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周先生的治学特点,他自己概括得最好:“在不同的文化现象之中穿穴。”千万不能被他整理编纂大部头文献的表象迷惑,以为是笨重的阵地战专家;“穿穴”才是其本色。周先生屡屡强调要精择证据,不要堆积材料,以免妨碍文章的精警灵动。真是对当前学风的药石之言。
读完正文与博士论文提要、评语部分。读完的感觉是,还是先努力达到能看懂余历雄问题的水平,再谈其他……
粗翻一过
边看边做笔记。每次读都有新收获新发现
学术月旦评,其中对于白,黄,杨詹文选之争都是精当的,同时在当时70岁尚能对于学术有如此敏锐感可敬,其中指出的乱象十几年后仍旧存在甚至越演越烈
很受启发 获益匪浅 读下来感觉先生的思路很清晰 这种熟悉确定 笃行的态度令人敬佩仰慕
勋初师,三月看完后,我的学风跟您走。
金石之声
经典作品。
很有启发。很有启发。
新意、法度、情理
看了一半。感觉不适合我读。
南大中文系文脉
难得有此完整的记录。大部分问答是根据学生读书或写作所得的问题,开列书单,提供指引,范围大致是唐宋文史,太专业的地方草草翻过。有几点印象颇深:强调博士论文要提前完成,重视修改;思路是写出来的,不妨先写,然后进一步提炼问题,删削枝蔓;论文不是要把知道的都写出来,而要围绕主要线索,能够给读者以触动,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大中文系当时采用“书面开题”,似乎效果不错;博士论文要求提前一个月交给答辩委员,确实比较合理。
陆续读了几本周勋初先生的书,这是南大培养学生模式的展现。大概要先读基本的典籍,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汇报读书所得,导师答疑解惑。可以看到周先生的广博,里面对近三百年学人的零散评语,见于《程门问学》,比较有意思。实际上这种培养学生的模式很不错,毕竟能更多的听到些老师的见解,也可以教学相长。
读周勋初、余历雄《师门问学录》毕 对中国古代文学感兴趣的可以一读! 几点感谢: 第一,书中充满了浓浓的感动与关怀。 周勋初先生谈到家人对自己身体的照顾,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更有周勋初先生与余历雄先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感情。 第二,周勋初先生不时会谈到那个罪恶荒唐的年代,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真实的情况。 第三,周先生的学问、人格、教学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余先生南大六年学习期间竟然没有去过最繁华的街道,真是让人震惊。学习之勤勉可见一斑! 第五,周先生于古今学人著作多有评陟,本书也可以当作一部“书评集”来看待。 第六,体例所限,前后难免有一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大淳小疵而已。
> 师门问学录
10 有用 常州秦某 2022-01-21 01:24:23
周先生的治学特点,他自己概括得最好:“在不同的文化现象之中穿穴。”千万不能被他整理编纂大部头文献的表象迷惑,以为是笨重的阵地战专家;“穿穴”才是其本色。周先生屡屡强调要精择证据,不要堆积材料,以免妨碍文章的精警灵动。真是对当前学风的药石之言。
5 有用 籀门 2022-10-24 14:53:09 北京
读完正文与博士论文提要、评语部分。读完的感觉是,还是先努力达到能看懂余历雄问题的水平,再谈其他……
2 有用 水岸風堤 2022-10-29 14:24:47 北京
粗翻一过
1 有用 昭代婵娟子 2024-10-28 19:15:54 辽宁
边看边做笔记。每次读都有新收获新发现
1 有用 江州穆瑾 2024-09-29 23:25:51 四川
学术月旦评,其中对于白,黄,杨詹文选之争都是精当的,同时在当时70岁尚能对于学术有如此敏锐感可敬,其中指出的乱象十几年后仍旧存在甚至越演越烈
1 有用 水果布丁娜 2024-07-04 15:18:25 广东
很受启发 获益匪浅 读下来感觉先生的思路很清晰 这种熟悉确定 笃行的态度令人敬佩仰慕
1 有用 阿俊 2024-06-14 13:29:47 广东
勋初师,三月看完后,我的学风跟您走。
1 有用 lu 2022-10-06 18:07:57 浙江
金石之声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2-11-02 16:56:52 湖北
经典作品。
2 有用 执一 2022-04-18 22:17:55
很有启发。很有启发。
0 有用 六平斋旧主人 2024-09-08 22:29:32 上海
新意、法度、情理
0 有用 一池萍碎 2024-12-17 22:42:24 广东
看了一半。感觉不适合我读。
0 有用 KLH 2022-12-27 01:25:29 浙江
南大中文系文脉
1 有用 icarus 2024-06-09 17:58:13 北京
难得有此完整的记录。大部分问答是根据学生读书或写作所得的问题,开列书单,提供指引,范围大致是唐宋文史,太专业的地方草草翻过。有几点印象颇深:强调博士论文要提前完成,重视修改;思路是写出来的,不妨先写,然后进一步提炼问题,删削枝蔓;论文不是要把知道的都写出来,而要围绕主要线索,能够给读者以触动,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大中文系当时采用“书面开题”,似乎效果不错;博士论文要求提前一个月交给答辩委员,确实比较合理。
1 有用 淼斋 2023-08-17 20:46:13 四川
陆续读了几本周勋初先生的书,这是南大培养学生模式的展现。大概要先读基本的典籍,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汇报读书所得,导师答疑解惑。可以看到周先生的广博,里面对近三百年学人的零散评语,见于《程门问学》,比较有意思。实际上这种培养学生的模式很不错,毕竟能更多的听到些老师的见解,也可以教学相长。
1 有用 朝宗于海 2024-11-24 17:46:10 四川
读周勋初、余历雄《师门问学录》毕 对中国古代文学感兴趣的可以一读! 几点感谢: 第一,书中充满了浓浓的感动与关怀。 周勋初先生谈到家人对自己身体的照顾,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更有周勋初先生与余历雄先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感情。 第二,周勋初先生不时会谈到那个罪恶荒唐的年代,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真实的情况。 第三,周先生的学问、人格、教学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余先生南大六年学习期间竟然没有去过最繁华的街道,真是让人震惊。学习之勤勉可见一斑! 第五,周先生于古今学人著作多有评陟,本书也可以当作一部“书评集”来看待。 第六,体例所限,前后难免有一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大淳小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