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非常好的作品,时效也不错,四个章节的讲述讨论都很意义和启示。角度宏观且客观,信息量大,不回避问题也不制造紧张。
二手史料真香 作者真的帅(误
最近多年对环境史算比较感兴趣,本书对理解为啥要碳达峰,碳中和有一定用处(但是减排温室气体也老生常谈了)。全书正文199页回顾了“世界怎么了”,人类活动造成了多少环境问题。总体内容感觉比较平淡,基本都是常规问题举例(当然本来环境史也是要例子,第二章也确实对气候科学发展进行了梳理),深度分析总觉得不多,算及格的文献综述(说社会主义是环保阻力就过分了),虽然和期望的更为系统的时间梳理类有所偏差。不过引用文献很扎实(毕竟用了1/5正文页数罗列),冷战对环境影响和穷人的环保那段也比较有意思。 ps “人类世”总觉得像漏字,奇怪名称的术语😂
没想到中文版也出了。12年前在麦克尼尔老师环境史研讨班课程上就一起参与了初稿讨论,所以也忝列在书后的致谢名单中。初稿跟成书的差别非常大,我的印象里当时并没有以“人类世”为主线。
比第一遍更加关注环保主义,环保主义被主流化的路径像极了现代主义的主流化,所有反文化主义的终极敌人似乎都是大众市场的商品化捕获。
蛮有趣的环境史作品,尽管大部分内容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但是值得一读。
本书采用这样一种观点:在地球的历史上,全新世已告终结,一个新的世代已经开启,是为人类世。人类世的概念从2000年开始经由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得以广为普及,人类世概念的关键之处仅在于:在新的时代(不论地质学家所说的世、纪或代)中,无论微生物悄无声息的存续,还是地球轨道的持续摆动和绕日轨道离心率,同人类活动相比都不免黯然失色;人类活动对地球的调节系统施加着影响,由此,这一时代因人类的活动而得以界定。本书的几乎每一页都服务于这一命题,即1945年以后的这一时期应当被标记为与环境史上先前出现的时期有所不同的一个时期。其一是因为只有在1945年以后,人类活动才成为关键性地球系统背后的真正驱动力。其二是1945年以后,人类对生物圈和全球生态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作者是威廉·麦克尼尔的儿子、现任的美国历史学会主席,这本书是他和他的博士合著。 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军事对环境的污染。 alita
X-091/5447-2 新闸
历史的叙述方式一直在变,从传统的政治史和外交史,再到加入文本史,再到如今的环境史,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多方面联系已经逐步构建起来。自然已经不再是我们叙事文本中无关紧要的载体,而是与我们发展息息相关的互动的一方。
没什么新见解
非常浅显的书,没太多新观点。两小时翻完。一般般,尤其后面讲到政治的部分,还是不要讲政治比较好,讲的一塌糊涂
前三章干货很多,虽然本书更近似于“环境的历史”,但这对于环境研究者来说十分重要。跳过事实直接去研究什么环境运动,环境抗争就显得不着边际和无根无源。
之前就对城市史和冷战史很感兴趣,这本书第三四章从环境史的视角切入,对读者换个思路探析城市史和冷战史很有启发。准备再研读几次~
最近在做部分ESG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这本来弥补在环境知识方面的漏洞,但还是感觉因为翻译的问题,太流水账了,没有很抓人眼球的东西。
本书主要从能量与人口、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城市与经济、冷战与环境文化等四个方面来论述1945年以来至今的环境史,观点新颖,又不失偏颇,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对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本书的第四章有了比较客观的描述,既不避讳越南战争中美国在越南的所作所为,也不偏袒北越与越共在此期间做出类似行径。
> 大加速:1945年以来人类世的环境史
5 有用 白鹿散人 2021-07-02 16:09:11
非常好的作品,时效也不错,四个章节的讲述讨论都很意义和启示。角度宏观且客观,信息量大,不回避问题也不制造紧张。
3 有用 阿阿阿阿阿潘 2021-07-15 18:34:09
二手史料真香 作者真的帅(误
1 有用 半夏忍冬 2021-08-14 16:47:08
最近多年对环境史算比较感兴趣,本书对理解为啥要碳达峰,碳中和有一定用处(但是减排温室气体也老生常谈了)。全书正文199页回顾了“世界怎么了”,人类活动造成了多少环境问题。总体内容感觉比较平淡,基本都是常规问题举例(当然本来环境史也是要例子,第二章也确实对气候科学发展进行了梳理),深度分析总觉得不多,算及格的文献综述(说社会主义是环保阻力就过分了),虽然和期望的更为系统的时间梳理类有所偏差。不过引用文献很扎实(毕竟用了1/5正文页数罗列),冷战对环境影响和穷人的环保那段也比较有意思。 ps “人类世”总觉得像漏字,奇怪名称的术语😂
1 有用 sanbilly 2022-03-06 22:18:56
没想到中文版也出了。12年前在麦克尼尔老师环境史研讨班课程上就一起参与了初稿讨论,所以也忝列在书后的致谢名单中。初稿跟成书的差别非常大,我的印象里当时并没有以“人类世”为主线。
1 有用 熊_头 2021-11-14 15:53:42
比第一遍更加关注环保主义,环保主义被主流化的路径像极了现代主义的主流化,所有反文化主义的终极敌人似乎都是大众市场的商品化捕获。
1 有用 做兔子还是做人 2022-01-12 23:26:26
蛮有趣的环境史作品,尽管大部分内容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但是值得一读。
0 有用 韧勉 2021-09-07 11:40:56
本书采用这样一种观点:在地球的历史上,全新世已告终结,一个新的世代已经开启,是为人类世。人类世的概念从2000年开始经由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得以广为普及,人类世概念的关键之处仅在于:在新的时代(不论地质学家所说的世、纪或代)中,无论微生物悄无声息的存续,还是地球轨道的持续摆动和绕日轨道离心率,同人类活动相比都不免黯然失色;人类活动对地球的调节系统施加着影响,由此,这一时代因人类的活动而得以界定。本书的几乎每一页都服务于这一命题,即1945年以后的这一时期应当被标记为与环境史上先前出现的时期有所不同的一个时期。其一是因为只有在1945年以后,人类活动才成为关键性地球系统背后的真正驱动力。其二是1945年以后,人类对生物圈和全球生态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0 有用 了妄唯真 2022-04-14 12:24:38
作者是威廉·麦克尼尔的儿子、现任的美国历史学会主席,这本书是他和他的博士合著。 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军事对环境的污染。 alita
0 有用 waier 2021-09-30 09:22:14
X-091/5447-2 新闸
1 有用 Bonjour 2021-10-04 14:29:38
历史的叙述方式一直在变,从传统的政治史和外交史,再到加入文本史,再到如今的环境史,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多方面联系已经逐步构建起来。自然已经不再是我们叙事文本中无关紧要的载体,而是与我们发展息息相关的互动的一方。
0 有用 WildHeart 2021-08-31 12:45:35
没什么新见解
1 有用 麓山南湘水西 2021-07-13 16:19:59
非常浅显的书,没太多新观点。两小时翻完。一般般,尤其后面讲到政治的部分,还是不要讲政治比较好,讲的一塌糊涂
3 有用 大象之耳 2021-08-17 15:50:19
前三章干货很多,虽然本书更近似于“环境的历史”,但这对于环境研究者来说十分重要。跳过事实直接去研究什么环境运动,环境抗争就显得不着边际和无根无源。
0 有用 怎么会这样 2021-09-22 11:44:05
之前就对城市史和冷战史很感兴趣,这本书第三四章从环境史的视角切入,对读者换个思路探析城市史和冷战史很有启发。准备再研读几次~
1 有用 Florence 2021-08-19 20:11:16
最近在做部分ESG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这本来弥补在环境知识方面的漏洞,但还是感觉因为翻译的问题,太流水账了,没有很抓人眼球的东西。
0 有用 全面小康的漏网 2021-09-22 11:59:49
本书主要从能量与人口、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城市与经济、冷战与环境文化等四个方面来论述1945年以来至今的环境史,观点新颖,又不失偏颇,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对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本书的第四章有了比较客观的描述,既不避讳越南战争中美国在越南的所作所为,也不偏袒北越与越共在此期间做出类似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