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專文推薦 《見鬼的女性主義者》

17:25 2023-04-06 14:16:33 广东

《見鬼的女性主義者》 小說家/劉芷妤 剛從責編手上拿到這本書的書時,書名還是從韓文書名直譯過來的《我女友的瘋狂女性主義》,在我讀的過程中,我也一直覺得這書名挺好的,那「瘋狂」兩字表達了書中第一人稱自述的「我」對於女友用行動實踐的「女性主義」並不認同,甚至認為那脫離社會常軌,不只自己不認同,「想必」「大家」都不認同吧。而這個猜想也確實從書中得到驗證。 老實說,我覺寬得激進女性主義者充其量是「仇男的女性酸民」罷了。與我同龄的男性們和我想法如出一辙,不,不只男性,思维清晰的女性們也是這樣想。(注:加粗为原文) 作為一個很想要得到「思維清晰」一這個形容詞的女性·我在讀到這一段時還停下來想了想-沒錯,至今我還是不能完全擺脫「好女人」一這個牌坊的誘惑,在手機上電腦裡影視戲劇的螢幕中,我無時無刻不在對抗自己「回到那一邊去日子過得比較輕鬆」的渴望:對呀,幹嘛這麼政治正確?對呀,為什麼一直以來都很浪漫的事非要指出其中扭曲的價值觀?對呀,妳活得那麼累幹什麼?每件事都要找碴幹什麼?別人在反對墮胎法在提倡同志權利你跟著去遊行幹什麼?妳懷孕了嗎需要墮胎嗎是同志嗎?左膠也要有個限度吧? 我想每一位「思維清晰」的男性與女性,想必都這麼疑惑著。更別說是書中的男主角「我」,雖然思維清晰,條件優秀(這在書中藉由他自己和別人的嘴巴強調了相當多次),但卻不幸因為交往的對象是個女性主義者,活得好好的正常人生,不得不落進這個難題裡。 由這個脈絡來推敲,就可以發現,《她厭男,她是我女友》這個臺灣版書名取得有多好,這個書名一方面以「厭男」取代「瘋狂女性主義」,展現了「我」這類思維清晰的人士對於「女性主義」的簡化看法;一方面從這類「你有缺陷但我仍愛你」的句型中,透露出自己為了愛,對於女友堅持要把應該約會的假日用來參加遊行、關心性別相關新聞導致心情每天都很差、實踐女性主義捍衛自己權利的種種出格行徑,有種微微翻白眼的無奈、心疼、包容與深情,「雖然如此,她依然是我深愛的女友」。 作為一個我自己的小警總,這故事讀著總會回頭反省一下,我要是發現我的伴侶在網路上其實是個母豬教徒,恐怕沒有辦法像「我」這麼「為愛忍讓」。然而有愛就夠了嗎?身在這個時空的臺灣,在每天超載的資訊爆擊下,我們不時就要面臨不同的價值觀拉鋸,今天在性別議題上同一陣線的朋友,聊到環境議題可能就要摔筆電翻桌機,甚至單單是「性別議題」都有那麼多層次與面向,我們誰都可能一方面很有平權意識地谴责性暴力,一方面依然被整個結構裡根深柢固的冼腦教育控制,說出「這不過就是個玩笑/表演/遊戲/電影,有必要這麼糾隊嗎?」 這世界很新,跟著演算法不斷變化,而腦子更新的速度遠遠不及數十年人生的遺毒,我們是活在這樣的時空背景裡,連自己都必須時刻警醒於還藏在腦深處的體制遺毒了,自然幾乎沒有任何人真的可以找到價值觀完全相同的友伴甚至戀人,即使有那樣的靈魂伴侶也很可能因為彼此接收的資訊不同、更新速率不同、成長方向不同而漸有分歧--於是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該怎麼樣(全方位地)用自己的價值觀說服別人,而是如何與多多少少和自己不太一樣的他人相處,甚至相愛。 而這個故事,可能正是用最容易挑起對立的性別平權與最理所當然的戀愛婚家,試著靠近這個主題。 讀這本書很容易入戲,也很容易出戲,而兩者原因都同樣是「太靠近了」。即使各種統計數據一直告訴我們:「臺灣是亞洲最性別平等的**。」但在這個故事裡:我很意外地並沒有感受到「那是韓國才在操心的現象,跟我們現在煩惱的事情不一樣」,如果不相信,請讀以下這幾句: 「人家的意思是妳很可愛,有撒嬌的本錢好不好。」 「妳不覺得的想法很矛盾嗎?妳自己也擔心走夜路,每天都說這個世界不適合女人生活,那為什麼要晚回家?明知道晚上危險就應該早點回家!」 真的很遺憾,身為傳說中亞洲最性別平等的**,我們和後面幾名的差距似乎正在縮小。 請別誤以為故事非常說教,故事的節奏輕快,說著想要相愛也曾經相愛過的兩個人,試著在自我價值和執子之手之間找到平衡的努力,那並非一句「這種情況我一律建議放生」可以解決的。閱智炯作家以一種爽的姿態,來描寫這個可以說是現代《羅密歐與麗葉》一般絕望的故事,一個「正常男人」到底要怎麼跟「激進女性主義者」相愛甚至走入婚家制度呢?故事中描述的不只是兩人之間的衝突,更是他們與這不甚友善的世界之間的衝突,兩個在現代社會已經工作一陣子的成年男女,畢竟不能夠再是密歐與荣麗葉,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兩個主角年紀那麼小而且沒有網路,相愛的時間又短到不夠暢談彼此的價值觀(畢竟嘴巴可能都用來接吻了),但.那或許才是能夠願意為對方去死的主要原因。 那個「你是有一點韓男的氣質。」 「噗哈哈哈!胡說入道。哪裡有比我更善良,替女友處處著想的男友。」 「就是因為這樣,我才說你有韓男的氧質。」她的話使我再次爆笑,怎麼會有這麼可笑的笑話,她也衝著我笑,是那種萬念俱灰的笑容。 萬念俱灰的笑容,讓我第一次在這個故事裡泛淚。啊我多么懂那個萬念俱灰,多麼懂那個哭不出卻不自覺笑了的萬念俱灰。對這個世界,除了這樣的笑容.有時候我找不到其他應對的表情。 整個故事末了,待我讀到作者後記時,又再一次感受到心臓重擊,既淚且笑·又驚又悲又喜地發現作者將三十多歲女性主義者的戀愛比喻為「陰屍路」。 在臺灣,對於開始接觸並認同女性主義的人;有個非常接近「陰屍路」的在地說法,叫做「開天眼」,指的是當某個人開始理解女性主義並用這樣的知識去觀看世界時,會發現這世界充滿了反女性的人事物,就像一個開了天眼,從此看得到鬼魂的人,往後便不得不時時刻刻意識到這個世界鬼比人多。而他們共同的痛苦也很類似:在大多數的人看不到鬼、害怕鬼,甚至不知道更不承認自己就是鬼的情況下,這餘下的人生該有多麼舉步維艱? 而日子還是得好好過下去,於是我們假裝看不到鬼,或者說,至少不要看到那麼多鬼,看到「大部分的人都看得到的那些鬼」就夠了,於是我們谴责性暴力·但還是默許流行文化裡充斥著拐彎抹角的厭女、鼓勵侵略性的追求、嘲弄勇於對抗歪斜價值觀的人們。鬼無所不在,為了生存,成為一個思維清晰的可愛女人,偶爾在生活、在網路上發表「我也是女生啊,我就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的正義之聲,總是比較容易,比較討人喜歡。 有時候,當鬼比看見鬼更容易些,至少比較容易否認。雖然我們心底知道,每一次的討人喜歡,其實都是討鬼喜歡。然而即便見鬼這件事真是見鬼的痛苦,但讀到後記中作者寫下「我衷心希望這本小說中提到的故事,在不遠的將來都能成為歷史,讓我們能盡情嘲笑『二一八年還有過那樣的事情該有多好。』我知道,要讓這個希望成真,而不是在未來繼續掛著萬念俱灰的笑容,唯有與開了天眼的自己和解,甚至願意不斷修正自己,找出更多埋藏在自己骨子裡的鬼,真正成為一個討鬼厭的,見鬼的女性主義者,未來才終有稍稍靠近這個龐大願望的可能。 此文在原书的第八页到第十五页。 整理于2023.4.6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17:25
2023-04-09 16:50:37 17:25

能看见这篇文吗?

赞 来自 豆瓣App
>
于北啊
2023-05-13 07:46:43 于北啊 (许倬云重磅作品《台湾四百年》)
能看见这篇文吗?
能看见这篇文吗?
17:25

可以

赞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她厭男,她是我女友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谁有这本书电子版吗(已经在看了)(蜉蝣foryou)

作者的话《女性主義者的戀愛陰屍路》(17:25)

想问下这本书最后的走向是什么?(亲爱的兮月)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