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书的开篇引用了孟德斯鸠的一段话:“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幸福,这很容易达到,然而我们总是希望比别人幸福,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我们总是把别人想的过于幸福。”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人生,那么比较将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会让你变得更好,反而会摧毁你本来的生活。认清自己的人生课题,活在当下,对得起自己就好。
读过的第三本吴晓乐,是我最不喜欢、也认为是写得最不好的一本,讲一个工薪家庭母亲,为了让孩子读贵族学校、为了让自己融入上流太太圈的付出的代价与幻灭。就,不管怎么掰开了揉碎了写虚荣,说到底不还是最普通的、最随处可见的、最浅薄的虚荣吗?哪怕后来强行上价值,讲到要体会这些女性/母亲的处境、要看到男性/父亲的缺席,我依然对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描写深感无聊,完全共情不了女主角的所有爱与怕,无法理解这种平庸的虚荣心,更无法理解那种与人比较、怕被人看轻、歇斯底里在意别人眼光的心理。我可能就是慕强吧,慕心理能量和人格力量的强,受不了内心孱弱和缺乏人格力量的人,也多少觉得欲望膨胀到超过自己能力的人活该被反噬。
很真实,“拥有孩子的人,谁可以大声自清,有朝一日,让孩子推开沉沉的阶级大门,让自己可以一窥堂奥?谁可以担保,从没有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未竟的梦想?”当你站在陈匀娴的那个位置上,做的并不一定能比她好多少
关于攀比的心理描写太生动就令人恶寒,这样的寄托好可怕,这样的大人也又惨又可怕。看到这想把我全家人的小红书卸了,社交媒体的发展使攀比圈层无限的扩大,每个人都变成了怪物,上一代未尽的梦想全都压在下一代稚嫩的肩膀上。“拥有孩子的人啊,谁可以大声自清,不曾暗暗地掂量,有朝一日,让孩子推开沉沉的阶级大门,让自己可以一窥堂奥?谁可以担保,从没有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未竟的梦想?说得更含蓄一点,生儿育女,难道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点无伤大雅的微小快乐都不能有?”
把自己的得不到,自己的梦想和跻身上层社会的希望转嫁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因为太焦虑、不安,看见别人都幸福于自己的生活,而一次次被牵着鼻子,走被人安排的路。实际上这样的妈妈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太多的信息洪流,狂晒幸福的朋友圈,抖音、小红书里“精致”的网红,让不止是妈妈们,多少女性被这趟洪流卷走,彷徨,迷失,不自知!
选择上流,选择体面,选择幸福,选择中产,选择鞋子品牌,选择私校,选择未来,选择不选择。
感觉在看复杂版的亦舒,又感觉看了流畅版铂金包妈妈。总体还行吧
世界上有无数陈匀娴,而她不仅是“上流”社会才会存在的母亲。
能看出作者的确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与私校家长的访谈使这部作品的思考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作者依然发挥了她极其细腻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描写天赋。但作者可能真的缺乏上流社交圈、私立学校生活的真实体验,整体描述有点仅停留于外在轮廓而缺乏一种立体感,导致大量内容填充不到形象里,书中人物不像是真实的人更像是论坛上活跃发言的账号。和《82年生的金智英》一样,社会价值大于文学价值。读完的最大感悟:中产阶级做上流社会的梦,终究是梦。
陈匀娴因为两个包把自己卖了,为了你好其实是为了我好,作者会不会把陈杨两口子描绘的太白目了吧 虽然杨谨华和梁家琦的外貌描绘不太符合,但是每次剧情里有梁我脑海里全是师娘的脸啊!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总是与别人做比较,无尽的焦虑与痛苦摧毁着自己的内心。
鸡娃内卷;哪一个不是指望跨越阶级?
跟三十而已顾佳竭尽所能攀爬富人圈,送娃进贵族学校的故事神似。 主要围绕子女的养育,连带反映恋爱与婚姻,人际关系,职场竞争,社会生活等,情节蛮简单,人心与人性很复杂。 每个妈妈身上都有匀娴的影子。
所有父母都至少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把这个目标放大,跨出自己本分,在孩子成长阶段就想摘下这颗果实,恐怕会遭受自己无法掌控的厄运。
因為同題材同類型的小說看得很少,就不打分了。我覺得這個小說很適合影視化。拍成電影或十來集的短劇應該都會挺吸引人,梁家綺的演員我都想好了,楊謹華姐姐!說實話不太喜歡結尾,無出路就無出路,何必硬要設置一個結局呢。
故事并不出彩,比较平庸,标题是儿童,实际写的是父母,比起作者其他的作品逊色太多了,
从书中窥见不少当下教育的影子,大多数鸡娃的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更完美的自己,但自己没有长成那个样子,于是让孩子顶上,童年时期父母对我们的亏欠,等到自己做了父母,却依然不知反思,把对自己弥补当成对还是的期盼,实在是没有必要。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你们只是有缘共度人生的一段旅程,而不要把他拉上你都未曾到过的远方,嘴里还念叨着:为你好。这不是好意,是诅咒…
当虚荣蒙蔽了大人们的双眼,当误解充斥着孩子们的童年,我们每个人都在欲望游戏的旋涡中不能自拔。
或许只有在尝试过上流社会的美好才知上流人士的苦,或许只有拆穿上流人士的面具才知他们背后的痛苦。那些看似轻松惬意的生活掩盖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些光彩靓丽的背后其实满是心酸。
> “上流”儿童
38 有用 谦谦卮言 2021-04-27 12:19:52
书的开篇引用了孟德斯鸠的一段话:“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幸福,这很容易达到,然而我们总是希望比别人幸福,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我们总是把别人想的过于幸福。”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人生,那么比较将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会让你变得更好,反而会摧毁你本来的生活。认清自己的人生课题,活在当下,对得起自己就好。
16 有用 曼仔 2023-02-02 08:56:50 北京
读过的第三本吴晓乐,是我最不喜欢、也认为是写得最不好的一本,讲一个工薪家庭母亲,为了让孩子读贵族学校、为了让自己融入上流太太圈的付出的代价与幻灭。就,不管怎么掰开了揉碎了写虚荣,说到底不还是最普通的、最随处可见的、最浅薄的虚荣吗?哪怕后来强行上价值,讲到要体会这些女性/母亲的处境、要看到男性/父亲的缺席,我依然对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描写深感无聊,完全共情不了女主角的所有爱与怕,无法理解这种平庸的虚荣心,更无法理解那种与人比较、怕被人看轻、歇斯底里在意别人眼光的心理。我可能就是慕强吧,慕心理能量和人格力量的强,受不了内心孱弱和缺乏人格力量的人,也多少觉得欲望膨胀到超过自己能力的人活该被反噬。
4 有用 Dorothy 2022-03-28 23:22:15
很真实,“拥有孩子的人,谁可以大声自清,有朝一日,让孩子推开沉沉的阶级大门,让自己可以一窥堂奥?谁可以担保,从没有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未竟的梦想?”当你站在陈匀娴的那个位置上,做的并不一定能比她好多少
6 有用 鹤归 2022-02-20 17:14:17
关于攀比的心理描写太生动就令人恶寒,这样的寄托好可怕,这样的大人也又惨又可怕。看到这想把我全家人的小红书卸了,社交媒体的发展使攀比圈层无限的扩大,每个人都变成了怪物,上一代未尽的梦想全都压在下一代稚嫩的肩膀上。“拥有孩子的人啊,谁可以大声自清,不曾暗暗地掂量,有朝一日,让孩子推开沉沉的阶级大门,让自己可以一窥堂奥?谁可以担保,从没有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未竟的梦想?说得更含蓄一点,生儿育女,难道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点无伤大雅的微小快乐都不能有?”
1 有用 木兮 2022-02-03 19:52:15
把自己的得不到,自己的梦想和跻身上层社会的希望转嫁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因为太焦虑、不安,看见别人都幸福于自己的生活,而一次次被牵着鼻子,走被人安排的路。实际上这样的妈妈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太多的信息洪流,狂晒幸福的朋友圈,抖音、小红书里“精致”的网红,让不止是妈妈们,多少女性被这趟洪流卷走,彷徨,迷失,不自知!
1 有用 深蓝 2023-12-23 22:40:57 广西
选择上流,选择体面,选择幸福,选择中产,选择鞋子品牌,选择私校,选择未来,选择不选择。
1 有用 麦子 2021-12-28 04:46:38
感觉在看复杂版的亦舒,又感觉看了流畅版铂金包妈妈。总体还行吧
1 有用 阿斯酉 2022-01-26 12:10:03
世界上有无数陈匀娴,而她不仅是“上流”社会才会存在的母亲。
8 有用 09 2021-04-28 23:47:04
能看出作者的确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与私校家长的访谈使这部作品的思考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作者依然发挥了她极其细腻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描写天赋。但作者可能真的缺乏上流社交圈、私立学校生活的真实体验,整体描述有点仅停留于外在轮廓而缺乏一种立体感,导致大量内容填充不到形象里,书中人物不像是真实的人更像是论坛上活跃发言的账号。和《82年生的金智英》一样,社会价值大于文学价值。读完的最大感悟:中产阶级做上流社会的梦,终究是梦。
5 有用 Amaranta 2022-04-01 16:30:38
陈匀娴因为两个包把自己卖了,为了你好其实是为了我好,作者会不会把陈杨两口子描绘的太白目了吧 虽然杨谨华和梁家琦的外貌描绘不太符合,但是每次剧情里有梁我脑海里全是师娘的脸啊!
10 有用 大唔唔 2022-03-31 23:26:04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1 有用 苏利文 2022-04-02 12:55:05
总是与别人做比较,无尽的焦虑与痛苦摧毁着自己的内心。
0 有用 vicky 2022-02-11 20:15:32
鸡娃内卷;哪一个不是指望跨越阶级?
1 有用 廿一 2022-02-14 20:09:34
跟三十而已顾佳竭尽所能攀爬富人圈,送娃进贵族学校的故事神似。 主要围绕子女的养育,连带反映恋爱与婚姻,人际关系,职场竞争,社会生活等,情节蛮简单,人心与人性很复杂。 每个妈妈身上都有匀娴的影子。
0 有用 嘉陵 2022-02-13 16:59:35
所有父母都至少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把这个目标放大,跨出自己本分,在孩子成长阶段就想摘下这颗果实,恐怕会遭受自己无法掌控的厄运。
5 有用 Chloe Lee 2022-03-01 22:16:51
因為同題材同類型的小說看得很少,就不打分了。我覺得這個小說很適合影視化。拍成電影或十來集的短劇應該都會挺吸引人,梁家綺的演員我都想好了,楊謹華姐姐!說實話不太喜歡結尾,無出路就無出路,何必硬要設置一個結局呢。
4 有用 阿飞的小蝴蝶 2022-03-01 19:28:39
故事并不出彩,比较平庸,标题是儿童,实际写的是父母,比起作者其他的作品逊色太多了,
1 有用 持芝以恒 2022-02-27 16:14:01
从书中窥见不少当下教育的影子,大多数鸡娃的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更完美的自己,但自己没有长成那个样子,于是让孩子顶上,童年时期父母对我们的亏欠,等到自己做了父母,却依然不知反思,把对自己弥补当成对还是的期盼,实在是没有必要。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你们只是有缘共度人生的一段旅程,而不要把他拉上你都未曾到过的远方,嘴里还念叨着:为你好。这不是好意,是诅咒…
0 有用 饮者 2022-02-12 19:10:35
当虚荣蒙蔽了大人们的双眼,当误解充斥着孩子们的童年,我们每个人都在欲望游戏的旋涡中不能自拔。
0 有用 丢失的可爱兔 2022-02-15 20:50:41
或许只有在尝试过上流社会的美好才知上流人士的苦,或许只有拆穿上流人士的面具才知他们背后的痛苦。那些看似轻松惬意的生活掩盖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些光彩靓丽的背后其实满是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