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边缘性 短评

热门
  • 17 流惜子 2021-09-18 21:07:43

    赞同其他友邻的评价,看得出作者的历史功底存在不足,叙事逻辑混乱不清,以及明朝哪里来的奏折?回到研究本身,基本是既有框架下的填鸭式工作,对范式难称突破,这样亦步亦趋的研究太多了,自然很难具备冲击力,恐怕更多的还是贡献了一些地方性知识。对于作者持续批评的中原与移民开发视角,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成为了自己立起的靶子,依然延续着王朝开发/制度展开的叙述模式,并不是玩弄几个新名词、插入几段不痛不痒的土司家族叙述,就能颠覆旧有视角的,过于稀少的史料恐怕决定了作者的预想难以完全付诸实践。

  • 2 Perserkatze 2023-11-28 11:48:53 北京

    华南学派自下而上的视角,但自上而下的论述显然有很大问题,举个栗子:作者把斡腹之谋和后来伯颜平宋当成一件事进行论述来讨论蒙古开辟新型西南格局,“最终得以入主中原”……金:请问你入的是哪门子中原啊???

  • 8 隐清 2021-08-01 19:29:30

    历史较弱,禁不住这个题目,套用前人理论框架所做的田野调查,何况王氏的这个理论本就不高明。

  • 0 小波福娃 2023-09-19 16:49:44 上海

    补m,略为失望

  • 4 卖锅买米 2022-02-09 19:38:10

    若即若离才是攫取最大利益的最好方式。从自然边缘到历史边缘,湘西的边缘塑造是复杂多面的。作者能梳理出整条发展脉络,又能发现其中的转折变化,学术价值很高。唯一不足,语言打磨不够精细,降低了可读性。

  • 1 那儿是哪儿 2022-02-27 18:52:38

    1历史情境中的“这一个”地方传统。2“边缘”非止空间概念或一种趋于静态的认知,而是始终与地方历史及具体人群紧密相关的体系建构。

  • 1 朱颐钊 2022-03-03 16:20:57

    习见的边疆研究的范式,结论部分大率与既有的经典路径无异。

  • 1 浮草 2022-02-10 13:28:25

    算是华南学派相当经典的选题了,但写的不好。 一,个例不具有代表性,而且多数很空泛,所引涉的概念、例证更接近于资料罗列。 二,对于时间线索的把握未免过于简陋了,几乎仅仅是从宋到元明,再到清的时间梳理,问题是这种时间梳理的依据何在?这一点一直令我疑惑,比如说宋代的开边活动在湘西整个的边缘性生成中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何以以此为例来引申盘瓠之后的族群认同? 总而言之,大问题是对理论的亦步亦趋,几乎是在批量化生产。更服连瑞枝的《边疆与帝国》之间。

  • 0 三曹餵馬 2022-03-09 00:31:22

    一般般,理论和想法都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写作上,逃离攀附边缘性华夏化好像什么都沾一点,但大多没太说清楚。

  • 7 汝默 2022-03-11 21:09:53

    本书最主要的贡献是对“边缘”功能性的阐述,而以湘西地区为个案来分析这一问题的优势在于当地土酋土王势力的活跃以及这一群体对于“边缘性”的特别依赖。“边缘性”可以成为一种政治资源,它对于王朝国家来说是界定管控范围、制造区分统治成本高昂地区之缓冲地带的工具,而对于地方的土酋土王来说则是既可以借助王朝国家力量、又能保持自身相对独立地位的符号。但读下来总体上还是有一点失望,全文的结构布局很工整,但具体内容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理论的“虚晃一枪”太多,而扎扎实实的史料解读太少。最重要的是,作者将湘西区分为“各有君长”与“无君长不相统属”两大类型社会,这一对概念很难让人满意,且不提这一对来自于 《史记》的概念是否还能恰当地描述一千多年之后的情况,令人好奇的是难道在浩如烟海的明清史料当中就找不到更贴切的词语了吗?

  • 2 一克氰化钾 2021-12-08 11:39:07

    作者想走出对华夏边缘“攀附”“挪用”“逃离”三种模式的叙述,想法是好的。但他又提出“各有君长”“无君长不相统属”两种西南传统又略显机械,时间尺度上,宋以前的还是比较弱。

  • 4 书遁 2021-12-29 08:02:49

    华南学派的各种毛病越来越不像话了,本书虚高

  • 0 殷顽民 2021-12-24 18:56:28

    法律和信仰二章没仔细看,等下次去永顺老司城再刷吧

  • 1 木可木可 2021-11-05 16:50:29

    湘西的边缘性与中心性如何被作为手段处理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对“攀附”“逃离”“挪用”等边疆研究理论有所回应。书中第四章和第六章多有重复。

  • 0 2021-10-29 19:57:22

    主题是我比较好奇的,在笼统的叙述中,这部分都是被遮蔽或者忽略的历史。没有附图地图,就很遗憾了。

  • 1 Tina 2022-10-04 20:40:27 重庆

    七巧板刚刚好。酉阳到处的楠木村寨,原来还有明代武陵楠木出省,清代黔省楠木出清水江的背景。永顺、酉阳、保靖、江口的土司姻亲网络蛮有意思。土司在王朝与地方之间虚与委蛇,做官场文章,各自的小九九。被种草了永顺。史料如果可以进一步解读就更好了,比如溪州铜柱的“牂牁接境,盘瓠遗风,六子入五水”,它关联的是牂牁、夜郎与湘西呀。

  • 1 洒家侯楚楚 2022-12-15 13:48:38 湖北

    大的关照,还是湘西作为一个边缘地区融入大一统秩序的过程,以及其中西南传统延续+影响区域历史的过程。 书中既聊了修路建堡、文教进入这种常规的整合举措在当地的展开与影响,也聊了湘西内部不同的组织体系、本地白帝天王信仰这样的因素在区域历史中的角色。最后,作者上升到西南传统的高度,掺杂王明珂的攀附说试着做了理论升华。 读完之后,也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10世纪以来湘西的历史进程,似乎不是作者选取的几个个案/角度就足以囊括的;问题更大的地方是,个人认为作者在最后选取的、试图把各个章节串起来的那条线索也不是很合适。书中选取的个案都挺有意思的,但是结论的升华却给人一种用新名词包装“常识”的感觉? 也可能是最近,确实对华南这一类研究有点审美疲劳了吧~

  • 0 新兴无产阶级 2023-09-11 12:24:26 北京

    湘西土著社会和中原王朝“互动”的历史探究。语言有点粗糙……

  • 0 𓇗𓅮شياو 2024-08-20 21:50:42 上海

    作为西南传统的一部分,武陵山区沅江流域在长期统合进程中维持边缘的所在,理解边缘的攀附、逃离、挪用模型和武陵山区西南王权与不相统属区域的发展;正文中没有完全回答引用中的问题。土家族经过田心桃等争取成为少数民族和藏缅语识别,武陵山作为民族走廊和湘鄂川黔的边缘;从武陵蛮到盘瓠蛮的华夏谱系虽近犹远定位及莫徭 马楚政权溪州铜柱,宋朝西南诸国林立缓冲王权 熙宁南北江开路北江维持土酋权威南江形成经制州 据点形成蛮与非蛮;明前期打压策略军户形成苗民土和边墙划分和互转,卫所一度深入后土著强官府弱和土司利用边缘地位,土司转用汉名历程和王朝名号的作用;土司联姻和,永顺彭氏的土王庙与祠堂的结合礼仪秩序,贸易银流入和银饰品;清代改土归流和屯田最终归于土人管理的差异制度,土司地区的旗保留,白帝天王庙的女系杨氏故事。

  • 1 豆瓣酱 2021-12-30 03:41:35

    开头调子起得很高,读完后虽然有所启发却明显感觉没有满足预期。三星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