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的原文摘录

  • 若是无法感知事物的美好,无法感受到他人的温柔,那么请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这样做吧” (查看原文)
    哈哈执笔 9回复 23赞 2024-04-11 21:17:41
    —— 引自章节:□ 美好的事物,安静而细微
  • 如果想“相互理解”的想法太过强烈,就会被对方的态度牵着鼻子走,“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呢”这样的想法很容易让人感到焦虑。 (查看原文)
    哈哈执笔 9回复 23赞 2024-04-11 21:17:41
    —— 引自章节:□ 感知幸福——善用感受力
  • 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对方做的事是你的事,对方接收到信息后是否接受、是否产生共情则是对方的事,是由对方决定的。告诉对方“我是这样想的”,有时会被理解,有时不被理解,这都没关系。放下对对方的控制,自己和对方都能获得自由。 (查看原文)
    哈哈执笔 9回复 23赞 2024-04-11 21:17:41
    —— 引自章节:□ 美好的事物,安静而细微
  • 无论在职场,还是面对朋友或伴侣,构建愉快人际的关键都在于“让自己和对方自由。” (查看原文)
    豆瓣酱不好做 2赞 2021-09-27 17:29:38
    —— 引自章节:□ 放下“相互理解”,和大家一起开怀大笑
  • 如果想“相互理解”的想法太过强烈,就会被对方的态度牵着鼻子走,“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呢”这样的想法很容易让人感到焦虑。“为了让对方理解,我说了很多遍,但对方还是不理解”,这种时候请试着把目标从“被人理解”切换为“提供信息”。不是“想让对方理解”“想让对方接受”,而是“我是这么想的”,坦诚地向对方提供信息?“希望得到理解”“希望得到共情”“希望被接受”等都是对对方的控制,试图改变对方反而会让对方产生抗拒心理。 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对方做的事是你的事,对方接收到信息后是否接受,是否产生共情也是对方的事,是由对方决定的。告诉对方“我是这样想的”,有时会被理解,有时不被理解,这都没关系。放下对对方的控制,自己和对方都能获得自由。如此一来,你便可以与和自己想法、感受不同的人建议起舒适自在的关系,从而与更多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查看原文)
    豆瓣酱不好做 2赞 2021-09-27 17:36:30
    —— 引自章节:□ 放下“相互理解”,和大家一起开怀大笑
  • 如果没有“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感觉,那你在对话中就只是在配合对方。总觉得无法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于是一味地听对方讲,这很无趣。这时候不要说从对话中获得能量了,对话本身已经成了一种负担。 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你就要大胆地表达出来。即便不是对对方有用的事情,即便没有头绪,只要想到了,你就可以试着将它宣之于口。 “在这个世界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是能被理解的(即便在成长的环境中不被理解)。” “人真是温柔的生物啊。” 产生这样的感受之后,和他人交流过程中的防御心理就会慢慢瓦解,你就能从“一味地倾听”转换为“边听边说”,比以前更能享受闲聊的乐趣。 (查看原文)
    🍓 2023-07-05 20:32:09
    —— 引自章节:□ 为什么“不擅长闲聊”
  • 他们意识到自己以前被“必须做出成绩”“不管是兴趣还是工作,如果不做得比别人好就没有意义”之类的想法束缚住了。而当他们产生“我是我自己就好,珍惜自己的幸福就好”的想法并因此感到安心的时候,就是变化开始的时候。感知幸福的能力好像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从此他们可以尽情地感受世间的美丽、温柔以及欢愉。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因为高敏感人士具有极强的感受力,所以置身于适合自己的环境尤为重要。敏感会让高敏感人士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更容易感受到痛苦,而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敏感则会起到积极作用。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关注自己的幸福并好好珍惜,这样就很难被忙碌和结果绑架。就像船抛锚一样,即使随波浪摇晃也能保持原状。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只有将吸收到的内容适当输出,心情才会得到释放。 “虽然很累,但是头脑却很清醒,睡不好。” “阅读一本书,虽然很有趣但总感觉看不进去。” “上网的时候会感到焦虑,有一种被信息淹没的感觉。” 以上这些“无法再吸收更多信息”的感觉,就是受到外界刺激过多、信息过载的标志。这时需要我们暂停输入,以输出的方式来消解这些刺激。 输出的形式可以很简单。 ·文字,例如写日记、博客。 ·绘画,在电脑上简单画画也可以。 ·唱歌。 ·给朋友打电话。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没有精神,也不是想睡觉,就是心情莫名低落。” “有想做的事,但就是提不起劲。 → 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影集、浏览感兴趣的人的社交网络等,去接触一些能给自己带来能量的事物吧。 我尤其推荐大家利用空间来给自己充电。其实你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去一个喜欢的空间,二是什么也不做,安静地坐10分钟。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正因为高敏感人士感受力强,置身于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才格外重要。外界环境包括人际关系、职场、居住的屋子和所在城市等。 身处适合自己的环境,高敏感人士能够从周围的人、事、物中吸收能量,状态也就越来越好。相反,身处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高敏感人士则会感到压力,产生违和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能量消耗。 要立刻改变环境,尤其是职场和人际关系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始创造适合自己的环境,比如好好收拾房间、在桌上摆喜欢的装饰等。 对高敏感人士而言,身边存在美好的事物是非常必要的。这里所说的美好的事物并不是指多高级的东西,而是指在“适合自己”这个层面来讲的,能让自己心动或令自己心情舒适的事物、与之待在一起会感到开心的事物等。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表达欲望需要一定的勇气,作为鼓起勇气的第一步我建议大家把“还行的东西”换成“喜欢的东西”。 高敏感人士感受力强,因此从心动之物那里获得的喜悦也比他人更多。如果把每天都会使用的东西换成喜欢的东西,生活中的“小确幸”就会不断增加,心也会变得暖暖的。 e.g. “我不是很喜欢这个杯子”“浴巾变硬了”,一旦产生这样的违和感,请不要用“还能用”“用这个就够了”来掩饰自己的不满意,请去寻找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说要做想做的事,但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我找不到特别热衷的工作或业余爱好。” 如果你这样想,那么请务必好好运用自己的直觉。直觉会用“真好啊”“我想……”这样微小的声音告诉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 将直觉认为的好事加入日程,就能魔法般地实现愿望。 你越是这样想,我就越希望你能尝试一下“随性而行”。 前面已经介绍过,一方面人是由大脑、身心(身体及心灵)共同构成的,这里所说的“真好啊”“我想……”就是“内心的声音”。另一方面,困于诸如“太忙了所以不行”等理由,或者思考“我必须谨慎选择”等,这是“大脑的声音”。 思考太多会让人失去珍贵的直觉,这个过程不光耗费时间,还会让人感到麻烦,从而让你产生“下次再做”的想法,就这样将想做之事抛诸脑后。 直觉是内心的声音,是人的本心,重视直觉就是重视自己的本心。对于直觉认为“很好”的事情,请你立刻付诸行动;对于直觉认为“不太舒服”的事,请你尽量避免。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在书店里慢慢逛一圈,在众多进入视线的封面和标题中,总会有让你想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书。如果吸引你目光的是关于咖啡店的书或者“不要太努力XX”之类的治愈系书籍,说明你此刻想放松;如果拿起的是学习类书籍,则表示你想学习并进步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直觉拥有超越思考的力量。 以直觉为指南展开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找到热爱的工作、遇到合拍的伙伴、与生命中意义重大的事物撞个满怀。 实际上,即便是自己喜欢的领域,能持续投入热情的范围也很有限。这个时候你需要通过转变方式、更换对象等方法,从各个角度不断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原来我喜欢和这样的人相处,我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做事”,以此来找到自己的风格。 请你好好珍惜“总觉得很好”这样的直觉和尝试去做之后的实际感觉。迷茫的时候,与其在脑中思考,不如实际去做,去亲身体会这一过程,这样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你将会拥抱对于人生意义重大的,你深深热爱着的事物。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如果它突然浮现在你心间,请务必去试一试。经过尝试,你也许会继续做这件事,也许觉得不合适转而寻找新的方向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如果看上了迄今为止没有尝试过的颜色和款式的服装,不要怀疑,那可能是一封来自未来的自己的邀请函。 以全新面貌生活时,每次你穿上喜欢的衣服都能再一次确认“原来我喜欢这样的东西”,并从视觉和触觉开始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打扮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生活方式。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表达包括“回应”和“深度挖掘”两种方法。前者是为了满足他人需求,后者则是为了深度挖掘自我并找到普遍性。 如果你想以真实的自我和他人建立联系,首先要和自己建立联系,然后再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和他人建立联系。为此,请珍惜“让你心动的事物”而不是“别人要求你做的事”,这样你才能够找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而且,表达的时候不必刻意修饰,也无须妥协,坚持不懈地找到最符合自己想法的表达方向吧。 不过,不加掩饰,尽可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这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困难,甚至令人感到可怕。 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是非常私人的东西。既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自然无法完全一致。又因为是私人的东西,所以他人未必能理解 到达最深处之后,汲取的内容就会超越专业领域和个人的差异,具有人类共同的“真理”或“美”。 原本以为只有自己会这样想的事情,试着在社交网络上发表出来,你也能得到他人的附和。一个人在成为“自我”之前,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信任人类的共通部分,把自己当成“人类共同体的一员”来发表内容,我想,这样你才能够深入地展现自己的内心。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 高敏感人士以与生俱来的细腻和感性,强烈感受着痛苦和喜悦。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被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所触动,真切地思考“真正重要的难道不是这个吗” (查看原文)
    东来 2023-10-03 20:29:38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