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冷战视野与20世纪中期文学研究的
现状与方法1
一、20世纪中期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方法2
二、国际冷战文化研究之现状与方法7
三、新视野与新课题11
第一章幕布上的冷战:
《腐蚀》的改编与意义31
一、「她」之命名:从「特别任务」者到「美蒋特务」 34
二、「她」之生死:从「美蒋特务」到「反革命分子」 58
三、「反特片」之滥觞:欲望表征与政治编码71
第二章时代文学的典范:
赵树理的文艺实践与理想83
一、小说形式的绵密性:人事、场景与时间85
二、小说图景的整体性:阶层、性别与权力94
三、「新启蒙运动」:以民间本土为正统102
第三章风景诗学的重构:
1949年后沉从文的审美困境113
一、「复笔」的困境:风景与抒情115
二、审美的困境:风景与美学131
三、「抽象的抒情」:有情与事功141
第四章左翼文艺的承继:
《二月》的改编与接受149
一、从浪漫「孤雁」到革命青年150
二、从批判公映到观众热捧163
三、冷战政治诉求与文艺观念构建171
第五章西洋文艺的取舍:
批判18、19世纪文艺作品177
一、重估现代主义文学:好懂与难懂179
二、文艺教育与报刊出版:翻译与衍生188
三、余音未绝:表演与重生201
第六章香港现代主义:
文学理想乐园与自由民主精神之重建215
一、文艺新潮社:人类灵性的探求者217
二、《文艺新潮》:文学的乌托邦230
三、世界主义:抚触国际文坛脉动236
第七章离散的纯境:
香港叠印、中国关怀、世界想像247
一、马朗:跨越沪港的吟咏者248
二、杨际光:纯境远景的追梦人265
三、李维陵:理性时代的守望者277
第八章殖民地的「卖梦人」:
冷战与现代主义的炼金术291
一、梦呓式的抒情:形式创新及其限度294
二、殖民地的苦闷:美援文化的在地化310
三、「衔卵筑涯角」 :复述自我317
第九章跨界的限阈:
香港左派电影的冷战命运321
一、香港左派电影的身分建构:「中间性」特质325
二、本土的政治限制:香港、美国与台湾334
三、内地的政策变动:沪港合作、冲突与中断343
第十章幕布后的冷战:
香港的电检制度(1947-1971) 361
一、电检规例与特别顾虑(1947-1956) 364
二、政治审查与内地电影(1954-1971) 371
三、政治审查与美新处电影(1949-1971) 389
参考文献399
后记417
· · · · · · (
收起)
0 有用 de huma 2024-03-06 15:25:46 日本
本书与其说陈述观点,不如更多的是在梳理和厘清(用作者的话说应该是“钩沉”)冷战时期内地与香港的复杂关系。如果能再来一章结语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冷战格局也许会更加明晰。文章的写法非常清晰,也使得读来也特别顺畅丝滑。对于文艺方面比较有启发的是内地对于西方经典文艺的态度变迁。
0 有用 猫小宁 2021-06-19 08:12:19
两天时间读完,没有学术书的古板和刻意,可读性很强,资料扎实,又能感受到学术思维。追着这本书买了几本文献。
0 有用 de huma 2024-03-06 15:25:46 日本
本书与其说陈述观点,不如更多的是在梳理和厘清(用作者的话说应该是“钩沉”)冷战时期内地与香港的复杂关系。如果能再来一章结语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冷战格局也许会更加明晰。文章的写法非常清晰,也使得读来也特别顺畅丝滑。对于文艺方面比较有启发的是内地对于西方经典文艺的态度变迁。
0 有用 猫小宁 2021-06-19 08:12:19
两天时间读完,没有学术书的古板和刻意,可读性很强,资料扎实,又能感受到学术思维。追着这本书买了几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