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墙之城的书评 (10)

🐯😺🐶🦊 2021-08-14 08:04:57

侵占不是进步,共生才是文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1年5月,世卫组织最早在印度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病毒,而这种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为特征的新型病毒,迄今为止已扩散至100多个国家。截止8月12日,我国已有27个高风险地区以及136个中风险地区。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美媒报道称,现在有...  (展开)
理一分殊 2021-11-14 11:48:11

侯深谈《无墙之城》与美国城市环境史

侯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师从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先生,致力于美国环境史、城市史的研究工作,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大学。著有The City Natural: Garden and Forest Magazine and the Rise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ism, U...  (展开)
壹卷YeBook 2021-06-24 15:38:55

尾声:脆弱的平衡

美国城市成长在其自身所创造的生态悖论之中。在它们的演化过程中,有两种根本性的力量——自然与思想,不间歇地相互作用,形塑着城市的形态、气质,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成为美国环境史叙事中的既定范式:不断衰败的自然与不断进步的环境思想;然而在更...  (展开)
时间与玫瑰 2021-09-02 13:44:01

返景入城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学术风气的转换,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城市史学,曾经辉煌一时,涌现了不少经典力作,不过五十年之后,铅华落尽,日趋无声无光。好在不断交叉与演进的学科点又千帆万树,从环境史切入城市史,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生领域,侯深《无墙之城:美国...  (展开)
是星星呀 2021-08-18 12:08:49

一部环境伦理视野下的城市环境史著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拆除城墙的事例屡见不鲜。1911年11月革命派光复上海之后,随即通过决议拆毁上海城墙。上海城墙的修建最早可以追述到明朝嘉靖年间,其修建带有防范倭寇的军事自卫性质;在1845年上海划定租借之后,城墙又在文化上被赋予了区分“华”“夷”的意义。同样...  (展开)
壹卷YeBook 2021-06-24 15:32:50

后记

2020年五月底,我从青岛回到阔别四个半月的北京家中。彼时,北京已经入夏,家中的空调却出了问题。当空调维修的师傅打开外墙附带的空调外箱格时,赫然发现了一对小雏鹰,睁着滚圆的鹰眼惊恐地盯着那位半身悬在23层楼高空的闯入者。那位空调维修师傅是一个从山东县城来北京打工...  (展开)
格里戈里 2021-08-17 16:25:24

重建城墙——“无墙之城”生态悖论的出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无城墙的乡村,因为人民和牲畜甚多。” ——《撒迦利亚书》第2章 “城墙的有无,标志着现代与传统城市的边界。”这是侯深在《无墙之城: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与自然》中开篇便已经提出的论断,城墙的出现,是人类聚居框定边界的文明产物,无论是中国还是...  (展开)
白云千载 2021-08-09 23:18:07

城市映射出的环境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我们漫步在城市中间,不由得感觉它们总是千篇一律的,一样的霓虹灯照亮天空,一样的商业综合体吸引着人流。不考虑不同语言、不去看多样的招牌,全球的大城市仿佛都是相似的,并没有什么特别能够彰显自己国家内涵的东西。然而每个城市又都是独特的,它所在区位的自然环境决定...  (展开)
Neil 2021-09-14 20:59:58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读《无墙之城》

在上海近现代工业化时期,黄浦滨江一直是重要的工业岸线、交通要道和转运站,汇聚了大量的产业、人口,对城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以各具特色的人造景观为主题,重新向公众开放,成为城市与自然融合的生动实践。除了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建立一个重要...  (展开)
沉默观鸟人 2023-09-28 11:17:07

阅读乱想

甲 作者自觉堪萨斯城写的最好,将城市与环境融合,但愚钝的我并不能看出其中的深意。于我而言,作者只是在貌似环境史的框架下描写了KC早期发展史。然而,KC通史,或说西部城市史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个路数,因为西部城市发展本就与自然条件相关。不说美国西部城市史,放眼全球任...  (展开)

订阅无墙之城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