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 家奖章“白鹰勋章”,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
FIASKO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他意识到,自己见到了昆塔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完后歇了会,翻回几个重要的地方琢磨和确认,真是为莱姆精心编织的反讽之网惊叹。 在全书结尾见到昆塔人的主人公,是由两位医生随机选择复活的死难者之一,他的复活本身就是伪装在科学与理性外表下的随机选择,是技术无可解决的伦理挑战对人类的戏弄,是赫尔墨斯计划让他获得... (展开)
对谈陈灼、双翅目:莱姆诞辰100周年,他不只是一位伟大的科幻作家
在科幻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一位科幻小说家,莱姆是当仁不让的得主。”作为传世经典《索拉里斯星》的作家,莱姆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也是一位精湛的思想家、评论家、技术专家,乃至波兰宇航学会创始人。 莱姆精通技术,却旗帜鲜明地反对技术...
(展开)

我建议谦卑,而非谨慎,也并非保持自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比起《索拉里斯星》,明显这一本有着更为饱满的情节、人物和设定,想要传达的内容也远不止人类中心主义。 如果细细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各个航天器、星座和黑洞的名字,当时阅读了一半,特意去检索了每个名字背后的神话故事,它们的名字都来源于希腊神话,结局我也不多剧透... (展开)
读完《惨败》留在心中的痛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 完《惨败》几个小时了,心中依然充满了激荡的痛苦。特别是昆塔人通过水晶给马克留下“我们正在满足你们的愿望”的文字这一幕,与小说结尾赫尔墨斯向昆塔开火以后,斜坡上覆盖着无数裸露和毫无防御的瘤块(我想这就是昆塔人)被炸的四散的这一幕在脑海中重叠起来的时候,这种... (展开)
以高尚的动机,向邪恶无可救药地裸奔——读莱姆《惨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惨败》是莱姆文集中最厚的一本,留到最后压阵读。 读完前五本书,我都曾试着将主题概括为一个词:《索拉里斯星》——回忆、《未来学大会》——展望、《伊甸》——接触,《无敌号》——尊重,《其主之声》——反思。而《惨败》继承了此前作品的各种基因,很难用一个词概括。在... (展开)
一则宇宙尺度的社会新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故事里影影绰绰可以看到时局的影子:冷战阴影下人类的傲慢与猜忌。然而当叙事扩张到宇宙尺度之时,易朽的影射反倒退去,保留下了恒常不坏的议题:与荒诞的对立。 用熟悉的话术来说,世界弥漫着冷厉坚硬、不可理喻的沉默,被抛掷其间的人将自身的理性剜出涂抹其上,无休无止地将... (展开)
> 更多书评 3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译林出版社 (2021)9.0分 2437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Mariner Books (1988)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Wydawnictwo Literackie (202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架上的外文书 (Cgufh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FIASKO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