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的路才能像科恩这样成为(尤其是男人)心中的大众情人?从这本自传体小说中,可以窥视到科恩的魅力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他坦诚应对的身份焦虑,坚定的叛逆,始终失落的异族人身份和视角,还有很多女人的洗礼,他家故事成就他的魅力
美丽随意。
小说充满莱昂纳德•科恩似的阴郁、讽刺、深刻、生机、情色、自知和顽皮。小说以伤疤开篇——美丽的伤疤(情人穿了耳洞)、战争的伤疤(父亲在战争中负了伤)、与发小打架留下的伤疤(在雪人的穿衣风格上起了争执),亦以伤疤落幕——童年时玩过的某个难忘的游戏以及一具尸体在雪地里留下的印记。其间,一个带着伤疤、自负又自嘲的主人公不得不应对父亲之死、犹太夏令营、犹太教堂、性渴望、上床以及写作之路。 菜昂纳德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描绘他的“生活”,既像是一部富于艺术性的“成长片”,又像是一部“伙伴电影”。布雷弗曼(菜昂纳德)和克兰茨(莫特)扮演了两个犹太法典研究者,他们以自己那套辩证法为乐,而所谓的辩证法,不过是对爱情的掩饰。
科恩
尽管科恩的音乐影响力更大,但是他年轻时期的文字创作实在是让人替他没有继续写小说而感到可惜……既能玩得转话题又能引起俺的高度共情,真是我的梦中情作家。
大部分内容都没办法愉快地阅读,很厌倦。开头好喜欢,怎么会有人用这些伤口作为一部小说的开头呢?用这些琐碎的,目光不会停驻的墙上的斑点,可以在几段字之内写出这么漂亮的一节,这种对细节的充满关注的描述呈现出观察者的爱,而爱就是对人们的目光不会停驻之处的关注,我又想到路边的乞丐,超自然的违抗…用于为被爱者增添珍爱的这份关注,因其承载的柔情而强烈到能够被感知,它的存在感甚至不逊于被用文字描述的被爱者,即使投注出目光的人在语句中完全隐身;但存在感再强,它的存在完完全全是为了被爱者,这就是虚无,我就是夜雾,但是这种在爱和观看中的虚无可以抵抗另一种虚无,另一位给我这种关注的目光的感觉的作家是塞林格。这一段也体现出了科恩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谈论的方式,他的串联,他常常用作比喻的项链,“我们都是这条项链上的一环”
又一桩自由的灵魂被厚重的肉身拖累的案例罢了…
文字优美,主人公不同阶段的写照栩栩如生
加拿大版《垮掉的一代》
科恩的半自传体小说,对犹太原生家庭和宗教传统有种近乎反叛的疏离,不光是歌颂肉体放纵与精神虚无的垮掉一代对工厂主资本家的厌恶,更是大逆不道地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教育、艺术娱乐中的霸权思想与法西斯并置:在犹太商人主导的蒙特利尔,父母那辈对非犹太裔的仇视根深蒂固;富孩子的夏令营有种下流可憎的东西,他们只有在同声合唱时才能容忍彼此,跟纳粹党、十字军东征如出一辙;贵族学校是华尔街的翻版,把女孩当作社会的装饰品来培养;而诗人为了博得大众的喜爱,必须以贩卖个体焦虑为生。他蔑视传统的限制和僵化,又惧怕钢铁机器般的现代生活,只好通过体力劳动,在工厂的轰鸣声中洗净灵魂。神经小孩的语无伦次在诗人眼中却如同神谕,他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这个孩子,却无法阻止他的意外死亡…城市就像一座精神病院,住满了想要逃离又无处可逃的人…
欣赏不来这十大杰出小说之一#只读完第一部
科恩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作为一名赶上了二战,却又生活在大后方加拿大的犹太人,科恩经历了那个迷茫混合彷徨的年代,本书正是科恩表达自己感悟的一本小说。书中的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在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彷徨,迷茫和对女性,爱,的各种感悟。老实说,这本书并不非常符合我的阅读口味,充满自述性的描写起码没有感动我,或许跟我本身不是那么感性的人有关吧
他写性,我看睡着了,好几次...
3.5 科恩年少时的自传体小说,科恩对待宗教的态度挺有意思,而且他还学过催眠术,催眠能成功本来就是一种意识上的深度认同嘛。可惜没听过他的歌,但还是不喜欢这种调调。自嘲式的挖掘人性阴暗一面还是比较讨喜,“...如果两人合不来,我们应该告诉彼此。......希望我们都有做外科手术一般 的精准和勇气。”这种分手语立意好,多新鲜呐~
“除了我自己的肉体,我对其他人的肉体毫无兴趣。” leonard cohen的小说和他的诗一样,微妙而精准的意象与隐喻如幽灵般轻漫飘向远方。在cohen的笔下,理解诗的韵律比理解叙事语言本身更为重要。
> 至爱游戏
3 有用 导演罗娜娜 2021-11-10 11:21:13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的路才能像科恩这样成为(尤其是男人)心中的大众情人?从这本自传体小说中,可以窥视到科恩的魅力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他坦诚应对的身份焦虑,坚定的叛逆,始终失落的异族人身份和视角,还有很多女人的洗礼,他家故事成就他的魅力
1 有用 Portia 2022-02-27 12:22:17
美丽随意。
1 有用 摩卡 2021-12-16 11:39:34
小说充满莱昂纳德•科恩似的阴郁、讽刺、深刻、生机、情色、自知和顽皮。小说以伤疤开篇——美丽的伤疤(情人穿了耳洞)、战争的伤疤(父亲在战争中负了伤)、与发小打架留下的伤疤(在雪人的穿衣风格上起了争执),亦以伤疤落幕——童年时玩过的某个难忘的游戏以及一具尸体在雪地里留下的印记。其间,一个带着伤疤、自负又自嘲的主人公不得不应对父亲之死、犹太夏令营、犹太教堂、性渴望、上床以及写作之路。 菜昂纳德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描绘他的“生活”,既像是一部富于艺术性的“成长片”,又像是一部“伙伴电影”。布雷弗曼(菜昂纳德)和克兰茨(莫特)扮演了两个犹太法典研究者,他们以自己那套辩证法为乐,而所谓的辩证法,不过是对爱情的掩饰。
0 有用 几枝 2021-12-21 04:26:37
科恩
1 有用 帕特里萨 2022-01-05 02:23:45
尽管科恩的音乐影响力更大,但是他年轻时期的文字创作实在是让人替他没有继续写小说而感到可惜……既能玩得转话题又能引起俺的高度共情,真是我的梦中情作家。
0 有用 lastcoupon 2023-07-22 01:22:32 湖北
大部分内容都没办法愉快地阅读,很厌倦。开头好喜欢,怎么会有人用这些伤口作为一部小说的开头呢?用这些琐碎的,目光不会停驻的墙上的斑点,可以在几段字之内写出这么漂亮的一节,这种对细节的充满关注的描述呈现出观察者的爱,而爱就是对人们的目光不会停驻之处的关注,我又想到路边的乞丐,超自然的违抗…用于为被爱者增添珍爱的这份关注,因其承载的柔情而强烈到能够被感知,它的存在感甚至不逊于被用文字描述的被爱者,即使投注出目光的人在语句中完全隐身;但存在感再强,它的存在完完全全是为了被爱者,这就是虚无,我就是夜雾,但是这种在爱和观看中的虚无可以抵抗另一种虚无,另一位给我这种关注的目光的感觉的作家是塞林格。这一段也体现出了科恩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谈论的方式,他的串联,他常常用作比喻的项链,“我们都是这条项链上的一环”
0 有用 朱五花 2023-06-26 22:26:58 陕西
又一桩自由的灵魂被厚重的肉身拖累的案例罢了…
0 有用 蘑菇哥 2023-03-22 22:25:09 浙江
文字优美,主人公不同阶段的写照栩栩如生
0 有用 明太子橡皮 2021-07-04 21:39:18
加拿大版《垮掉的一代》
2 有用 Sebastian 2021-06-07 21:04:33
科恩的半自传体小说,对犹太原生家庭和宗教传统有种近乎反叛的疏离,不光是歌颂肉体放纵与精神虚无的垮掉一代对工厂主资本家的厌恶,更是大逆不道地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教育、艺术娱乐中的霸权思想与法西斯并置:在犹太商人主导的蒙特利尔,父母那辈对非犹太裔的仇视根深蒂固;富孩子的夏令营有种下流可憎的东西,他们只有在同声合唱时才能容忍彼此,跟纳粹党、十字军东征如出一辙;贵族学校是华尔街的翻版,把女孩当作社会的装饰品来培养;而诗人为了博得大众的喜爱,必须以贩卖个体焦虑为生。他蔑视传统的限制和僵化,又惧怕钢铁机器般的现代生活,只好通过体力劳动,在工厂的轰鸣声中洗净灵魂。神经小孩的语无伦次在诗人眼中却如同神谕,他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这个孩子,却无法阻止他的意外死亡…城市就像一座精神病院,住满了想要逃离又无处可逃的人…
0 有用 Jihad 2021-06-11 16:46:55
欣赏不来这十大杰出小说之一#只读完第一部
0 有用 coliter 2021-06-10 06:52:45
科恩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作为一名赶上了二战,却又生活在大后方加拿大的犹太人,科恩经历了那个迷茫混合彷徨的年代,本书正是科恩表达自己感悟的一本小说。书中的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在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彷徨,迷茫和对女性,爱,的各种感悟。老实说,这本书并不非常符合我的阅读口味,充满自述性的描写起码没有感动我,或许跟我本身不是那么感性的人有关吧
1 有用 achate🌈 2021-05-19 17:15:12
他写性,我看睡着了,好几次...
0 有用 Ehdn~ 2021-07-31 19:56:16
3.5 科恩年少时的自传体小说,科恩对待宗教的态度挺有意思,而且他还学过催眠术,催眠能成功本来就是一种意识上的深度认同嘛。可惜没听过他的歌,但还是不喜欢这种调调。自嘲式的挖掘人性阴暗一面还是比较讨喜,“...如果两人合不来,我们应该告诉彼此。......希望我们都有做外科手术一般 的精准和勇气。”这种分手语立意好,多新鲜呐~
0 有用 MaxKi 2021-07-23 20:43:03
“除了我自己的肉体,我对其他人的肉体毫无兴趣。” leonard cohen的小说和他的诗一样,微妙而精准的意象与隐喻如幽灵般轻漫飘向远方。在cohen的笔下,理解诗的韵律比理解叙事语言本身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