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转载)重寻理想主义大学

存悔 2009-05-11 10:24:40

重寻理想主义大学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5-9 1:55:25 · 来源: 新京报
  【大学教育】

  □书评人 樊志

  

  不知何时开始,大学开始备受质疑和批判,仿佛“象牙塔”成了罪恶的丛渊。在中国,批判大学伴随着大学扩招的脚步逐渐成为时尚。批判,更多的是义愤的指责、意气的喧嚣,建设性的工作却做得不多。以此而论,凡勃伦的《学与商的博弈———论美国高等教育》一书在90年前就富有创见地开展了此项工作。

  凡勃伦作为制度经济学鼻祖、声名显赫的社会批评家,具有非凡的洞见和敏感性,他所谈论的90年前的美国大学现在已经成为后发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杆。

  在《学与商的博弈》一书中,凡勃伦认为对金钱的狂热追逐理应让位于对知识、对学术的追求;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一道使学者们陷入了一种难以摆脱的危险境地,从而使得“博学的统帅”们难以形成真正的学术事业;认为真正的大学应该致力于“随意的好奇心”,而这便是凡勃伦关于高等教育的理想所在,一如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基督教文化中孕育生长起来的大学,在公众的观念中,担负着培养和传承社会最高抱负和理想的神圣职责。然而,时光不可逆转,凡勃伦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讨论难免带有些“田园牧歌”式的情怀,带有理想主义破灭的痛惜和伤感。

  作为文明社会的一个制度特征,“大学为何”和“大学何为”一直是大学所面临的终极问题。凡勃伦所讨论的大学为商业文化入侵等现象在20世纪初的美国是重大问题,但是在当今的高等教育领域,商业文化、价值和管理思想早已内化为现代大学的基本特性之一,商业社会的驱动以及凡勃伦没有论及的国家力量,90多年来一直不断地改造着大学这一组织,乃至“服务社会”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并列为大学三大基本目标,这是批判大学丝毫所不能阻挡和改变的事实。

  逝者不可追,古典理想主义已在全球范围丧失阵地的时候,当这一切演变为现有制度环境的时候,所要探寻和追问的可能就变成了:大学为何没有被商业彻底打倒?在什么社会环境下,大学通过什么样的制度设计平衡了国家、市场与学术科研、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等许多矛盾?这些问题可能更多的需要从美国大学近几十年,特别是二战以来的发展历程来寻求答案。

  (《学与商的博弈》,(美)凡勃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28.00元)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学与商的博弈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