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社会学的法律,不是法律的社会学,说了很多都很浅,是点一下标题而没有深入。内容就是吃白饭,取决于你吃了没有,饿不饿。
大型文献综述现场
大佬亲自下场的法社会学综述。“行动中的法”永远比“纸面上的法”更有趣。
作者在结论部分提出要构建一个框架、一个纲要,以便让法律影响研究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就这点而言,本书的写作目的已经实现了。这本书将法律影响社会的过程概括为“法律传播过程”+“三个因素(奖惩、同侪压力、道德良知)”,较好地描绘了(主要是美国的)法律影响研究的全貌,或许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可以共享的基本概念、思路。这是这本书主要的贡献,同时这也就决定了这本书不会深入探讨具体的问题(这是该书的一个遗憾),而只是提供概览。如译后记所言,国内目前一般性的法社科基础教材较少,这本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白。个人觉得,自从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中译本出版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基础性读物引进了,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是难得的。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娓娓道来的,而且有许多研究实例作说明,翻译也挺好,阅读体验不错。
法律的良好建构和实施都需要研究和利用好民众的各种心理。
为国内法学的“概念天国”祛魅的一本小书
关于法律如何影响社会的综述……社科法学确实看似门槛低做出好东西却很难
弗里德曼写的法律与社会的研究综述,书中的议题可以给我们很多选题的启示。
好啰嗦啊
作者将大量的社科实证文献成果引用进分析法律对人的影响这一框架内。私认为问题在于没能也很难能够真正解释这一问题,且大量调查性成果被引用给全文造成一种所言甚多但意味甚廖之感,读完似有零星的研究思路上的火花,但没有多少知识上的收获。不过本书文字平直,加上译文清晰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对于这种涉猎广泛的文本而言,可谓一大优点。总体上看若似我这般单纯被书名吸引是不值得专门一读的,但若想就这种研究进路做些了解、得到启发则是看过至少不亏的。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读完这一本书可俯视整个英文学术界(法律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思路清晰,译笔流畅。
带着“洗洗脑子”和“发现问题”的视角读了一下这本书,感觉一般,有四点感触: 1、法社科的书,读起来确实没法哲学的过瘾,很多地方就是过眼云烟。 2、前四章给我带来的收获比较大。从第五章之后,涉及到人们守法的动机,弗里德曼结合经验材料将其概括为奖励和惩罚、同侪群体的压力和关于对错的内在感觉。与一百多年前耶林的法哲学式的归纳极其相似(驱使人类行为的四大“杠杆”),当然也还是有一些细致的差别。可见大咖们的结论很多时候都是趋向于一致的。包括一些涉及法律对预期的规范和其他的社会规范不一样的例子,和卢曼的描述理论也非常贴切。 3、我国的法社科研究很欠缺,弗里德曼引用的材料里几乎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内容(而日本和台湾地区却常有涉及)。 4、对法社科研究亦要遵循一定的“脉络”,尽管这只是社会科学学术意义上的。
侯猛在译后记对此书的定位很准确,与其说是专著,更像是述评。大段地引用了大量既往研究,350页的篇幅,核心观点可以被压缩到50页以内。
谢谢你,毕业论文。
规范无处不在!
听说中文翻译一般,寒假对照英文本读吧。前句所言不虚,英文版确实更好懂。例子很多,我甚至觉得太多了。全书的主题和思路还是很清楚的。
文献综述你好。读了几本这个主题的书,发现大家用的例子可真是单一呐。研究到最后也都是和稀泥了。 //作者的写作:虽然咱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我们的研究是很可信的,看,这些道理你也是这么感觉的吧,那应该是没问题的。什么,你觉得有问题,那你没看我每个研究都写了,调查有限,不同调查的结果也时有出入。
法社会学的大型文献综述。
> 碰撞
3 有用 万物静默如谜 2021-11-15 15:03:12
社会学的法律,不是法律的社会学,说了很多都很浅,是点一下标题而没有深入。内容就是吃白饭,取决于你吃了没有,饿不饿。
5 有用 大明康熙年制 2021-05-15 19:37:12
大型文献综述现场
2 有用 钮祜禄鼠 2022-03-14 21:28:45
大佬亲自下场的法社会学综述。“行动中的法”永远比“纸面上的法”更有趣。
5 有用 九块九披萨 2021-08-25 17:12:19
作者在结论部分提出要构建一个框架、一个纲要,以便让法律影响研究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就这点而言,本书的写作目的已经实现了。这本书将法律影响社会的过程概括为“法律传播过程”+“三个因素(奖惩、同侪压力、道德良知)”,较好地描绘了(主要是美国的)法律影响研究的全貌,或许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可以共享的基本概念、思路。这是这本书主要的贡献,同时这也就决定了这本书不会深入探讨具体的问题(这是该书的一个遗憾),而只是提供概览。如译后记所言,国内目前一般性的法社科基础教材较少,这本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白。个人觉得,自从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中译本出版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基础性读物引进了,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是难得的。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娓娓道来的,而且有许多研究实例作说明,翻译也挺好,阅读体验不错。
1 有用 落跑路人 2022-03-07 21:37:04
法律的良好建构和实施都需要研究和利用好民众的各种心理。
0 有用 潘豆在做工 2021-11-05 21:14:39
为国内法学的“概念天国”祛魅的一本小书
1 有用 insomnia 2021-11-26 12:35:20
关于法律如何影响社会的综述……社科法学确实看似门槛低做出好东西却很难
0 有用 资深兔子 2023-11-14 15:37:28 北京
弗里德曼写的法律与社会的研究综述,书中的议题可以给我们很多选题的启示。
0 有用 cancel 2023-08-22 12:58:40 广东
好啰嗦啊
0 有用 Lucas 2023-06-27 01:17:47 浙江
作者将大量的社科实证文献成果引用进分析法律对人的影响这一框架内。私认为问题在于没能也很难能够真正解释这一问题,且大量调查性成果被引用给全文造成一种所言甚多但意味甚廖之感,读完似有零星的研究思路上的火花,但没有多少知识上的收获。不过本书文字平直,加上译文清晰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对于这种涉猎广泛的文本而言,可谓一大优点。总体上看若似我这般单纯被书名吸引是不值得专门一读的,但若想就这种研究进路做些了解、得到启发则是看过至少不亏的。
0 有用 牛仔来杯快乐水 2024-07-02 17:52:06 江苏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0 有用 法盲 2022-06-20 00:15:55
读完这一本书可俯视整个英文学术界(法律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0 有用 到得还来 2022-06-09 13:13:04
思路清晰,译笔流畅。
0 有用 桑尼桃先生 2024-11-17 23:35:37 北京
带着“洗洗脑子”和“发现问题”的视角读了一下这本书,感觉一般,有四点感触: 1、法社科的书,读起来确实没法哲学的过瘾,很多地方就是过眼云烟。 2、前四章给我带来的收获比较大。从第五章之后,涉及到人们守法的动机,弗里德曼结合经验材料将其概括为奖励和惩罚、同侪群体的压力和关于对错的内在感觉。与一百多年前耶林的法哲学式的归纳极其相似(驱使人类行为的四大“杠杆”),当然也还是有一些细致的差别。可见大咖们的结论很多时候都是趋向于一致的。包括一些涉及法律对预期的规范和其他的社会规范不一样的例子,和卢曼的描述理论也非常贴切。 3、我国的法社科研究很欠缺,弗里德曼引用的材料里几乎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内容(而日本和台湾地区却常有涉及)。 4、对法社科研究亦要遵循一定的“脉络”,尽管这只是社会科学学术意义上的。
0 有用 某某某的树洞 2023-03-11 23:16:36 湖南
侯猛在译后记对此书的定位很准确,与其说是专著,更像是述评。大段地引用了大量既往研究,350页的篇幅,核心观点可以被压缩到50页以内。
0 有用 任清和 2023-03-28 00:34:41 北京
谢谢你,毕业论文。
0 有用 适兕 2023-01-25 00:55:31 河南
规范无处不在!
0 有用 尘沉 2023-01-21 00:13:55 重庆
听说中文翻译一般,寒假对照英文本读吧。前句所言不虚,英文版确实更好懂。例子很多,我甚至觉得太多了。全书的主题和思路还是很清楚的。
0 有用 愿逐月华流照君 2024-11-07 16:00:51 山东
文献综述你好。读了几本这个主题的书,发现大家用的例子可真是单一呐。研究到最后也都是和稀泥了。 //作者的写作:虽然咱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我们的研究是很可信的,看,这些道理你也是这么感觉的吧,那应该是没问题的。什么,你觉得有问题,那你没看我每个研究都写了,调查有限,不同调查的结果也时有出入。
0 有用 饿师兄 2025-07-26 15:11:17 北京
法社会学的大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