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就喜欢这哥们的“理科范儿”,两次阿富汗旅行,标的明确,线路清楚,文风平实,没有太多的所谓悲悯和优越感,此生前往阿富汗的可能性看来不大,借着作者的记述来一次纸上旅行也算到此一游。真的希望这哥们能多来几本这样的,尤其是中亚、中东的书。 2021/10/27,今儿听说刘拓走了,非常震惊,不想说无关痛痒的话,知道他是在访古途中发生的意外,也许,算是求仁得仁。
流水账
难以想象21万字的篇幅其实记述的仅是约两周的旅程,且通篇毫无做作的抒情与冗余的文字,每一个景点背后牵扯出的阿富汗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历史资料非常详尽,对建筑遗址及文物的外观、尺寸、装饰细节、相应历史时期主流艺术形式及与周边国家进行对比的精准描写,都充分展现了考古学专业的扎实功底。极为难得的是,在几次崩溃大哭与频繁遭受的审查之间,作者对古迹发自内心的热爱、对阿富汗这片饱受战苦之地的关怀、对人与人之间朴素的信赖毫无减损。“在阿富汗这样动荡的国家,很多驴友包括我,前去叨扰一遭,乃至从中挤榨出的悲天悯人之心,实则于己于人都毫无进益。” “我理解保守的生活方式,但对于保守宗教冷眼旁观而非批判表述,可能已经进入敏感的边缘。”这样深刻的自省和对保守派信教人士的理解与包容,才是通向世界大同的路径。
流水账,文笔太差了,哦,不对,毫无文笔可言!
如作者在后记所写,他是一个目的性较强,讲究打卡拍照赶行程的人。如果在一开始就说明这一点,我应该就不会读这本书。但妄想一个考古学的博士之旅怎么也会有更丰富的内容,但实际上只能把这本书当做背包客论坛里常有的旅行攻略而已,唯一特别的就是在阿富汗本身了。看着他在书里各种着急,为赶着去下一个景点,哭了好几次,我也心灰意冷了。原来我和作者对于旅行、对于游记的认识和理解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
可惜了考古系。。
一个个小故事很精彩。作者很擅长讲述,文字流畅生动,很多细节都让人感动、思考。
本书比较流水账。但是确实介绍了作者在阿富汗旅行的独特经验。不过由于他其实也只是游客,他的经验总体而言还是肤浅的。其实很多在阿富汗做生意的华人如果有文字能力可以写本书其价值会更大。
一样是游记,有计划、可控、从容而细致的写法是一路,不确定、被威胁、意外频发而提心吊胆的写法又是一路,显然,后者更刺激,更吸引人。 实际上我屡次被作者的遭遇逗笑,他所无力控制的事情太多了。在生命安全随时受到威胁的境地,一切努力都那么可笑,黑色幽默。 但是这个傻瓜一样的作者,使命在肩,并无一刻忘记。虽或丧命,吾往矣。既定目标,一一打卡,受挫再来,令人肃然起敬。 再苦难之地,也有人性的温暖。我觉得,在他午夜梦回,惊恐不已之时,定会记起那些不同信仰、异地异族的人类所给予的善意与温暖。 书很好看。
期望过大了,放在十几年前还行吧。一位考古学的博士生,就是旅游打卡,还每时每刻计算着钱袋,混吃混喝的。亏还敢提起罗瑞.斯图尔特。。。
这个时间段读这本书心情特别复杂。不知护送作者去贾姆宣礼塔的政府军怎么样了?撤军时被IS-K炸过的伯爵酒店还能再度运营吗?阿富汗还能寄明信片吗?我还有机会去看看漂亮的巴尔布花园吗?支持塔利班的坎大哈虔诚又热情的民众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吗?小马苏德在潘杰希尔山谷还能像他父亲一样坚持吗?AKTC,绿松石山遗产中心的工作还能继续进行下去吗?心中徒有无用的遗憾。 2021.10.27 没想到刘拓居然去世了,考古坠崖,这很刘拓。“他还想去阿富汗,去做抢救性考古,这才是他最强烈想实现的梦想”,可惜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了。RIP,感谢你为生活平淡的我带来的悸动。
神奇的经历。与一般游客不一样的视角。风格不同的包车司机,跃然纸上。
一边读一边笑出了声,刘拓真是个妙人!
没有煽情的文字反而成了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一个处处不稳定,人人都谨慎的社会里旅行,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坚持的,前往贾姆宣礼塔时那位军官和他的士兵们无疑是在告诉世人这里的温情所在。
这本书还可以叫《躲避塔利班之旅》
增长见闻。
特别感谢拓神,冒着危险拍的照片写的文,阿富汗估计我这辈子是去不了了,就只好看看大神的文纸上游历了。#2021053
总是在“赶不上飞机”“到不了目的地”“被警察抓”这些意外里反复,读的人也跟着为他紧张。后记里他写自己“不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可是整本看下来似乎不是呢:是一个专业但也感性的人。读到有趣的地方会忍不住开心,但一想到作者本人已经不在了的这个事实,又觉得感伤。是读完那朋友给他写的48封信后来看的这本书。在另一个世界你的旅程还在继续吗,还在吧。
勇气过人,文笔很赞,也很好读
“在阿富汗这样动荡的国家,很多驴友包括我,前去叨扰一遭,回来就书写自己壮烈的行程、神奇的遭遇,乃至从中挤榨出的悲天悯人之心,实则于己于人都毫无进益。”(P354)这样的人间清醒,永远的访古传说。
> 阿富汗访古行记
126 有用 鱼的九思 2021-06-21 11:21:52
就喜欢这哥们的“理科范儿”,两次阿富汗旅行,标的明确,线路清楚,文风平实,没有太多的所谓悲悯和优越感,此生前往阿富汗的可能性看来不大,借着作者的记述来一次纸上旅行也算到此一游。真的希望这哥们能多来几本这样的,尤其是中亚、中东的书。 2021/10/27,今儿听说刘拓走了,非常震惊,不想说无关痛痒的话,知道他是在访古途中发生的意外,也许,算是求仁得仁。
44 有用 示播列 2021-06-28 09:18:37
流水账
46 有用 原麦丧丘 2021-08-22 15:13:24
难以想象21万字的篇幅其实记述的仅是约两周的旅程,且通篇毫无做作的抒情与冗余的文字,每一个景点背后牵扯出的阿富汗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历史资料非常详尽,对建筑遗址及文物的外观、尺寸、装饰细节、相应历史时期主流艺术形式及与周边国家进行对比的精准描写,都充分展现了考古学专业的扎实功底。极为难得的是,在几次崩溃大哭与频繁遭受的审查之间,作者对古迹发自内心的热爱、对阿富汗这片饱受战苦之地的关怀、对人与人之间朴素的信赖毫无减损。“在阿富汗这样动荡的国家,很多驴友包括我,前去叨扰一遭,乃至从中挤榨出的悲天悯人之心,实则于己于人都毫无进益。” “我理解保守的生活方式,但对于保守宗教冷眼旁观而非批判表述,可能已经进入敏感的边缘。”这样深刻的自省和对保守派信教人士的理解与包容,才是通向世界大同的路径。
41 有用 Simplelife 2021-08-19 16:08:02
流水账,文笔太差了,哦,不对,毫无文笔可言!
62 有用 blanca 2021-09-22 09:06:12
如作者在后记所写,他是一个目的性较强,讲究打卡拍照赶行程的人。如果在一开始就说明这一点,我应该就不会读这本书。但妄想一个考古学的博士之旅怎么也会有更丰富的内容,但实际上只能把这本书当做背包客论坛里常有的旅行攻略而已,唯一特别的就是在阿富汗本身了。看着他在书里各种着急,为赶着去下一个景点,哭了好几次,我也心灰意冷了。原来我和作者对于旅行、对于游记的认识和理解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
36 有用 Clio 2021-08-13 22:23:00
可惜了考古系。。
12 有用 aviva1213 2021-06-03 17:26:01
一个个小故事很精彩。作者很擅长讲述,文字流畅生动,很多细节都让人感动、思考。
8 有用 杨冬 2021-09-01 07:50:30
本书比较流水账。但是确实介绍了作者在阿富汗旅行的独特经验。不过由于他其实也只是游客,他的经验总体而言还是肤浅的。其实很多在阿富汗做生意的华人如果有文字能力可以写本书其价值会更大。
20 有用 此情 2021-08-21 10:08:18
一样是游记,有计划、可控、从容而细致的写法是一路,不确定、被威胁、意外频发而提心吊胆的写法又是一路,显然,后者更刺激,更吸引人。 实际上我屡次被作者的遭遇逗笑,他所无力控制的事情太多了。在生命安全随时受到威胁的境地,一切努力都那么可笑,黑色幽默。 但是这个傻瓜一样的作者,使命在肩,并无一刻忘记。虽或丧命,吾往矣。既定目标,一一打卡,受挫再来,令人肃然起敬。 再苦难之地,也有人性的温暖。我觉得,在他午夜梦回,惊恐不已之时,定会记起那些不同信仰、异地异族的人类所给予的善意与温暖。 书很好看。
20 有用 xingyuan 2021-08-24 00:07:08
期望过大了,放在十几年前还行吧。一位考古学的博士生,就是旅游打卡,还每时每刻计算着钱袋,混吃混喝的。亏还敢提起罗瑞.斯图尔特。。。
22 有用 龍霜 2021-09-09 23:28:47
这个时间段读这本书心情特别复杂。不知护送作者去贾姆宣礼塔的政府军怎么样了?撤军时被IS-K炸过的伯爵酒店还能再度运营吗?阿富汗还能寄明信片吗?我还有机会去看看漂亮的巴尔布花园吗?支持塔利班的坎大哈虔诚又热情的民众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吗?小马苏德在潘杰希尔山谷还能像他父亲一样坚持吗?AKTC,绿松石山遗产中心的工作还能继续进行下去吗?心中徒有无用的遗憾。 2021.10.27 没想到刘拓居然去世了,考古坠崖,这很刘拓。“他还想去阿富汗,去做抢救性考古,这才是他最强烈想实现的梦想”,可惜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了。RIP,感谢你为生活平淡的我带来的悸动。
11 有用 漫步书林 2021-07-02 20:23:56
神奇的经历。与一般游客不一样的视角。风格不同的包车司机,跃然纸上。
19 有用 free 2021-08-20 19:21:28
一边读一边笑出了声,刘拓真是个妙人!
6 有用 涇舟 2021-08-17 17:29:09
没有煽情的文字反而成了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一个处处不稳定,人人都谨慎的社会里旅行,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坚持的,前往贾姆宣礼塔时那位军官和他的士兵们无疑是在告诉世人这里的温情所在。
18 有用 邱小石 2021-08-01 19:41:08
这本书还可以叫《躲避塔利班之旅》
6 有用 会唱歌的耗子 2021-07-25 21:34:21
增长见闻。
10 有用 林雨飞 2021-08-06 16:15:11
特别感谢拓神,冒着危险拍的照片写的文,阿富汗估计我这辈子是去不了了,就只好看看大神的文纸上游历了。#2021053
3 有用 sugarcane 2024-12-03 11:33:16 云南
总是在“赶不上飞机”“到不了目的地”“被警察抓”这些意外里反复,读的人也跟着为他紧张。后记里他写自己“不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可是整本看下来似乎不是呢:是一个专业但也感性的人。读到有趣的地方会忍不住开心,但一想到作者本人已经不在了的这个事实,又觉得感伤。是读完那朋友给他写的48封信后来看的这本书。在另一个世界你的旅程还在继续吗,还在吧。
3 有用 momo 2024-08-02 00:38:22 北京
勇气过人,文笔很赞,也很好读
3 有用 小七 2024-06-05 15:52:23 河北
“在阿富汗这样动荡的国家,很多驴友包括我,前去叨扰一遭,回来就书写自己壮烈的行程、神奇的遭遇,乃至从中挤榨出的悲天悯人之心,实则于己于人都毫无进益。”(P354)这样的人间清醒,永远的访古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