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学术史回顾与史料综述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史料综述
第二章 两家大型企业的历史概况: 管理、 生产和工人构成
第一节 孔申手工工场
第二节 雅罗斯拉夫尔大手工工场
第二部分
第三章 工资: 工人劳动的物资激励
第一节 工资的计算方式
第二节 工资的变化情况
第三节 工资差别
第四节 奖金及其他奖励措施
第四章 惩罚措施
第一节 罚款
第二节 其他惩罚措施
第三部分
第五章 居住条件
第一节 工人集体宿舍
第二节 住房补贴
第三节 工人新村
第四节 工人在住房方面的总支出
第五节 浴室
第六章 食品供应
第一节 工厂商店供应食品对工人的必要性
第二节 食品价格
第三节 食品质量
第七章 医疗服务
第一节 工厂医院的建筑和设施
第二节 门诊
第三节 医务人员
第四节 遏制传染病和流行病
第五节 工厂的妇产工作
第六节 工厂在医疗项目上的开支情况
第七节 工厂的育儿机构
第八章 社会保障
第一节 “遭受意外事故工人的补偿津贴”
第二节 养老金
第三节 养老院
第四节 贫困补助
第五节 住院病人的补助金
第九章 教育机构以及休闲场所
第一节 工厂的教育机构
第二节 工人的休闲场所
第四部分
第十章 工人和工厂管理部门眼中的劳动激励机制
第一节 工人的投诉、 请愿与劳动激励机制
第二节 劳资纠纷与劳动激励机制
第三节 工人和工厂管理部门眼中的集体政策
第四节 “希望看到每个工人都能诚实而勤劳”: 工厂的道德激励措施
结 论
· · · · · · (
收起)
8 有用 真夏的布老虎 2021-06-24 23:45:06
随手一翻翻到第55页:“...逮捕并流放了XXX和XXX,即使他们有人民的敌人、叛徒托洛茨基授予的保护证书”,笑yue了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23-04-25 19:05:17 上海
“本书通过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原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企业对工人的劳动激励机制展开研究。作者以孔申手工工场和雅罗斯拉夫尔大手工工场为主,通过档案材料分析了两家企业劳动激励机制中的物质因素(工资、奖金、罚款等)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食品供应、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教育机构、休闲场所),并梳理出企业管理部门和工人对劳动激励机制的看法,突破了苏联史学中阶级史观的局限,对十月革命前俄国... “本书通过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原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企业对工人的劳动激励机制展开研究。作者以孔申手工工场和雅罗斯拉夫尔大手工工场为主,通过档案材料分析了两家企业劳动激励机制中的物质因素(工资、奖金、罚款等)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食品供应、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教育机构、休闲场所),并梳理出企业管理部门和工人对劳动激励机制的看法,突破了苏联史学中阶级史观的局限,对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劳资关系做出了更为深入的阐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