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心智成熟的旅程
译者: 于海生 严冬冬
出版年: 2020-10-20
页数: 295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9641458
内容简介 · · · · · ·
爱的定义
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所以,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触及它的本质。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艰难的课题之一。要尝试了解爱的本质,我们就需要涉足一个神秘的领域。爱的概念实在太博大、太精深了,无法用言语彻底解释清楚。尽管我相信这一部分内容很有价值,但我也清楚,我笔下的文字不可能完全涵盖爱的真谛。
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就足以证明“爱”的神秘了。有人把爱分成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等等。在此,我冒昧地给所有爱...
爱的定义
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所以,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触及它的本质。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艰难的课题之一。要尝试了解爱的本质,我们就需要涉足一个神秘的领域。爱的概念实在太博大、太精深了,无法用言语彻底解释清楚。尽管我相信这一部分内容很有价值,但我也清楚,我笔下的文字不可能完全涵盖爱的真谛。
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就足以证明“爱”的神秘了。有人把爱分成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等等。在此,我冒昧地给所有爱的种类,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尽管我深知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完美无缺。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在对这个定义展开详细阐述之前,我必须做几点说明:首先,“心智成熟”这个字眼,可能会使人联想到宗教意义上的爱。
笃信科学的人往往对此不以为然。但我的定义并非来自宗教思想,而是来自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的自我反省。在心理治疗中,爱的重要性无可比拟,然而大多数患者却并不清楚爱的本质,他们对爱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一位年轻的男患者,他胆小怕事,性格拘谨而内向。他对我说:“母亲对我的爱太深了!她因为怕我在外面受到伤害,从上小学*天开始,就天天开车接送我上下学,直到高中三年级时,她仍不肯让我坐校车上学,这也给她增加了许多负担。经过我苦苦的哀求,她才终于同意让我坐校车。她真的是太爱我了!”为了顺利完成治疗,我必须让他意识到,他母亲的动机,可能与爱没有关系,甚至根本就不是爱。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爱与非爱*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作者简介 · · · · · ·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最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自律
问题和痛苦
推迟满足感
子不教,谁之过
解决问题的时机
承担责任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逃避自由
忠于事实
移情:过时的地图
迎接挑战
隐瞒真相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37岁快要结束的那年春天,我星期天在户外散步,看见邻居正在修理除草机。我同他打过招呼,羡慕地说:"哦,你真是能干啊!我从来就不会修理这种玩意儿,还有其他别的东西。"他马上回答:"那是你没有花时间去尝试罢了。"我继续散步,内心越来越不平静,他这句简单而意味深长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扪心自问:"他说的可能是对的。伙计,也许你真的没那么差劲儿,是吗?" 我铭记他的话,并提醒自己: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花时间检验一下。不久我就有机会亲自验证这个疑问。一位女病人的汽车刹车出了问题:被什么东西卡住而无法活动。病人告诉我:汽车仪表板下面有个刹车开关,不过她不知道开关的确切位置,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我自告奋勇地帮她解决这个问题。我躺在方向盘下面的地板上,尽量提醒自己放松。我深深地吐出一口气,然后耐心地观察了好几分钟。我看不懂眼前那成堆的电线啊、管子啊、杆子啊,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集中注意力,追踪与刹车有关的机件,弄懂了刹车的运作过程。我最终找到了症结---那个使刹车无法移动的小开关。我又做了细致研究,发现把手指向上一扳,刹车就可以被释放出来。于是我就那样做了:真是想不到,只要指尖给出一盎司的压力,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我异常振奋:嘿,我真是一流的机械师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解决问题的时机 -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接触到其本质。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推动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为他人着想而自我完善,这与自我约束不会产生对立。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二者之间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灭。 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我们爱某人或爱某种事物,就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获得成长。 人人都有爱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停留在想法和口头上。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与此同时,不管是爱自己还是爱他人,为心智的成熟而贡献力量,也须出于自主的选择,也就是爱的选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少有人走的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少有人走的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少有人走的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84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8.4分 134734人读过
-
Holiday House; Intl edition (1997年)9.0分 896人读过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8.6分 2687人读过
-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3)8.6分 18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4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少有人走的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Nine 2022-04-04 11:06:18
心灵成长,心智成熟,真正的爱,自律,懒惰 熵的原罪,信仰的力量,迎接奇迹恩典serendipity!
0 有用 怪盗姬德 2022-04-05 14:24:08
说教 有用加1星
17 有用 小贵亲姐哈哈哈 2022-03-26 15:26:21
前两部分挺好的,后面部分简直在传教?
0 有用 不语子笑 2022-02-09 19:36:13
记得之前看过一次,这次又看了一遍,以后还会再看的。
0 有用 闲‘盐’ 2022-03-19 23:02:43
220313-220319
0 有用 小奇虫luna 2023-03-19 11:02:51 广东
久仰久仰,第一章和第二章关于痛苦和爱情的部分很好,后面关于心理治疗和信仰我越来越没有耐心把它看完了
0 有用 戴昭梁 2023-03-18 15:36:23 北京
过于枯燥乏味,读起来实在痛苦难耐。作者不是个有趣的人,这本书可能适合心理医生读。估计心理医生的内心也是枯燥乏味的。坚持了1h43m读到102页,毫无价值,弃读。
0 有用 a high flyer 2023-03-12 02:04:29 江苏
于我而言,有极少部分有启发性的观点 少部分重复但能够反复体现我的见解 后半部分谈到“恩典”的概念之后,作者的观点恕我不能理解,后半部分没什么收获。
0 有用 加思 2023-03-11 17:30:15 浙江
我也看到了我有病,但惰性让我不想去治病,不敢面对治病会遭受的痛苦,于是我失去了自律,丧失了爱的能力,未来也将面临更大的痛苦。
0 有用 _北河三 2023-03-06 04:38:44 美国
只读完了第一章。第一章结尾让我非常不喜欢这本书。我就是会问为什么要追求痛苦折磨和精神发展的人,但这本书直接告诉我,我根本不懂幸福,可能这辈子也懂不了。经受苦难确实可以给心智成长,但我也不该非得在这书上找不痛快……等足够成熟的时候再看后半部分吧,这本书涵盖了很多对子女教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