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期待这次跨文化的现象学阐释的尝试。
目录如下:
第一篇 孔子的生平与圣人性
第一讲 孔子的出生与少年时代
一、孔子的出生与少年面临的问题:父母“野合”之非礼
二、孔子如何“志于学”:“礼”对于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三、中外圣人的诞生及早年情状之比较
第二讲 孔子的成立与悟道
一、“三十而立”的含义
二、“问学”之礼一理
三、教学
四、春秋格局
五、闻《韶》大悟
第三讲 孔子的从政与晚年
一、孔子“从政”的问题:今古文经学之争
二、渴望从政与承担天命
三、从政经历
四、周游列国
五、晚年
第二篇 孔子哲理的源头:乐作与诗兴
第四讲 乐与兴:风起云涌时
一、孔子对“乐”的哲理解释
二、原本的“乐”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三、《诗》与乐的关联:兴
第五讲 “兴”打开的语言和领会境域
一、孔子所说的两种“言”
二、诗言的功能
三、以诗事君、事父
四、诗一思无邪
五、《关雎》之兴
六、王国维诗论与上博楚竹书《诗论》
第六讲 诗乐为什么更可理解:西方哲学家们的有关学说及对诗本性的探讨
一、柏拉图的诗歌观、语音观及其迷狂说
二、与孔子诗乐迷狂观的对比
三、黑格尔的音乐观与诗论
四、叔本华和尼采的音乐观:语音本身的思想性
五、维特根斯坦的音乐观和语言观
第三篇 孔子哲理的成立:礼、仁、政
第七讲 立于礼乐:儒家的实际生活形态
第八讲 亲子之爱的时间分析
第九讲 成于天乐:孔子的仁道与仁政
终于在店面看到这本书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