吗

在写这篇书评之前,决定先看一看其他人的评价,看过之后倒是有一些话想谈,主要是发现,我想说的,跟已经写出来的寥寥几段评价,好像完全不一个样。 本来我个人是觉得这部书会在以后成为经典的,以后研究冷战史的一部经典,虽然现在可能还不行,毕竟好像现在大家把这书定错了位...  (展开)
小王子环游世界 2021-07-14 16:48:22

史料“大爆炸”,满足多角度重看“美苏冷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冷战”本身是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一种特殊对抗形式。纵观《冷战的终结(1985—1991)》一书,共有两条主线可循。其一为,从美国和苏联等多视角,以重大事件为线索呈现了冷战从盛到衰乃至走向终结的演进历程;其二为,该...  (展开)
伲凹 2021-06-23 22:44:11

冷战终结是世界的变革亦是个人外交的成功

1945年之后的40来年,地球数次滚过死亡阴影笼罩的山谷,随着这两个超级大国在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危机对峙中,他们的意识形态盟友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代理人斗争中,地球总是面临核毁灭的威胁。然而,在1985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了转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  (展开)
哦噢喔 2021-07-14 00:54:16

冷战已止,思之不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17年的十月革命被抛到一边”,同时“15个苏维埃共和国变成了独立的国家”。这是美国历史学者——罗伯特•瑟维斯在其著作《冷战的总结》里,对苏联解体的感叹与描述。 1991年,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因内忧外患,轰然崩溃,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乃至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尽管苏...  (展开)
Fēēēēlínnnng 2024-01-25 22:36:33

现实主义外交就得财大才能气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曼德拉效应,总归觉得从柏林墙倒塌到苏联解体,好像是一夕之间发生的事情,否则布什也找不到合适的节骨眼,对美国赢得了冷战做兴高采烈的广而告之。这当然不可能是一夕之间发生的事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倒塌的,苏联亦然。那么会不会是被某些...  (展开)
飞鸟之镜 2022-02-24 12:42:56

一些可商榷的翻译

P100页:“非洲国家议会” 当为 “非洲人国民大会” P148页:“你必须将和平置于阶级利益至上” 当为 “你必须将和平置于阶级利益之上” P232页:“奥德菲尔德回忆说,他最后一次飞往凯夫拉维克机场还是在1953年”,疑当为“他上一次飞往凯夫拉维克机场还是在1953年” P288:“...  (展开)
小调 2021-08-29 14:07:32

如果你感到对人物陌生,阅读困难,不妨看看这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几天看到一个苏联人物大佬的漫画,觉得很有意思,就拿餐巾纸画了一个,问了一下朋友,每个人都说的不太一样,但都多多少少答的沾边,昨天看完书后,翻了一下评论,认为这个书已经是足够好读了,像爽文一样,翻了一下评论有人说希望出关系表。 苏联大佬的内心戏:果然你们只记...  (展开)
superyd 2021-07-18 13:33:49

冷战的结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从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二战的战胜国,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等方面的不同而爆发了除了直接军事冲突以外的形形色色的斗争,比如贸易封锁,通过修建隔离墙来阻断接触等等,即冷战。两个国家在随后的年代还通过结盟或者援助等措施,拉拢一些国家,...  (展开)
云淡风清 2021-07-02 11:36:42

解体背后的故事

苏联的八一九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只是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没能将及时控制叶利钦,最终导致政变失败。早有主权意识的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率先独立,当乌克兰宣布独立时,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次日立国69年...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初晓♛ 2021-07-18 17:19:42

究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因素所致?

冷战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结束于1991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方美国与苏联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以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这一斗争之所以称...  (展开)
CulFan 2021-06-29 11:24:43

解体是如何发生的

苏联的八一九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只是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没能将及时控制叶利钦,最终导致政变失败。早有主权意识的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率先独立,当乌克兰宣布独立时,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次日立国69年...  (展开)

订阅冷战的终结:1985-1991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