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推理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赶鹅客人 2021-04-04 23:38:48

    一个疑问:1987年,半年实习费15000少吗

  • 6 Uzak 2021-06-24 14:29:25

    非常易读、好看,早该有这样的通俗考古著作了,不仅是考古学界人与事传记类的梳理,还有对于考古现场的记录、学术观点的争鸣与演变,乃至一定程度上的述评,这也只能由许宏这样的考古老兵来写。类似偏大众的考古读物,早有苏先生的文明探源,晚有孙教授的追迹三代,但仍是理论为主,难有回到现场的真实记录。许氏之书挑选的故事,大多是考古界的争议所在,当然最大的争议,还是许身处风暴中心的夏问题。援引不同时空里的其他风暴,可能也是一个颇受指责的异议者在暗示:争鸣是正常的、健康的、永恒的,答案既不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也不归于少数人,但一定藏在科学精神里

  • 2 种瓜得瓜 2021-04-24 13:47:34

    考古本来是求真的过程,可涉及到利害得失,往往求的也就不是真了。 读书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日子,有时间多读几本,没时间少看几册,它可能就是给我开的一扇窗,透一口气,就又能继续了。

  • 2 哎一古熊社长 2021-04-08 20:51:42

    虽然说是给大众写的,我还是觉得很专业,没有体会到热赞说的游戏、轻松和八卦,是我外行了……但对考古学家的日常增进了很多了解,真是板凳能坐十年冷,令人起敬。

  • 2 赖怀普 2021-04-24 00:34:25

    写给大众的考古书籍,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对中国考古史上不少有趣的点进行了梳理,不少地方都可以看到许先生推进大众考古的努力。期待这一系列的第二本。

  • 0 韧勉 2021-05-03 17:40:39

    许宏先生希望借由自己丰富的田野经历,书写一套关于新中国考古学史的通俗读物,包括山东龙山、二里头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实践,对标北大孙庆伟的著作《追迹三代》,叙说实践中的社科院考古所亲历考古学史,有趣有料有彩照!

  • 1 岛生 2021-05-10 11:16:26

    谈为学,也是谈做人。

  • 1 鱼的九思 2021-04-07 11:15:55

    很喜欢这种调调,写给非专业人士的“游戏”之作,事还是那些事,用轻松甚至于“八卦”的笔调写下来,阅读自然有一种趣味。非常期待许宏先生卸下二里头重任之后的更多类似作品。

  • 0 风之影 2022-03-30 20:31:52

    作者是资深考古人,也是很多重要考古活动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所以从内容来说是比较值得信赖的。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也是为了尽量的将枯燥的考古以比较生动的方式来讲述给读者,其普及考古学的苦心可见一斑。就本书内容来说,其中关于二里头都邑和偃师商城考古的部分资料详细,对于考古的过程与重点介绍较为详细,但还是失之于过于专业,稍显乏味,倒是关于绿松石龙和“微雕狮”的部分比较生动。其实,本书最有意思的部分是最后几篇,尤其是关于所谓“秦造船遗址”、“马踏飞燕”的命名争议和周处墓铝片的谜团等内容相当有趣。作为一个考古从业者,作者将这个行业内部的纷争和部分内幕展现在读者面前,也让读者对于考古业内的某些规则和利益之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行业里,想要推翻既有的结论难度还是蛮大的,而且往往不仅仅是证据的问题…

  • 0 青梅竹马 2022-02-09 13:48:51

    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小书,一天的时间就能读完,但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书,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丁公陶文、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等等重大的考古发现娓娓道来,在考古学的知识之外,向公众讲述考古过程的本身,在“民科”盛行的今天,许老师无疑是做出了一个有益的尝试,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院派愿意做学科普及,向社会公众讲述真实的知识。。20220209第三本

  • 1 倾城晚月 2022-02-21 21:47:59

    偃师商城、绿松石龙、二里头… 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通俗易懂的了解了考古。记得去年看登场吧洛阳,里面有许宏老师出现,当他说起考古时的样子,仿佛是眼里有光的“少年人”,果然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 0 我的名字叫红 2022-02-02 23:13:17

    何以中国一流。发现与推理有损何以中国的作者人设。

  • 0 以烟景 2022-01-27 10:54:58

    娓娓道来,平实有趣,仍然是写给大众的考古学随笔读物。前3/4是许宏老师亲身经历的故事,包括丁公陶书、二里头、偃师城等;后1/4是梳理文献后讲述的著名争议事件,重态度,轻立场。看后记这一“考古纪事本末”还会有后续,期待。

  • 0 加菲 2022-01-23 16:36:35

    写第一视角下的发掘与推理、灵感与发现,令人颇有沉浸之感;写考古史上的几桩公案,几无倾向地摆出各方观点,留给读者自己深思。中间写偃师商城的三篇最好,时代大背景与考古发现本末、围绕发掘结果的激辩、作者一针见血的评价与总结、考古工作者的细致稳重与浪漫激情、师生同仁之间的殷殷真情,如此种种融在一起,让人看得心潮澎湃。 难受的地方是配图(尤其是示意图和原图上的指示说明性文字)太少(尤其是遗址的部分),单看文字叙述好多地方还是在外行看热闹;而且虽然已经努力做到了通俗化大众化,书里不少的专业词汇与叙述还是有时让人一头雾水。 作者许宏曾在b站视频里说,日本学界“大家写小书”的传统很值得学习。期待许宏老师和更多的考古从业人员带来更多更详尽的科普作品。

  • 1 有胡萝卜酱吗 2021-12-16 20:54:48

    考古故事会~夏鼐先生真的是我仅从他人只言片语就很敬佩的人。

  • 0 舟亢 2021-10-29 15:30:27

    太专业了…

  • 1 数数 2022-01-02 20:19:24

    听了这一期“忽左忽右”,此公说话语速快但很有意思,故而想看看他写的书。 说到做到,元旦前一天从图书馆新书区找到此书,昨天到今天翻了一遍。挺好。 他在访谈中特别推荐《神祗、陵墓和学者》这本书,学校图书馆居然没有。

  • 1 鱼皮 2021-10-19 19:14:38

    可以当作考古版的《故事会》来看,描述了很多作者亲历的事。

  • 0 绿茶红豆布丁 2021-11-05 17:23:49

    文化人吵架就是厉害

  • 1 脱脂棉纱布毛毯 2022-01-14 00:53:09

    文章视角新奇,而且作者有意简化术语,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太吸引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