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亲自推荐!
2.硅谷投资人吴军、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阿里巴巴副总裁华先胜、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主任施尧耘、小冰公司CEO李笛、微软中国CTO 韦青、华大基因CEO尹烨、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樊春良、科学作家万维钢等,超20位国内外大咖诚挚推荐。
3.这本书,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对于面临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被卡脖子的我们来说,具有很高的现实借鉴意义。
4.企业可以从中了解科技发展趋势,应对未来全球性的科技竞争。
5.对于个人来说,学会看懂未来的发展方向,追随大势,才能实现个人和事业的跃迁。
6.对于家长来说,培育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孩子,以应对未来的全球性难题,更是当务之急。
内容简介:
《科学...
编辑推荐:
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亲自推荐!
2.硅谷投资人吴军、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阿里巴巴副总裁华先胜、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主任施尧耘、小冰公司CEO李笛、微软中国CTO 韦青、华大基因CEO尹烨、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樊春良、科学作家万维钢等,超20位国内外大咖诚挚推荐。
3.这本书,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对于面临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被卡脖子的我们来说,具有很高的现实借鉴意义。
4.企业可以从中了解科技发展趋势,应对未来全球性的科技竞争。
5.对于个人来说,学会看懂未来的发展方向,追随大势,才能实现个人和事业的跃迁。
6.对于家长来说,培育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孩子,以应对未来的全球性难题,更是当务之急。
内容简介:
《科学:无尽的前沿》是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使得美国迅速摆脱对于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也永久改变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格局。是我们看懂美国科技政策的由来、科学发展的路径以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著作。
《科学:无尽的前沿》系统解析了科学对于国家经济与安全、社会福祉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给予科研工作者以高度的研究自由,政府应拨款以资助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设立国家研究基金会等。这些理念和建议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常读常新。
当下的中国和当时的美国状况类似。我们的科学虽然发展迅速,但依然严重依赖国外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在很多关键领域被核心技术卡住了脖子。透过《科学:无尽的前沿》研究美国科学大发展的原因,培育全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加大对于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全球竞争力,都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科学:无尽的前沿的创作者
· · · · · ·
-
崔传刚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
美国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
“曼哈顿计划”的提出者和执行人,指导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和日本原子弹投射。又被尊称为“信息时代的教父”,信息论之父香农是他的学生。
其应罗斯福总统要求写就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规划了战后美国科学发展的蓝图,依据他的提议设立的科研机构和执行的科技政策保证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
拉什·D·霍尔特(Rush D. Holt)
美国科学促进会前首席执行官
目录 · · · · · ·
导读:科学之议
第二部分
科学:无尽的前沿
罗斯福总统的信函 043
呈送函 047
引言 051
与疾病做斗争 058
科学和公共福利 066
科学人才的革新 080
科学的回归问题 091
实现目的之手段 096
报告概要 115
第三部分
拓展评论
任正非: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127
吴 军:美国科技为什么发达 135
华先胜:科学,发展和幸福 145
向松祚:改变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伟大报告 163
李 笛:21 世纪科学的应许之地 173
韦 青: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179
周 航:圣灯山与科学 187
吴世春:中国正迎来新科技的跃迁 195
胡 郁:以科学精神指引产业化之路 201
樊春良:前沿无止境的科学 207
致谢 229
注释 231
- 致谢 –
- 注释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以牺牲社会科学、人文学和其他对国民福祉至关重要的研究为代价来发展自然科学和医学研究,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科学人才发现和发展委员会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阐述如下: 因此,作为公民,作为优秀公民,在研究眼前问题,即科学人才的发现和发展时,我们必须牢记国民整体福利之需要。我们不能将整个国家的最杰出人才以极端的比例吸收到科学和技术中,因为这样的规划会损害整个国家,实际上也会给科学招致损害……科学不能依靠自身单独存在。 年轻人的高级才能可运用至多个领域,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压力和回报所决定的。当我们精心挑选具有科学才华的青年才俊时,很明显,巨额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不成比例的货币和其他形式回报,都可能会把更多的高级人才吸引到科学领域,但这样做却会对国家和科学造成严重的损害。科学人才的发现和发展计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其他领域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高级人才的数量永远无法满足国家的所有需要;我们不应当将超出科研需求的过多高级人才吸引到科学领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科学人才的革新 080 -
进行基础研究并不考虑实际目的。它产生的是一般性知识以及对自然及其规律的理解。尽管无法对任何一个问题给出完整具体的答案,但这种一般性知识提供了解答大量重要实际问题的方法。应用研究的功能就是提供这样完整的答案。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可能对其工作的实际应用完全不感兴趣,但是如果基础科学研究长期遭到忽视,工业研发的进展也终将陷入停滞。 基础科学的特性之一是它能开辟出多种引发进步成果的途径。许多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出自截然不同的实验本意。从统计学上讲,可以肯定的是,重要的发现都是某些基础科学研究的结果。任何一项特定研究的结果都无法被准确预测。 基础研究会带来新知识。它提供的是科学资本,是所有实际知识应用的源头活水。新产品和新工艺并非完全成熟。它们都建立于新的原理和概念之上,而这些新的原理和概念则源自最纯粹的科学领域的研究。 今天,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理。19 世纪,美国人以欧洲科学家的基础发现为主要依托,便可以凭借其机械发明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发展,但如今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一个依靠别人来获得基础科学知识的国家,无论其机械技能如何,其工业进步都将步履缓慢,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也会非常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科学和公共福利 066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科学:无尽的前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科学:无尽的前沿"的人也喜欢 · · · · · ·
科学:无尽的前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5 条 )

《科学:无尽的前沿》书评
论坛 · · · · · ·
《科学:无尽的前沿》 | 来自豆友9eeDamoYeA | 2022-05-12 11:00:2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ACLS Humanities E-Book (2008)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4)8.5分 5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信出版社-2 (IVAN)
- 购物车 (cruyff)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 多读书,多思考 (鸟川芥)
- 开卷有益 (小沛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科学:无尽的前沿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はるのLeeベル 2022-11-18 09:49:54 吉林
这份报告的内容是划时代的,但局限性也很明显,和基尔戈相比他忽略了将科学资源和大众需求接轨,他把科学当做一种精英文化,这种脱离社会的姿态我并不认同。科学应该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基本认识的一部分。
3 有用 yusen 2021-06-20 21:37:02
非常远见卓识的一份文件,奠定美国科技近一个世纪的领先。一个依靠别人来获得基础科学知识的国家,无论其机械技能如何,其工业进步都将步履缓慢,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也会非常弱。现在中国也到了这一关键时刻,新的边疆等待拓展。
2 有用 绿音儿&外星兔 2021-06-18 11:57:30
把这本小书读完,一方面是想了解美国通过的《无尽的前沿法案》到底缘起何处,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是近期复旦书记血案让我唏嘘科技人才的境遇。在我看,布什对科技政策框架的重点并非仅仅是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布局,或者联邦投入和企业实验室互补,或者点名没点名哪个领域,而是高中教育,人材支持,公众科普这些没机会分项目分经费挂名字的真正基础设置。中国当下的科研潜力与西方差多少,是只差一两项核心技术么... 把这本小书读完,一方面是想了解美国通过的《无尽的前沿法案》到底缘起何处,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是近期复旦书记血案让我唏嘘科技人才的境遇。在我看,布什对科技政策框架的重点并非仅仅是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布局,或者联邦投入和企业实验室互补,或者点名没点名哪个领域,而是高中教育,人材支持,公众科普这些没机会分项目分经费挂名字的真正基础设置。中国当下的科研潜力与西方差多少,是只差一两项核心技术么?差几个留学回国的高人么。答案在七十多年前的这本书里也有。新编版却忽视了这些。 (展开)
1 有用 大白鲸 2024-07-23 12:40:36 湖北
国家科研投入的发端。科学民主。作者的学生后来建立了硅谷的雏形。但作者本人误判了钱老所在的科研小组,也误判了计算机的发明进程
4 有用 阿加美浓 2021-05-24 00:03:59
被许多大拿吹爆了,其实是一篇古老的报告,内容当然是有见地的,只是我们已经从其他的渠道早就知道了其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