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意义 短评

热门 最新
  • 46 岂能无怪哉 2021-04-18 23:09:13

    【18/30】“然而,当前的社会体制是不利于穷人的 , 因为有钱人依靠钱生钱越来越简单,而没钱的人依靠长期努力工作赚钱却越来越难,让穷人承认这一事实,相当于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长期以来的信仰,即他们的国家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 35 叉丫 2021-04-27 15:03:50

    懒惰权万岁!四小时工作制万岁!

  • 8 鐘綠 2021-04-26 15:01:32

    线性的人类工作史来追溯与理解工作与工作的意义。「人类与能源的关系」和「人类进化文明的历程」两条线索指引非常清晰,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作制的变革还挺唏嘘的。工作很大,也很小,在每个生命对工作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生命的体验了。想着自己的工作,很幸运,又不可避免地迷茫。最近最扎心的tedtalk(咦)就是,科学改变人类,思想的科学更是如此。所以就是个人的MINDSET和整个社会的MINDSET,这么无聊的东西又如此真切地绑住了我们所有人。螺丝在拧紧。

  • 2 woods_child 2021-05-06 20:17:13

    在万圣书园看到,挺有意思,回来在微信读书看完

  • 3 溪然Xiran 2021-06-28 08:56:32

    怎么说呢,序和结语比正文更能看得进去

  • 8 火野丽🔥 2021-07-06 20:58:17

    为什么要从开天辟地讲起……

  • 2 吴焚舟 2021-05-29 06:41:32

    角度还是有趣的,但是标题翻译的什么玩意,明明人家就是work,并没有讲工作的意义!

  • 3 删繁就喵 2021-07-11 07:28:27

    四星给大量的史料考究给细节,如果就深度和社会层面拷问来讲只能给三星。很多结论不甚清晰,散落在文中需要自己去找。

  • 3 Serendipity 2021-06-24 14:35:28

    在原始社会,人类一周工作20小时就能基本满足温饱,有大量闲暇和娱乐,这样的生活状态维持了30万年左右。进入农耕时代,普通人养活自己所需要的时间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大大增加。往后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更是把人推上了一条停不下来的加速轨道,让人在工作和消费这两条轨道之间如陀螺般旋转。 苏兹曼告诉我们,人类从极端平等的原始社会走到如今,细致的社会分工带来巨大的社会分化。财富从极端平均分配变成向少数人积聚,挤占了另一部分人获得良好生活的空间。贫富差距其实造成了各个阶层的精神压力,富者试图守卫财富,贫者试图摆脱贫困,在这样的无形博弈中,整个社会就处于焦虑状态,上升无望的那批人,就会选择“躺平”。

  • 1 可吞 2021-05-30 06:55:17

    对未来稀缺性的焦虑,只是农业社会留下的ptsd?

  • 2 尼古拉斯·周四 2021-05-02 16:56:59

    单作为人类学著作还是值得一看的,但在此之后就容易变成文献综述和陈词滥调,虽然极好的人类学功底使文献综述和陈词滥调读起来也挺有趣。起码作者很努力地站在自己的领域回应社会现实了。 @2021-05-02 16:56:59

  • 7 赵赵 2021-08-27 21:35:22

    全书主旨: 1、工作没意义,只是一种社会契约的基础。作为社会性动物,不工作会难受。 2、作者认为稀缺性假设是人们追求经济增长和努力工作的前提,而稀缺性假设是农业社会带来的“后遗症”。所以作者认为当前和未来社会其实已经不存在这种稀缺性了。 3、作者对当前社会的现状十分不难,进行了讽刺:比如,搞行政的往往比专业技术人员赚钱多,世界各地都如此。认为政府干的事情就是尽力显得忙忙叨叨,和有活可干,然后官僚机构会越来越臃肿。比如1%的人口掌握了全球45%的财富。 4、作者暗示马克思什么的共同富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富人不会愿意不掌握本可以掌握的大多数财富。 5、对人工智能对于未来社会就业带来的冲击持悲观态度。 5、人们要减少欲望。

  • 0 零零碎碎 2022-04-02 18:27:09

    “欲望很容易得到满足,要么增加生产,要么减少欲望。”对应时下流行的话,就是要么内卷,要么躺平。但有多少人能阻挡时代的洪流啊。资本主义的机器运转起来,劳动变得异化了,人变成了劳动力,而不是劳动的目的了。工作至上金钱至上,超乎了一切。

  • 3 文心二路 2022-03-31 22:20:07

    非常优秀的关于人类工作历史的综述。从狩猎时代讲起,到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再到当下的信息时代,以及未来的自动时代。农业革命被高估了,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是时候重新回归了。不要被“相对需求”迷惑,从自己开始,践行凯恩斯和王尔德的工作人生观。

  • 8 废柴不起火 2022-04-05 16:38:35

    读中信的译本,一定要先看英文标题“Work: A history of how we spend our time”不然容易对书有错误的预期。这书可太难读了,主要讲历史而非意义。

  • 1 Ubiquitous 2022-03-29 20:07:37

    上班没啥意义,但工作或者说劳动,是为了获取自己的生存资源,而成功是实现良好的自我表达。

  • 0 ac1046 2022-02-05 15:42:30

    本书重点还是在讲工作的起源,大量篇幅介绍人类狩猎采集的社会经济历史,相比农业的“延迟回报”,狩猎采集是“即时回报”的,狩猎采集生活简单,工作时间远少于农业,使我们认识到现代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人类向农业过渡及城市化的产物,财富分配变的更不平等,需要我们降低自身的物质追求。(帕金森定律—工作不可避免会膨胀,占满一个人所以可用时间) 作者关于狩猎采集社会的描述,难免落于“高贵的野蛮人”的谬论,过于片面,只是考虑了工作时长,没有考虑卫生医疗,治安等重要的因素。

  • 0 云泉 2022-02-19 16:25:12

    还是英文标题比较恰当,更多讲述的是工作的历史,但是,可以增进对工作意义的整体的思考。

  • 0 ⚡️ 2022-03-02 17:34:17

    追问意义也许是尚未被工作压垮的理性人的最后尊严?然而万万没想到,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大部分)人类因为吃饱了撑的➡️需要消耗多余能量➡️不断推动技术革新➡️带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变化➡️得享社会“进步”普惠成果的同时,被主客观因素拉动,使得自身陷入“工作与即时回报脱节”的难填欲壑之中的悲惨故事。作者思维极其活跃,从热力学的熵增定律解释“吃饱了撑的”的必然性,又通过历史的讲述方式整合田野调查的成果来批驳“经济学家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假设”,最后告诉读者“在95%以上的智人历史中,工作都不曾是人类关注的重心”,如果不想内卷到死,只需“减少欲望”。此书堪称废话文学的经典(非贬义),有理有据有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