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羽翼的人:鸟类学先驱奥杜邦 短评

热门
  • 30 小杭 2021-05-02 23:11:53

    未读之前我以为用脚步去追寻翅膀是一场极浪漫的冒险,以至于看到奥杜邦真实的一生反而觉得揪心。他根本不是真的爱鸟,爱鸟的人不可能以聚众打猎为乐。我喜欢绍根,他说奥杜邦不该玩弄已逝的生命,这才是我想说的话,那些原始的印第安人对自然的爱是这些带着目的来自城镇的白人无法理解无法企及的。他的思考没有达尔文深邃,鸟类更多的起着工具的作用,助他成名助他成为画家猎手被总统接见。他的所做有价值,却让我无法苟同。但这本书妙在浪漫的表达了并不浪漫的事实,故事坦诚,追忆的梦境,盛大的鸟群,让人对自然依然热爱,对人类依旧无奈。

  • 6 陈允然 2021-04-23 20:35:58

    一生只做一件事,平静天真大于残酷绝壮。

  • 5 齐物秋水 2021-05-20 09:45:42

    画漫画也须作文献工作,每一处都给了出处,很严谨。即使虚构与达尔文的会面,也会依据他们同一时间处于同一空间(爱丁堡)的史实,比金庸写拖雷和郭靖拜了安答都认真。

  • 3 珍妮的肖像🦤 2021-04-20 21:45:02

    被誉为国宝级鸟类圣经《美洲鸟类》的绘者奥杜邦生平。生意失败,就正好干脆彻底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荒野森林沉浸式研画的一生。书的最后有他四幅鸟图,完全超越了当时那种没有温度,标本样精准的科学图鉴式标准,而更加追求~姿态生猛精魂灵动,周边环绕花草就是鸟类的栖息或进食环境。在这部绘本中,也没有避讳他为研究与绘画的猎杀与当场标本制作,看的人一边叫绝画技,一边为鸟们揪心啊,毕竟是还没有摄影术的年代,唉!

  • 5 moontooth 2021-06-03 08:10:08

    一切都好,原作5星。只是原画面中的文字被替换成了印刷中文字,毁画面。这是很多绘本的通病,一点没有对画面的尊重。一是这些文字根本没必要改动,完全不影响阅读,只作备注即可!二是如果非要改动也找人用同样画风和笔触!现在完全是画蛇添足!

  • 2 ВВВВВера 2022-08-18 10:29:23

    十九世纪的白男视角探险故事永远如此无聊…对妻子和原住民的描绘都让人不适,一看作者名字果然是法国白男啊

  • 1 三周華不注 2023-05-22 21:01:20 湖南

    昨日读于岳麓区图书馆。一位偏执地追求自己理想的白男的传记,感觉当他的妻子应该挺苦吧,常见不到面。看得最生气的是捕杀鸟类!起初看这封面还以为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其实得杀死鸟,鸟不能动弹,才能绘图记录。毕竟有时代因素,那时没有照相机,且还有滥杀嫌疑 P130:“我习惯于说,如果我一天猎杀少于100只鸟儿,那是因为这种鸟儿太稀少……”

  • 1 2022-09-09 19:06:03 山东

    作画水平太草图了,比起他描述的那个人的水平差好远😂也不是风格,就是有点敷衍。分镜也很一般般。(男的做生意失败了,家产全变卖了,要去野外追鸟。老婆刚怀孕,跟他说怀孕消息他也不听跑了。老婆要带三个孩子,破产没房子。干嘛结婚啊他?祸害别人。)一天杀一百只鸟……这………就为了画画。好吧。说实话没有太多关于探险的内容,家长里短多一点。还有很多作者标注出来的虚构的“创作”,挺一般的。

  • 1 Pam 2021-08-17 06:48:13

    他的追随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评价冒险。深入大陆腹地去捕捉鸟的痕迹,再用画笔凝聚定格。无法评价他别的行为孰优孰劣,但至少这一生他都坚持追随,直到大雪纷飞他也化作漫天羽翼。

  • 1 没耳朵 2024-07-06 20:18:10 北京

    虽然但是画小鸟一边说要生动一边几百只几百只的打死小鸟真的爱鸟吗😕,同样是追梦,比月亮六便士抛妻弃子还多一道罪

  • 0 游佐中 2021-05-31 15:27:01

    画得很好,一些鸟类的羽毛层次不那么细致,但艺术风格可真好看,淡彩+炭笔。奥杜邦的年代,鸟况比现在好多了。

  • 0 后浪 2021-05-08 11:13:07

    国际地理节“优秀地理漫画奖”获奖漫画,生动还原美洲鸟王奥杜邦的丛林探险之旅。

  • 0 子文东🤪👻 2021-04-24 12:33:19

    太动人了,想推荐给每个喜欢自然尤其是鸟类的人,即使之前已经在别的文字中了解过他的生平,看过这本仍然会有更丰富得多的感受,也许这样一个人的人生,也还是要回到画面才呈现得更真切。而且也很诚实,无论是长期远离家人带给他们的影响,还是当年捕猎的残忍疯狂,都没回避,并没打算塑造一个圣人,他也只是那个时代中的一个有自己热爱和执着的凡人。比较有趣的是对当时原住民和黑奴的生活也有涉及——虽然不清楚那些遭遇是否真实发生过,却让意义更丰富了。 好想回到那个人类更少影响自然的时代,那些动物们还能比较畅快地在这个星球上活着的时候,像这样的人生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一种(但是当然不能滥杀动物,涉及到捕猎的部分还是太残忍了)。

  • 0 黑貓十一 2021-04-19 16:39:37

    画面真美,对于奥杜邦自己定义怎样才是好的自然图鉴的心路历程及坚持有很好的表现,但也没有规避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所谓对自然的“热爱"都是基于狩猎做标本的前提下的。艺术及其表现和影响可以穿越时空,但人类的行为准则却大多限制于时代。从某种角度来说那个印第安人本身对自然的态度才是更符合现在的环保意识。

  • 0 小米=qdmimi 2021-05-23 16:02:22

    很怪的选题,很好的呈现。

  • 0 希谷 2021-05-02 16:43:15

    跨越千山万水只为追逐心中所爱

  • 0 sleepy Mia 2021-04-29 13:16:55

    画风太棒,真实地写下了博物学的黄金时代里,博物学家的艰辛和奇遇,也写下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改造,奥杜邦在画展上拍着达尔文的肩膀说:“去远行吧,年轻人”令人热泪盈眶,拥有能为之奉献一生的热爱对个人来说真的太幸运了,而此生能将小小的火种递给哪怕一个人而已,也已经是太棒的事情;但感觉引进版颜色有点偏黄(不知道是不是网上放的原版图➕了滤镜的原因),结尾的地方在正文中反复出现的“喙上滴血的游隼”那张图恰好因为装订的原因看不到那滴血,实在是有点失望。

  • 0 人生密密缝 2022-02-27 09:54:06

    画风很…想不起来那个形容词了……一生追求一份热爱的事情真是最棒的人生了!老天也眷顾他那么多年探险虽遇险能全身而退……

  • 1 ñsffdrgbbvx 2022-01-28 14:34:12

    衰老,羽化升仙。斑斓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奥杜邦的画不相上下,反复提及的那副嘴角躺着血,叽叽喳喳尖叫着翻找着死鸭内脏的游隼何尝不是对这部作品描绘的奥杜邦生命历程的一个隐喻,纯粹,残酷又散发着灿焕的生命力,那些穿插着的亦真亦幻的连贯的分镜不得不让我佩服作者对图像小说这门语言的蛛游蜩化

  • 0 惠公子 2022-01-30 17:18:15

    是个为事业疯魔的科学家。 几个虚构的梦境很蒙太奇 怎么多年不见家人一直等待他接纳也是很温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