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雖然不喜歡在學術作品裡看到拿林奕華潘國靈當腳註(引洛楓大概是我能接受的下限),但前言里明言了不想做一個「拒普通人於千里之外」的參考文獻,因此「盡量選取中國內地的正規出版物」倒成了貼心的設計。全書破題的方法比每一章具體的內容重要——讓讀者知道,我們常用的「港片」一詞,涵蓋的遠不止我們最熟悉的80年代中以來的商業片,年代上類型上都是,書中給出的六個(學術)角度都是普通觀眾去接近香港的途徑。
Why Hong Kong Matters?读完全书终于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有了些头绪。我总相信会有一天,当我们自己的前史追索而至,当遮蔽“两个三十年”之间巨大裂隙的叙事破碎时,我们也会需要在面临现实生活压力的同时,被迫去面对关于“我是谁”以及“我应该是谁”的问题。而香港的过去与现在,或许会在那时候成为一种历史的残影。 感谢两位作者,从文字中能感受到TA们对香港以及香港电影浓烈的爱!在讨论区看到本书销售上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祝愿一切顺利,更多的人能读到此书吧。
文质兼具的科普读物,细致地尝试揭开香港电影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研究对象。复杂的地缘政治、多元文化质地以及某种主体的想象性氛围,几乎是香港文化研究中互相影响因而也难以彼此分割的维度。作者用一种近乎严格而又sophisticated的语言完美接洽了香港的复杂性,因而具有一种简洁的力度,同时也正是这种语言的保证有助于从整体上更为准确和切近地理解香港及其电影,因为它过于容易遮蔽和沉没于琐碎。左派电影和移民身份还是很有启发,清扫了以前的一些知识盲区,尝试总结线索和划分立场还是非常勇敢的。
看得津津有味。。基本上我想看的点都涉及了,将香港历史与香港电影史糅合在一起,章法有度,思考有深度且不失趣味性,感觉每一章都谈兴正浓时又意犹未尽(能想象到原因),尽管举例的电影大多都看过了,但作者的研究又让我发现很多隐藏的意味,九龙城寨重庆大厦王家卫许鞍华古惑仔吴宇森银河影像h社会移民……此书貌似已经下架?(还好趁早买了)
作者张春晓在2018年写完初稿的时候,应该想不到这本书三年后一上市就下架的命运,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刘二千写的最后两章。。。
一本(可能)被书名耽误的书?其实是介绍香港电影与文化的科普性读物,书里借鉴了一部分香港出版的著作的视角,用来拓宽视野还不错。
半个早晨读完,就很有早期港大文化研究的味儿xs;召唤趣缘共同体的港影科普读物~
香港电影发展的脉络,同时也是两岸三地时局变动的历史。本书最好最杰出的一点是,尽可能地去大陆中心化视角,以香港电影不同时期的变化,来反写港人的身份政治。自由派影迷(反派影迷听众),应该会很喜欢这一本。
刘金平写的最后两章:左派与移民,是最不错的
本书透过香港电影这一流行文化的载体,糅合、传递各种门类的“香港知识”,作为一本文质兼备、略有拔高的香港电影研究普及性著作,某程度上也为读者提供了入门级别的“香港研究”的内容扫盲,读起来倒是饶有趣味,但美中不足的是,受限于内地出版物的尺度要求,部分议题无法更深入剖析,此外在文献引用上由于尽可能照顾内地读者,也基本上选取了内地的正规公开出版物,其中引述潘国灵的内容无疑过多了,显得有点滥竽充数了
是一个真诚的研究,会推荐给学生。但同时我也觉得对香港类型片的研究真的没新意了。香港电影研究需要新思路, 而且不能圄于电影-电影,(曾经的)香港电影之所以好玩反而是那种跨领域性。
本书的副标题为“转动文化的六个面向”,乍看之下从6个维度切入香港电影,从而勾连起港影的变迁,以小见大。但6个维度主题的选择:时间、空间、黑社会(类型)、性别、左派(政治)、移民(身份认同),是再常见不过的观察任一国家电影/类型电影的入口了,对于著作而言缺乏新意又毫无亮点。对各维度的论述也只是背景简述与几部电影串起,一点剧情简介加上一点评述,从个性逆推共性,每章的小点也无更深入的剖析与联系。挺可惜的,全书最好的部分就是书名,但魔方打乱终归要复原,本书却恰好停留在打散阶段。
读出了一股谨慎味儿,那些能说不能说的
写得很好,解决了一些困扰我已久的问题——《阮玲玉》分析那段拍案叫绝,确乎是中国电影好时光。文化研究作为切口,却没有掉书袋子的嫌疑,行笔温润流畅且透露出感情和细腻的关怀,历史的视角、文化的视角来观照香港,亦同于观照自身。(再一次,爱上许鞍华。)好书,如果有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
影视与现实互为切片,从时间、空间、黑社会、性别、左派、移民六大角度看百年香港之历史及对不同人群自身与情感的塑造。香港也以为香港,香港何以为我们眼中的香港,香港人如何看香港。值得一读!
精彩又全面的论述,尤其是黑社会的那一章
港片课我当之无愧啊,这书里写的早都知道,哈哈哈
来了👀👀
共六章,时间、空间、黑社会、性别、左派、移民。读下来对港影和hk社会文化都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的方法。
对于港影、港史感兴趣的朋友,此书称得上是良好的入门之选。
> 港影魔方
8 有用 1077 Canton Rd 2021-04-30 23:47:04
雖然不喜歡在學術作品裡看到拿林奕華潘國靈當腳註(引洛楓大概是我能接受的下限),但前言里明言了不想做一個「拒普通人於千里之外」的參考文獻,因此「盡量選取中國內地的正規出版物」倒成了貼心的設計。全書破題的方法比每一章具體的內容重要——讓讀者知道,我們常用的「港片」一詞,涵蓋的遠不止我們最熟悉的80年代中以來的商業片,年代上類型上都是,書中給出的六個(學術)角度都是普通觀眾去接近香港的途徑。
5 有用 影身 2021-06-02 18:25:43
Why Hong Kong Matters?读完全书终于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有了些头绪。我总相信会有一天,当我们自己的前史追索而至,当遮蔽“两个三十年”之间巨大裂隙的叙事破碎时,我们也会需要在面临现实生活压力的同时,被迫去面对关于“我是谁”以及“我应该是谁”的问题。而香港的过去与现在,或许会在那时候成为一种历史的残影。 感谢两位作者,从文字中能感受到TA们对香港以及香港电影浓烈的爱!在讨论区看到本书销售上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祝愿一切顺利,更多的人能读到此书吧。
5 有用 Autodidact 2021-04-23 10:49:03
文质兼具的科普读物,细致地尝试揭开香港电影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研究对象。复杂的地缘政治、多元文化质地以及某种主体的想象性氛围,几乎是香港文化研究中互相影响因而也难以彼此分割的维度。作者用一种近乎严格而又sophisticated的语言完美接洽了香港的复杂性,因而具有一种简洁的力度,同时也正是这种语言的保证有助于从整体上更为准确和切近地理解香港及其电影,因为它过于容易遮蔽和沉没于琐碎。左派电影和移民身份还是很有启发,清扫了以前的一些知识盲区,尝试总结线索和划分立场还是非常勇敢的。
6 有用 窈窕妃 2021-06-02 21:00:56
看得津津有味。。基本上我想看的点都涉及了,将香港历史与香港电影史糅合在一起,章法有度,思考有深度且不失趣味性,感觉每一章都谈兴正浓时又意犹未尽(能想象到原因),尽管举例的电影大多都看过了,但作者的研究又让我发现很多隐藏的意味,九龙城寨重庆大厦王家卫许鞍华古惑仔吴宇森银河影像h社会移民……此书貌似已经下架?(还好趁早买了)
4 有用 Eco 2021-06-17 17:31:28
作者张春晓在2018年写完初稿的时候,应该想不到这本书三年后一上市就下架的命运,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刘二千写的最后两章。。。
3 有用 川奈地吾 2021-04-26 22:41:49
一本(可能)被书名耽误的书?其实是介绍香港电影与文化的科普性读物,书里借鉴了一部分香港出版的著作的视角,用来拓宽视野还不错。
2 有用 munianli 2024-08-28 12:34:56 中国香港
半个早晨读完,就很有早期港大文化研究的味儿xs;召唤趣缘共同体的港影科普读物~
4 有用 yuan 2021-08-20 12:25:07
香港电影发展的脉络,同时也是两岸三地时局变动的历史。本书最好最杰出的一点是,尽可能地去大陆中心化视角,以香港电影不同时期的变化,来反写港人的身份政治。自由派影迷(反派影迷听众),应该会很喜欢这一本。
3 有用 睡觉的Aho 2021-06-26 01:52:14
刘金平写的最后两章:左派与移民,是最不错的
2 有用 任平生 2021-06-16 23:56:04
本书透过香港电影这一流行文化的载体,糅合、传递各种门类的“香港知识”,作为一本文质兼备、略有拔高的香港电影研究普及性著作,某程度上也为读者提供了入门级别的“香港研究”的内容扫盲,读起来倒是饶有趣味,但美中不足的是,受限于内地出版物的尺度要求,部分议题无法更深入剖析,此外在文献引用上由于尽可能照顾内地读者,也基本上选取了内地的正规公开出版物,其中引述潘国灵的内容无疑过多了,显得有点滥竽充数了
3 有用 i-Kuma 2021-08-06 18:31:51
是一个真诚的研究,会推荐给学生。但同时我也觉得对香港类型片的研究真的没新意了。香港电影研究需要新思路, 而且不能圄于电影-电影,(曾经的)香港电影之所以好玩反而是那种跨领域性。
1 有用 Medea! 2024-03-16 09:51:01 福建
本书的副标题为“转动文化的六个面向”,乍看之下从6个维度切入香港电影,从而勾连起港影的变迁,以小见大。但6个维度主题的选择:时间、空间、黑社会(类型)、性别、左派(政治)、移民(身份认同),是再常见不过的观察任一国家电影/类型电影的入口了,对于著作而言缺乏新意又毫无亮点。对各维度的论述也只是背景简述与几部电影串起,一点剧情简介加上一点评述,从个性逆推共性,每章的小点也无更深入的剖析与联系。挺可惜的,全书最好的部分就是书名,但魔方打乱终归要复原,本书却恰好停留在打散阶段。
1 有用 违规电器 2022-04-26 18:26:35
读出了一股谨慎味儿,那些能说不能说的
1 有用 藤井旋风 2024-11-25 14:06:50 北京
写得很好,解决了一些困扰我已久的问题——《阮玲玉》分析那段拍案叫绝,确乎是中国电影好时光。文化研究作为切口,却没有掉书袋子的嫌疑,行笔温润流畅且透露出感情和细腻的关怀,历史的视角、文化的视角来观照香港,亦同于观照自身。(再一次,爱上许鞍华。)好书,如果有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
1 有用 走船 2024-10-27 15:58:52 重庆
影视与现实互为切片,从时间、空间、黑社会、性别、左派、移民六大角度看百年香港之历史及对不同人群自身与情感的塑造。香港也以为香港,香港何以为我们眼中的香港,香港人如何看香港。值得一读!
1 有用 巴啦啦小恶兔🌟 2024-09-13 23:29:02 北京
精彩又全面的论述,尤其是黑社会的那一章
1 有用 阿咪捞爷 2024-11-09 10:04:52 山东
港片课我当之无愧啊,这书里写的早都知道,哈哈哈
1 有用 采烈 2024-06-25 12:36:04 上海
来了👀👀
1 有用 筛月君 2024-06-25 21:14:54 江苏
共六章,时间、空间、黑社会、性别、左派、移民。读下来对港影和hk社会文化都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的方法。
1 有用 Ravers 2021-06-18 09:32:52
对于港影、港史感兴趣的朋友,此书称得上是良好的入门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