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时至今日,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造就了人类的“图像化生存”,摄影丰富多元的生态格局中同时激荡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各种现象、思潮、理念层出不穷,眼花缭乱。
什么是摄影?从定义和属性上说,这个问题已没有标准答案。
摄影是什么?就功能和目标而言,它的边界一再被自身突破。
作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评论家,李楠不仅以她敏锐的洞察提出了上述重要问题,并且以严谨深入的思考与实践贡献了她独立独到的洞见,既剖析“观看”,亦阐释“观念”,点面结合,一一道来,最终结晶为这本兼具专业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著作;其中不少篇什首发时即在摄影界产生强烈反响。
著名视觉文化学者郭力昕曾这样评价李楠:“在中国多为男性书写者的评论生态里,独树一帜且格外显眼。她的评论文字,准确流畅要言不繁,犀利冷静直指问题。”著名评论家刘树勇(老树画画)则说:“李楠不仅为我们展现出当代中国影像领域那些...
(展开全部)
著名视觉文化学者郭力昕曾这样评价李楠:“在中国多为男性书写者的评论生态里,独树一帜且格外显眼。她的评论文字,准确流畅要言不繁,犀利冷静直指问题。”著名评论家刘树勇(老树画画)则说:“李楠不仅为我们展现出当代中国影像领域那些重要的景观,同时亦将影像放置于整个历史与现实、政治与艺术、国家与社会、乃至道德与功利的复杂纠葛关系当中,以她的聪明与冷静,给出了清晰而有力的解说。”
碎片化时代,更需要深度聚焦与理性书写。相信这本诚意之作会是每一位正在喧嚣中前行的探索者不愿错过的良伴,帮助我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摄影。
本书是《南方周末》图片总监、知名评论家李楠女士的又一力作,全书以互为支点的四大部分构成,集合了她近年来对摄影/图像/艺术/媒介等诸方面进行深刻思考与深入论述的45篇文章,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既有鲜明的社会立场,丰富的现象剖析,又有缜密的论述逻辑和务实的方法讨论。其观点立足于长期细致深入的现实观察,多有创见;其方法则来源于一线实践经验的提炼与总结,颇可借鉴。本书通过将摄影作为一种图像生产机制和视觉媒介进行系统考量,并结合大量典型个案研究,揭示了一条对我们深具启发的奥义:从“观看”到“观念”并非直线运动,而摄影最终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尤其如此。
李楠,《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首届签约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图片编辑金烛奖、中国新闻摄影学术成果奖等多个专业奖项,曾任中国新闻奖摄影类 、IPA国际摄影比赛、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平遥国际摄影节、丽水国际摄影节、Top20全国新锐摄影大展、徐肖冰杯全国纪实摄影大展、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中国摄影金熊猫奖、中国摄影图书榜等多个专业展赛评委。出版学术著作《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等百万字文论,入选2013中国年度图书(艺术类)。同时担任“深度+”、ISEE摄影大师工作坊等专业工作坊导师。近年策划指导“吾城·吾乡”“新锐摄影看中国”“汶川地震影像志”“Female Focus "“万岁·万宁”“大沥·创新...
李楠,《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首届签约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图片编辑金烛奖、中国新闻摄影学术成果奖等多个专业奖项,曾任中国新闻奖摄影类 、IPA国际摄影比赛、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平遥国际摄影节、丽水国际摄影节、Top20全国新锐摄影大展、徐肖冰杯全国纪实摄影大展、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中国摄影金熊猫奖、中国摄影图书榜等多个专业展赛评委。出版学术著作《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等百万字文论,入选2013中国年度图书(艺术类)。同时担任“深度+”、ISEE摄影大师工作坊等专业工作坊导师。近年策划指导“吾城·吾乡”“新锐摄影看中国”“汶川地震影像志”“Female Focus "“万岁·万宁”“大沥·创新”等多个百万至千万级网络阅读量的摄影项目。
> 全部原文摘录
前三章还是不少干货的 关于当下摄影现象的一些批评 关于项目策划的一些建议 第四章“我见”太矫情太薄弱 但总体来说 还是不错的 敢于发声 值得敬佩
有几篇写的不错,很有见地,对我是有帮助的。最喜欢的一篇是关于“女摄影师”的观点。在现如今很多女性正在去除标签化的运动中如火如荼,作者却主张保留“女性”标签,刚开始让我匪夷所思,认为不会又是“厌女”作家的老一套,结果是我小人之心了,看完全文后我深感认同。女性标签其实应该辩证来看,不应该在所有地方强调去除。很明显的一点是,成熟的摄影作品本身就带有摄影师强烈的个人特色,他对摄影的理解,对光的感受,对环境... 有几篇写的不错,很有见地,对我是有帮助的。最喜欢的一篇是关于“女摄影师”的观点。在现如今很多女性正在去除标签化的运动中如火如荼,作者却主张保留“女性”标签,刚开始让我匪夷所思,认为不会又是“厌女”作家的老一套,结果是我小人之心了,看完全文后我深感认同。女性标签其实应该辩证来看,不应该在所有地方强调去除。很明显的一点是,成熟的摄影作品本身就带有摄影师强烈的个人特色,他对摄影的理解,对光的感受,对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判断,采用什么角度构图,怎样的色调去修图去体现自我表达的观点,这对优秀摄影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昧地将女性标签去除,去和男性摄影师做比较,或认为“我也可以拍得好”,实际上也是一种个人矮化,这里的前提是承认男性比女性优秀,再是我可以做到和男性一样。摄影应该是个人标签的粘贴和展示,而不是隐藏。 (展开)
忘了摄影,从生命开始的地方,再开始摄影。
前半部分很好!
前半部分妙语连珠,鞭辟入里,最后一章节有些冗余了,是今年看到的不错的摄影书。
拓宽摄影视野的书,挺好的!
有时读摄影评论比摄影本身更加过瘾,看得我颅内高潮!
当做艺术批评书读的,摄影作为切入点,观点非常不错。
忘掉摄影,才能真正开始摄影。我们要治愈的不是“病”,而是因病错乱甚至丧失的生活。读后确实有启发,照片需要传播才能意义翻倍,以后拍照要多发发。
作者写的时候知道自己前后矛盾吗,完成度很低,一说是摄影为了自己而拍以我为主,另一方面又要求深入晾自己观点,和社会剧烈反应。 关于隐喻之翼的观点确实有深刻认识
> 更多短评 47 条
> 更多书评 2篇
> 34人在读
> 134人读过
> 348人想读
订阅关于从“观看”到“观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北 2022-02-18 09:29:08
前三章还是不少干货的 关于当下摄影现象的一些批评 关于项目策划的一些建议 第四章“我见”太矫情太薄弱 但总体来说 还是不错的 敢于发声 值得敬佩
0 有用 张长牙 2022-03-17 16:57:06
有几篇写的不错,很有见地,对我是有帮助的。最喜欢的一篇是关于“女摄影师”的观点。在现如今很多女性正在去除标签化的运动中如火如荼,作者却主张保留“女性”标签,刚开始让我匪夷所思,认为不会又是“厌女”作家的老一套,结果是我小人之心了,看完全文后我深感认同。女性标签其实应该辩证来看,不应该在所有地方强调去除。很明显的一点是,成熟的摄影作品本身就带有摄影师强烈的个人特色,他对摄影的理解,对光的感受,对环境... 有几篇写的不错,很有见地,对我是有帮助的。最喜欢的一篇是关于“女摄影师”的观点。在现如今很多女性正在去除标签化的运动中如火如荼,作者却主张保留“女性”标签,刚开始让我匪夷所思,认为不会又是“厌女”作家的老一套,结果是我小人之心了,看完全文后我深感认同。女性标签其实应该辩证来看,不应该在所有地方强调去除。很明显的一点是,成熟的摄影作品本身就带有摄影师强烈的个人特色,他对摄影的理解,对光的感受,对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判断,采用什么角度构图,怎样的色调去修图去体现自我表达的观点,这对优秀摄影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昧地将女性标签去除,去和男性摄影师做比较,或认为“我也可以拍得好”,实际上也是一种个人矮化,这里的前提是承认男性比女性优秀,再是我可以做到和男性一样。摄影应该是个人标签的粘贴和展示,而不是隐藏。 (展开)
0 有用 Voiceofnone 2021-10-20 21:16:46
忘了摄影,从生命开始的地方,再开始摄影。
0 有用 六一漫游 2021-11-16 14:27:42
前半部分很好!
0 有用 一路沿海 2022-10-24 14:27:15 陕西
前半部分妙语连珠,鞭辟入里,最后一章节有些冗余了,是今年看到的不错的摄影书。
0 有用 悉达多 2024-10-04 14:00:34 广东
拓宽摄影视野的书,挺好的!
0 有用 罗三倒 2024-09-18 00:36:31 广西
有时读摄影评论比摄影本身更加过瘾,看得我颅内高潮!
0 有用 七筒 2024-09-08 14:06:41 江苏
当做艺术批评书读的,摄影作为切入点,观点非常不错。
0 有用 バレットバレエ 2024-09-03 17:14:53 湖北
忘掉摄影,才能真正开始摄影。我们要治愈的不是“病”,而是因病错乱甚至丧失的生活。读后确实有启发,照片需要传播才能意义翻倍,以后拍照要多发发。
0 有用 尼古拉斯张 2024-08-18 17:46:07 上海
作者写的时候知道自己前后矛盾吗,完成度很低,一说是摄影为了自己而拍以我为主,另一方面又要求深入晾自己观点,和社会剧烈反应。 关于隐喻之翼的观点确实有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