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全九册) 短评

热门
  • 17 林是薇 2011-06-11 01:15:40

    西安汉唐书局的成果之一。应该说这书是玄奘西行求法的主要目的。比较精深微妙,反复读。

  • 17 五石瓠 2010-05-05 15:18:11

    虽玄奘法师翻译略有刻板,但是此书亦乃修行之大乘。

  • 18 北窓 2018-12-18 01:29:00

    年初到现在,通读了一遍开录、南本大涅槃和八十华严,对了梵本金刚经和一点俱舍,最近课上还在做一个单词三行的七公主譬喻。用这个来终结这一年想来是最合适的吧。(过了一遍)

  • 5 Zhou 2011-08-19 08:11:29

    我读的电子版,大藏经版本,非出版社

  • 2 静升 2009-05-05 21:33:54

    印数4千,封面颜色湿布擦易掉,略脆弱,精校标点本,若精装至少封面硬些会更好。

  • 1 认真看戏 2021-04-13 00:43:22

    书的内容没的说,但是校注却把所有的校记都删除了,这有什么价值呢?不会真以为买这个书就是只看个书名吧,一册导读,极为鸡肋,凑数而已,佛教经典迫切需要好好规范整理。

  • 1 大阳 2023-11-30 19:00:05 辽宁

    不才看了南师讲述的版本,勉强触到了智慧的边缘,未能看懂却也并非一无所得,缘起性空,我将献上我仅有的敬意…

  • 1 陰陽魚 2017-01-31 09:45:40

    这部书一直没好意思改成读过。不过确实是读过了。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一部佛教典籍。

  • 2 非虛構 2023-11-04 13:39:28 北京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開頭排列總綱時說到:「聞、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以後有聞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三章加以說明。「三乘」即聲聞乘、獨覺乘、無上乘。這也就是說,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佛教法相宗的這種說法也是列舉聞、思、修,並且排了一個和《中庸》的學、問、思、辦、行同樣的思維程序。問是提問題,結果自然是聞,所以印度的聞、思、修和中國的問、思、行是同一過程。當然,雙方用詞的內含意義和具體內容是不同的。也許是因為用詞相似,所以玄奘譯成一樣,只有修、行二字雙方各用一個。用現在的話說,學、問是從外界得來信息。思、辨是內在思考。修、行是付諸行動,再回到外界去,傳出信息。印度哲學把從得到信息到指導行動的思考稱為量。菩薩陳那只承認兩種「量」。一是現量,是從感覺來的。二是比量,是從推理來的。

  • 3 梁了一 2022-10-16 21:31:26 陕西

    重读了一遍本地分,这次感觉整体结构十分清晰了。这本书的前面的核心目标就是分别诸法相,后面是讲述何为第一义,相当于综述。所以开头先介绍诸识,而后是止观的流程,然后是修行的诸种以及对应的流派。最后是有无依。这本书的重点应该在于:1. 意地的特点;2. 三摩四多观想法;3. 声闻中的四圣谛;4. 菩萨地真实义,以及最后的修行路线。

  • 0 笒庐主人 2024-07-08 09:36:34 上海

    修行指南,值得一生反复诵读,理解,践行。

  • 0 lucy 2016-04-03 22:24:57

    太深奥了,以我的智慧并不能读懂读透

  • 0 阿润 2019-08-16 08:51:06

    昨天读完了前五十卷,后五十卷要等我把前五十卷看熟之后再读

  • 1 d_a_a_d 2018-12-24 20:44:23

    再刷一遍吧。若说本地分是正文,后面几分则可以当索引和词典用了。所以倒着读也是可以的。

  • 0 乌市绿箭侠 2024-08-17 19:54:59 山东

    顶礼兜率天内院诸圣者

  • 6 2016-07-20 21:16:55

    无数轮回中的人类蹩脚语言,岂能评论此穿越时空伟大著作。

  • 5 对对对 2018-07-29 18:02:42

    佛学就是数学加心理学之大乘。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