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傅雷先生于1954年至1966年写给孩子的书信编撰而成。儿子傅聪在国外求学、奔波,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时代,傅雷先生用手中的毛笔,一字一句地为千里之外的儿子讲解艺术、音乐、绘画、文学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授经验,指导人生。 傅雷先生既鼓励儿子追求自我,又留心儿子的思想变化,在交流时充满温情,在解惑时又不乏严肃,在建议时坦诚、率直……他以温情的笔触在家长里短里道尽对孩子的挂念和关心,在字斟句酌中给予孩子最深切的教诲。这些文字虽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感人至深的内容和教育意义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本次再版,编者进行了全新审阅、修订,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同时,精心挑选傅雷家书中的精华内容百余封,并在附录收入多篇延伸内容。力求为当下读者提供更脉络清晰、流畅的阅读体验。
0 有用 杲朹 2022-10-14 11:00:53 福建
第一次阅读完,情感藏在每个字里行间。字字珠玑,字字感人
0 有用 别有东风不老 2022-02-27 22:09:18
以前模糊了解过傅雷的事迹,比如家暴孩子,用盘子砸仅五岁的傅聪,又比如多次出轨。故一直不愿意这本书,总觉得他尚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本书也只会是虚伪的作品。 最近一时兴起翻阅,刚开始读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嘲讽,再往后看,竟然真的能感知到傅雷对孩子深切的爱意,以至于落泪,但同时也能看到他强烈的控制欲。 后来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他夫妇二人自杀,是想保全两个孩子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生活。再次各... 以前模糊了解过傅雷的事迹,比如家暴孩子,用盘子砸仅五岁的傅聪,又比如多次出轨。故一直不愿意这本书,总觉得他尚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本书也只会是虚伪的作品。 最近一时兴起翻阅,刚开始读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嘲讽,再往后看,竟然真的能感知到傅雷对孩子深切的爱意,以至于落泪,但同时也能看到他强烈的控制欲。 后来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他夫妇二人自杀,是想保全两个孩子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生活。再次各种滋味凝聚在心头难以言说。 相信傅雷对孩子的爱是真切的,却也明白他的爱的确畸形,充斥着鲁迅先生所说过相关的传统父辈的爱具有的压迫性。 人有千面,难以评述,盖棺也未必定论。 只能说这本书的确具有实用性,青年人看了能够汲取一些生活的智慧,也能窥探出几分当时中国十几年间的变化。 (展开)
0 有用 平凡零度 2022-04-12 16:27:02
都是父母对孩子深切真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