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他突然前所未有地敏锐地意识到了一棵树的树皮的触感和质地,以及树身内所蕴藏的生命。他感觉到树木中有一股喜悦,并与之共鸣:既不是作为森林居民,也不是作为木匠。那喜悦中来自活生生的树木本身。 树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 迎面是平生所见的最动人心魄的一幅景色。浓密的雨林从我身下延伸开去,陡峭地落下山脊,融入下方远处一幅由巨树绘成的葱翠画面。好几英里外的地平线上,林海再次升起,翻过由高耸崎岖的山冈连成的一道山脊。一汪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的海洋。那些大树上会隐藏着什么样的奇迹? 树为我们提供了与这颗星球的生动联系,以某种方式在我们转瞬即逝的生命和身边的世界间架起了桥梁。爬上树时,我感觉它们让我瞥到几乎被遗忘的祖先世界的一角,出于某种原因,我对此感觉良好——树帮助我记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攀到树上,你看到另一个世界。
从英伦密林到婆罗洲热带雨林,从刚果原始丛林到加勒比低地雨林,从亚马逊到墨尔本,从亚非到拉美。作者一次又一次站在了巨树的肩头,每离地面远一些,都带来了植物和动物的交融,人类与生灵的共鸣。每离天空近一些,都换回蒙昧的天性和纯真。我们从树上走到树下,又从俯视变为仰视,地球将自己最强大的骨髓注入了树木,当我们双脚再次离地的时候才会听懂大自然的歌吟。
应该加一些照片
他在哥斯达尼加准备了十天时间,将大卫·爱登堡爵士送上“生命之树”,只为了拍摄20秒,为了拍摄红毛猩猩,得在婆罗洲攀爬200英尺高的无花果树,为了安放鸟巢摄像机,不得不躲避角雕的攻击,树上虽比陆地更危险,但他更享受在树冠上的一切,对他而言,森林真正的丰富多彩正存在于树冠上,在离地100英尺甚至更高的地方。希望有类似如何爬树的教程,毕竟我读完依旧没掌握爬树技巧。
非常迷人的翠绿树木,摄影师带来的镜头里,是人类与自然的相处瞬间。
《蓝色星球》《地球脉动》制片人赞不绝口的攀树冒险。 一个攀树人穿梭在枝丫间,讲给全世界的迷人故事。
比较稀奇的爬树的经历,作者因职业之便,需要爬很高很大很奇特的树,最终将几十年来的这些经验写了下来。爬树当然只是一方面,主要的是描写与大自然的亲近。豆瓣上我有位互相拉黑的用户,他的签名档我倒是蛮喜欢,好像叫“一级爬树师“”还是怎的。我自己爬一般的树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我非常惧怕树上的虫子。
读到~作者费尽辛苦用绳索爬上一棵巨树累的像条狗样喘息,偶遇同属灵长目的长臂猿,红毛猩猩们向他展示真正的攀缘,忍不住笑cry~~树杈与树冠之上,当然拥有更完美的飞鸟视角,脚下是200英尺粗悍树木这样的巨大能量生命体,俯瞰到了不同的光影色彩和动植物运动形态,这是种飞浮空中感受广博的宁静悠远,半神的诗性愉悦。作者是BBC的野外摄影师,科学家和摄制组们的攀树指导师,于写作,有着运动人的机敏思维,和职业摄影师熟稔多变的机位镜头感。
说到这本书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从作者左侧蛋蛋里挤出的蛆 然后才是爬上树冠后见到的美丽新世界 没办法 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作者的经历好精彩,写得也很棒,跟看探险小说一样,时不时体验一下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过于刺激……更深的感受是要好好珍惜每一部自然纪录片,背后有无数工作人员的血汗付出……
看到作者从睾丸里挤出肤蝇、蟑螂爬进嘴里吃唾液、在离地20多米的高空被蜂群蛰,全身一哆嗦。 这个工作蛮危险的,写遗书买保险也不能降低危险系数。 每月给我3万元我也不能干,所以给作者4星。
这本书有两个看点:一是把它当传记书读,跟着作者的攀树轨迹去体验一种别样人生,和他一起克服攀树困难、享受在树顶的心旷神怡以及收获特殊视角看世界后的人生感悟;二是把它当作一本自然文学去读,从文字中感受人与树之间的真切情感,人对树及树上生物的观察和保护。
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到极致,就是幸福。树上人生,一种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人生态度,这是一本不同的视角的纪录片式的书,十章里相同的树上人生不同的遭遇让我得到一个神奇又新鲜的视角看待世界,内心那颗隐隐欲动的探险的心在骚动……
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份工作!13岁就找到一生的追求!
读他的故事,更像是读一个过于夸张的冒险故事,但当你跟随他的文字“攀登”上其中那棵树,好像也能理解这种极度不舒适的行为背后带给人的鼓舞。 奥尔德雷德现在已经超过四十岁,他已经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身手敏捷,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也开始放弃过于激进的冒险行为。但树已然成为他的精神家园。 我很赞同他说的那句话:“精神恰就在你发现它的地方”。生命中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发现生命的勃勃生机之处,它从来与舒适无关,而与内心的平和和静谧有关。
喜欢看BBC自然类的纪录片,还特别爱看片尾的幕后花絮,所以这本由纪录片摄影师写的书当然不能错过。 蟑螂爬嘴里喝口水大震撼!被蜂群叮蜇大震撼!角雕护巢攻击大震撼!最最震撼还属从睾丸里挤出2条带刺的蛆!(答应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千万不要搜“肤蝇 视频”。)
不可否认作者对大自然十分熟悉,对自然的感知度精确到细节,让人恍若身临其境,但他总是试图将自然延伸出人生奥秘,让自然背负上历史的痕迹,这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个封面和书名会让人误会这是一本畅销垃圾,实际上是一本优秀的自然文学读本,可惜的是没有配图,总要去网络上搜索他怕的是什么树,遇到的动物长什么样子
> 树上人生
3 有用 smile 2021-05-08 12:58:44
他突然前所未有地敏锐地意识到了一棵树的树皮的触感和质地,以及树身内所蕴藏的生命。他感觉到树木中有一股喜悦,并与之共鸣:既不是作为森林居民,也不是作为木匠。那喜悦中来自活生生的树木本身。 树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 迎面是平生所见的最动人心魄的一幅景色。浓密的雨林从我身下延伸开去,陡峭地落下山脊,融入下方远处一幅由巨树绘成的葱翠画面。好几英里外的地平线上,林海再次升起,翻过由高耸崎岖的山冈连成的一道山脊。一汪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的海洋。那些大树上会隐藏着什么样的奇迹? 树为我们提供了与这颗星球的生动联系,以某种方式在我们转瞬即逝的生命和身边的世界间架起了桥梁。爬上树时,我感觉它们让我瞥到几乎被遗忘的祖先世界的一角,出于某种原因,我对此感觉良好——树帮助我记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3 有用 Humphrey 2021-04-25 14:57:37
攀到树上,你看到另一个世界。
3 有用 Fleurs.哼哼 2021-05-17 15:54:55
从英伦密林到婆罗洲热带雨林,从刚果原始丛林到加勒比低地雨林,从亚马逊到墨尔本,从亚非到拉美。作者一次又一次站在了巨树的肩头,每离地面远一些,都带来了植物和动物的交融,人类与生灵的共鸣。每离天空近一些,都换回蒙昧的天性和纯真。我们从树上走到树下,又从俯视变为仰视,地球将自己最强大的骨髓注入了树木,当我们双脚再次离地的时候才会听懂大自然的歌吟。
2 有用 dingding 2022-09-24 17:55:32 浙江
应该加一些照片
1 有用 乙左左 2021-05-19 16:20:24
他在哥斯达尼加准备了十天时间,将大卫·爱登堡爵士送上“生命之树”,只为了拍摄20秒,为了拍摄红毛猩猩,得在婆罗洲攀爬200英尺高的无花果树,为了安放鸟巢摄像机,不得不躲避角雕的攻击,树上虽比陆地更危险,但他更享受在树冠上的一切,对他而言,森林真正的丰富多彩正存在于树冠上,在离地100英尺甚至更高的地方。希望有类似如何爬树的教程,毕竟我读完依旧没掌握爬树技巧。
0 有用 国王KING 2021-05-18 08:26:05
非常迷人的翠绿树木,摄影师带来的镜头里,是人类与自然的相处瞬间。
0 有用 后浪 2021-05-08 11:16:02
《蓝色星球》《地球脉动》制片人赞不绝口的攀树冒险。 一个攀树人穿梭在枝丫间,讲给全世界的迷人故事。
0 有用 danyboy 2021-07-25 00:31:23
比较稀奇的爬树的经历,作者因职业之便,需要爬很高很大很奇特的树,最终将几十年来的这些经验写了下来。爬树当然只是一方面,主要的是描写与大自然的亲近。豆瓣上我有位互相拉黑的用户,他的签名档我倒是蛮喜欢,好像叫“一级爬树师“”还是怎的。我自己爬一般的树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我非常惧怕树上的虫子。
0 有用 珍妮的肖像🦤 2021-06-08 08:32:26
读到~作者费尽辛苦用绳索爬上一棵巨树累的像条狗样喘息,偶遇同属灵长目的长臂猿,红毛猩猩们向他展示真正的攀缘,忍不住笑cry~~树杈与树冠之上,当然拥有更完美的飞鸟视角,脚下是200英尺粗悍树木这样的巨大能量生命体,俯瞰到了不同的光影色彩和动植物运动形态,这是种飞浮空中感受广博的宁静悠远,半神的诗性愉悦。作者是BBC的野外摄影师,科学家和摄制组们的攀树指导师,于写作,有着运动人的机敏思维,和职业摄影师熟稔多变的机位镜头感。
0 有用 野生大和 2022-02-04 13:13:46
说到这本书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从作者左侧蛋蛋里挤出的蛆 然后才是爬上树冠后见到的美丽新世界 没办法 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0 有用 X_Nesbo 2021-11-21 16:13:07
作者的经历好精彩,写得也很棒,跟看探险小说一样,时不时体验一下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过于刺激……更深的感受是要好好珍惜每一部自然纪录片,背后有无数工作人员的血汗付出……
0 有用 豆友175445303 2024-01-21 10:51:09 上海
看到作者从睾丸里挤出肤蝇、蟑螂爬进嘴里吃唾液、在离地20多米的高空被蜂群蛰,全身一哆嗦。 这个工作蛮危险的,写遗书买保险也不能降低危险系数。 每月给我3万元我也不能干,所以给作者4星。
0 有用 老K脸 2022-01-30 21:18:48
这本书有两个看点:一是把它当传记书读,跟着作者的攀树轨迹去体验一种别样人生,和他一起克服攀树困难、享受在树顶的心旷神怡以及收获特殊视角看世界后的人生感悟;二是把它当作一本自然文学去读,从文字中感受人与树之间的真切情感,人对树及树上生物的观察和保护。
0 有用 宸妈碎碎念 2021-06-23 07:51:25
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到极致,就是幸福。树上人生,一种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人生态度,这是一本不同的视角的纪录片式的书,十章里相同的树上人生不同的遭遇让我得到一个神奇又新鲜的视角看待世界,内心那颗隐隐欲动的探险的心在骚动……
0 有用 川 2021-07-02 19:39:07
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份工作!13岁就找到一生的追求!
0 有用 哼哼~Floweray 2021-07-08 12:35:23
从英伦密林到婆罗洲热带雨林,从刚果原始丛林到加勒比低地雨林,从亚马逊到墨尔本,从亚非到拉美。作者一次又一次站在了巨树的肩头,每离地面远一些,都带来了植物和动物的交融,人类与生灵的共鸣。每离天空近一些,都换回蒙昧的天性和纯真。我们从树上走到树下,又从俯视变为仰视,地球将自己最强大的骨髓注入了树木,当我们双脚再次离地的时候才会听懂大自然的歌吟。
0 有用 YUANYUAN 2021-05-23 19:30:33
读他的故事,更像是读一个过于夸张的冒险故事,但当你跟随他的文字“攀登”上其中那棵树,好像也能理解这种极度不舒适的行为背后带给人的鼓舞。 奥尔德雷德现在已经超过四十岁,他已经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身手敏捷,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也开始放弃过于激进的冒险行为。但树已然成为他的精神家园。 我很赞同他说的那句话:“精神恰就在你发现它的地方”。生命中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发现生命的勃勃生机之处,它从来与舒适无关,而与内心的平和和静谧有关。
1 有用 猫只 2021-09-20 15:29:04
喜欢看BBC自然类的纪录片,还特别爱看片尾的幕后花絮,所以这本由纪录片摄影师写的书当然不能错过。 蟑螂爬嘴里喝口水大震撼!被蜂群叮蜇大震撼!角雕护巢攻击大震撼!最最震撼还属从睾丸里挤出2条带刺的蛆!(答应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千万不要搜“肤蝇 视频”。)
0 有用 织毛衣 2024-05-09 23:05:23 浙江
不可否认作者对大自然十分熟悉,对自然的感知度精确到细节,让人恍若身临其境,但他总是试图将自然延伸出人生奥秘,让自然背负上历史的痕迹,这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0 有用 Luf Lanfkaij 2025-04-19 12:12:15 贵州
这个封面和书名会让人误会这是一本畅销垃圾,实际上是一本优秀的自然文学读本,可惜的是没有配图,总要去网络上搜索他怕的是什么树,遇到的动物长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