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年刚成立的时候,地处“三不管”地带的战旗村背着 700 元债务,所谓的集体资产就是 1 间破房和 3 条破板凳。比起宏大空泛的“模板式”描述,人们更关心那些重要环节的起承转合怎样操作,更需要超脱具体人和事的理性分析和归纳。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所有村庄都能像战旗村这样,因处于都江堰水利系统中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两千多年的人文熏陶,因此战旗村的经验没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本书剖析了战旗村发展变迁中可以复制、模仿乃至替代,因而具有一般性的内在机制。从村庄“特殊”经验上升为乡土社会“一般”规律,是本书重要的理论贡献。
本书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对研究对象所处的背景环境具有整体而全面的把握。作者团队一贯的特色是将中国整体与村庄个体互相映衬,本书考察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与国际局势如何密切关联进而深远地影响了村庄的运行逻辑,分析了村庄的内部化机制对于中国应对危机和挑战的作用机制,既通过具体事物和过程的描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又不至读者迷失于微观细节而失去宏观视野和整体性的问题意识。
本书内容的时间跨度逾70年,通过档案资料和访谈揭示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比如初级社、四清运动、三线建设等)村庄运行的大量细节,并初步解释了国家政策思想与村庄行为之间的对应性,因而具有极强的资料价值和历史辅助读物的作用。
本书试图将考察脉络向历史延伸,从经济学、管理学视角探讨战旗村庄中大小故事中体现出来的具有东方社会文化独特性的村性理性机制,探索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历史中与自然共处共生而形成的内生制度及其在当代仍具有生命力的内在机理。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努力,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1 有用 11shubi 2022-04-25 13:07:35
跳着看的,逐字阅读了的内容恐怕五分之一都没有(所以个人的读后感可能及时不准确)。整体感觉是一篇软文,官媒新闻的集合,不接地气避实就虚,除非是写论文作参考,不然书里的大部分内容对想真正想了解一个中国村庄的发展史没太大帮助
1 有用 紫雨 2022-11-09 17:25:38 河南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在国家的数次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次的上山下乡是为什么?因为城市不能容纳这么多的就业人口,就需要去农村找口饭吃。而这这几十年中也有多个农村成为了先行者,比如曾经的南街村,大邱庄,小岗村,也包裹本书写的战旗村。有些在历史中淘汰,有些衰落,而战旗村起起落落,最终走向辉煌~生态文明新农村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乡村振兴还只存在于新闻联播里,未来的路任重道远,但是前途无量!最后:一...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在国家的数次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次的上山下乡是为什么?因为城市不能容纳这么多的就业人口,就需要去农村找口饭吃。而这这几十年中也有多个农村成为了先行者,比如曾经的南街村,大邱庄,小岗村,也包裹本书写的战旗村。有些在历史中淘汰,有些衰落,而战旗村起起落落,最终走向辉煌~生态文明新农村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乡村振兴还只存在于新闻联播里,未来的路任重道远,但是前途无量!最后:一个农村能发展起来的,都是党支部有几个能人或者村里有一个或几个大格局的人想带领大家赚钱,就发展起来了。比如我老家的农村以及周边的村都是被动的跟着时代发展的~ (展开)
1 有用 温柔酱 2021-11-04 20:52:29
因为温老师而买的书。作为四川人没怎么听过这个村诶。但我最大感触是基层的重要性,可读性对我来说很低。
0 有用 neo-mainstream 2022-05-13 21:40:24
微观上见微知著了解一个村子的演进过程,宏观上看国家的发展历程。
0 有用 淡blues 2022-09-01 17:11:17 宁夏
特地还去了趟战旗村,氛围很棒,辣椒油好吃,朋友也好评,我看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