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丹奈 2022-02-07 18:09:57

    罗马人撤离不列颠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脱欧,哈哈哈哈哈。托马斯莫尔居然也迫害烧死过新教徒,没有想到。讽刺的是他后面则是因为维护天主教而被亨利八世处死。无论是都铎王朝还是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们的执政水平且不论说,对于伦敦城的规划和发展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伦敦城区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与他们的政策是分不开的,而且他们尊重伦敦的商人贵族们的城市自治,并没有把它作为直辖城市,这对伦敦在17,18,19三个世纪的大发展埋下了伏笔。1666年的伦敦大火固然摧毁了老城区的大部分地区,但为伦敦城的重新规划建设提供了大好机会,雷恩等建筑师才得以发挥他们的天才设计。十七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半叶是房地产商和建筑师们大展宏图的时代,房地产商购买地皮,建筑师们在地皮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然而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 1 Aviva 2022-09-30 14:54:46 四川

    前半部分城市的历史和规划齐头并重,后半部分只剩城市规划。书名起码有一半和内容无关,完全没表现“伦敦的优雅”。

  • 1 月亮🌙 2022-10-14 08:32:48 北京

    素材太多太乱,啥都想写啥都没写到位

  • 0 飞翔的鸽群 2023-12-22 23:17:55 广东

    翔实,一座城市的变迁,地图不错,但有点少,但有些地方太详细了,作为资料不错,但作为阅读则有点多。

  • 0 野原新之助 2024-01-12 11:01:47 河北

    1066年诺曼征服之时,威廉一世特许不强征伦敦土地;在这之后,一直延续着一条规定:君主不得在未经允许和护送的情况下跨过边界进入金融城。由于利物浦街车站位于伦敦金融城之内,开往桑德灵厄姆的王室专列没有选择更合理的路线(从利物浦街车站出发),而是在国王十字车站发车绕行。这个事实让我感觉惊异。虽然早就听说过“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样的谚语,但它能执行到如此程度、执行得如此细致,还是让我感到惊讶和佩服。伦敦成为商业大都会和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就是得益于这样的自由。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伦敦的历史,伦敦历史上有过不少战争、瘟疫和大火,但每次灾难过后都能很快地恢复重建,它不仅能够引领时代的潮流,也能够迅速吸纳其他城市的新发明,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 0 胡象 2023-10-16 20:48:34 英国

    非常详尽的伦敦发展史,建筑和政治的侧重特别多,更期待看到更多的文化内容

  • 1 lll_ronnie 2023-07-10 16:20:36 广西

    伦敦意外地成为一座新教之城,与信仰无关,完全是出于国王个人原因。

  • 0 好事近 2023-07-10 05:47:24 德国

    英国诗人和评论家柯勒律治(Coleridge)称“哥特式让永恒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变得可以想象”。在这个被古典主义主导的城市,哥特式掀起了一场建筑上的本质变革。

  • 0 再睡半个小时 2023-04-22 19:31:47 广东

    读不出以何为主题……弃了。

  • 0 放羊的T 2022-10-18 23:55:26 湖北

    是我看过的关于伦敦的第三本书。因为要为计划中的伦敦之行做攻略,我认真做了一些笔记。本书是以编年为脉络记录了伦敦的演化。因为经过了各种自然人文变迁,经历战火和灾难的洗礼,所以很多遗迹已无踪可循,对于攻略的指导性不是特别强。这本书对我而言最明确的收获是,作者对于伦敦的演进脉络与驱动有他清晰的观点,那就是金钱和财富,从而也解释了伦敦在英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在历史中的种种抉择的“为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我理解了过去三年里英国在处理疫情上的倾向和表现。这种驱动力,很难简单地以正确和错误去评估。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对他生存的年代里每一个政客在伦敦的作为都不满意,让我想到谁也配不上自己女儿的爹。

  • 0 陶鹿家 2021-06-21 09:14:55

    建成2000年的伦敦城,装得下众多文豪与艺术家,也挨过了瘟疫的横行与战争的空袭和烽火。如作者言:这个城市拥有人类最伟大的美德:永不沉闷。对于建筑史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正对胃口,一部变化中的伦敦,从都铎时代到如今的伦敦城市发展全貌,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构建了如今的国际伦敦城。结尾也对城市未来的安全提出了担忧,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 0 自有我在 2021-06-21 20:25:04

    人有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国家也同样有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愿景;一个城市必然也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从过去流传下来的性格特质。伦敦这座城市,最早可以追溯到撒克逊时代,但真正发发展壮大,还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再经过大航海时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首都,成为工业文明最重要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见证了太多,经历了太多。战争、瘟疫、甚至火灾都洗礼过这座城市。《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这就是伦敦这种城市的历史,这就是一段人类曾经的过去。继往而开来,从过去的历史中才能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这本面向于历史的书也一定能带给我们一个思考的未来。

  • 0 到里斯本看海 2021-06-03 19:04:54

    这作者相当对城市规划史爱好者胃口。

  • 0 Sisyphus 2021-11-01 12:26:32

    (怎么感觉评论里有水军。)作为国内少有的伦敦城市史译著,虽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但整体质量中上吧,面向大众的通俗写史,4/5的篇幅集中在近现代,不得不说中世纪这段真的可以着墨再多一点,过于简略了。学界有近代以来的伦敦将英国“吞没”了的说法,但这种趋势早在中世纪就已展露苗头。(改个评分,3星顶天了)

  • 0 豆浆不水 2021-09-20 16:21:20

    《薄雾之都》里汇聚了伦敦历史上关键的事件、人物和趋势,是一幅冗长的城市肖像,值得仔细品读,认真感受。

  • 0 格里戈里 2021-09-26 17:29:48

    “写给一座伟大城市的一封宜人的情书”

  • 0 陈子柚 2021-08-21 01:26:10

    中文书名取得极好,译者翻译通俗易懂,不失为科普伦敦城市史的佳作。/读来时常令我想起2017年在伦敦和英国南部度过的夏日时光。记忆中,伦敦有着精粹后的优雅持重,当然也有一份不甚特别的当代性。/每每想到那次city wandering偶遇伦敦大火纪念碑的惊喜一刻,就觉得一定是肝论文的日子埋下的彩蛋,那种史料、遗存与钻研者交叠产生的效应带来了真实的兴奋。/疫情之下寸步难行的苦楚在这个系列的丛书中得到了慰藉,谢谢。「I put my summer in your hand.」

  • 0 豆豆大宝要奋斗 2021-06-15 01:43:57

    听了光启书局联合人大社组织的英国史教授线上圆桌,各位老师指出本书基于城市史角度思考伦敦变迁,梅雪芹指出本书从泰晤士河讲起符合正规路数。闵凡祥指出伦敦在19世纪以前在欧洲的港口中是远不如威尼斯的二流城市,但是工业革命后地位扭转。陆伟芳最后PPT总结指出本书抓住时代特色,分阶段重点介绍各阶段重点发展,对维多利亚时期的空间扩展、街道、住房开发、建筑物设计,如纳西、丘比特等建筑史为线索描述详尽,关注伦敦东区发展,从移民、穷人贫民窟住宅改善等社会风尚加以思考,趣味横生。但同时各位专家指出本书译者并非史学、社会学专业出身,对于部分地名、人名的翻译没有沿用学界共识,略有遗憾。如此形式的专业导读,让人受益良多,继而阅读本书后对专家点拨段落多加留意,加深了阅读理解。

  • 0 开心 2024-06-07 10:18:58 山东

    跟随书籍做世界旅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