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就好奇那些给5星的人真看过吗?内容零散不说,作为评传,作者带入太多个人意识形态的观点,这是做学问的大忌。
23年夏天到今年1月加长版通勤过程中主要加持宝物(PS 在书单上躺了一年多,非因近期某大火电影而想起来读)。一本缺点非常明显但依然非常可爱、干货满满、对文史爱好者特别是古典诗词及唐宋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必读的书。而无数可爱之处中对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几点是:1)老先生是个非常标准非常给力的李杜“双担”。能够同时理解李杜的伟大、相似、不同和对华夏文明的不可或缺。2)老爷子没什么高级姿势分子常见的分别心。3)文风非常实在。因此而确实有芜杂拖沓之弊,但有心者同好者同病相怜者,也自然会感于其热切和真诚,享受到另一重阅读的愉悦。
什么时候出?期待N次。先来五星。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本书让我读到废寝忘食一(单日最长阅读8小时),追风掣电,它让我抛开了同时读的其他书籍,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那种靠近了我……点起诗意的智慧花火。 本书里的跋让我打消了推荐理由,作为本年度三部最佳人物传记,《苏东坡新传》更侧重于困境下自身精神状态,是一种不屈不挠的阔达与乐观,是一种完美人设。《杜甫评传》除了诗词解析以及六朝至唐文学脉络梳理,更将杜甫生活化立体化,其真实质朴的情感让人贴切,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引起共鸣。他经历过最美好的时代,经历过最坏的时候,国势不振带来的落差感,让他的诗词带着震人心魄之感。透过作者的评析,诗词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你我的平凡生活。如果说王勃的《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历经千年倒后多次得以重建,那么杜甫的诗词让范闲在穿越后吟唱出来,那是时代文明的火种与强音。
最好的杜甫传记多年以后终于再版,当年看的是电子版,这一次终于收了一本重看并收藏,喜欢杜甫和懂得杜甫是两回事,但难免意味着年纪大了,貌似不愿承认,可的的确确是这样
我用了1年多的时间读完,作者用了5年的时间写完,杜甫用了59年走完,杜甫这蹉跎坎坷,丰富而又不羁的一生。他接触的人,上到骄奢淫逸的天子,下到辗转沟壑的难民,各色官员、将军、贵族、地主、诗人、画家、贩夫走卒、部曲奴仆,都在诗里有所描摹。这样的经历是十分难得的,更难得的是这样的经历全都发生在他这个千古圣手的一生之中。杜甫也年轻过,年轻时候的诗作也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但安史之乱之后的老杜才真正地臻于老境,才是我们熟知的老杜。老杜的一生过成这个样子,确实自己的原因居多,如果他生活在现代,也绝不是一个能令人喜欢的老头。但他的诗真的好,艺术水平真的高,跟着这本书追随完他的一生,也对他产生了好奇和同情,希望他过得好,希望他的宗文宗武能够继承家学。但终归还是个悲剧结局。他如果没有拼死谏争,没有弃官该有多好。
读过老版本,那个版本的封面是白皮的,很容易脏。内容很好,只要耐住性子,会被吸引住。看完了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读了这本书后,一句话时长在脑子里冒出:杜甫是个帮闲。应伯爵那样的帮闲。帮闲二字颠覆了古代文人的形象。然而,这是事实。金瓶梅似乎也行是杜甫/应伯爵这样的人写的。诗圣,儒者,亦是帮闲。杨德昌在独立时代中对于儒者的设定过于保守了。他应当是个流落于社交场合的现代帮闲。他不是封闭的书生。现代主义者似乎是经验匮乏者。更广阔的现实等待他们去挖掘。
“而今而后,我们再也读不到老杜的新诗了。不久,他终于走完了他艰难苦恨的人生历程,怀着忧国忧民的莫大悲痛,割舍了陪伴他流离道路、苦难同经的杨氏夫人,抛下他那些旅泊异乡、谋生乏术的弱男幼女,在这年冬天,赍志而没于潭岳途中。”
陈贻焮先生唤杜甫为“老杜”,怜悯其种种遭遇的同时也不忘关怀。仕途坎坷姑且不论,哪怕是杜甫盖好草堂,又或是旅途中丢了马,都能见到陈先生为之欣喜为之叹;杜甫得意时,陈先生文字便活泼可爱,一旦杜甫失忆,词句间多出的几分忧伤让读者也潸然泪下。陈先生好似并不是在“研究”杜甫,而是在介绍自己的一位天涯知己,一位患难之交,一位终身挚友;杜甫的生命历程仿佛有陈先生一同经历一般。在我看来,这种学者与研究对象间的真情流露是本书最有魅力之处,在了解了这部书的创作细节后,这种感觉便更加强烈。这大概就是我作为一个“外行人”还能被本书吸引的最大原因。“生活如此而已,岂有他哉?然而只听见黄钟大吕,听不见山泉细响,也会遗失许多美的东西。”倘若该作中只有“逻辑”和“是非曲直”,而少了这一份人情味,我恐怕早就弃之而去了……
读了三分之二以后痛苦地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体味到老杜的妙笔,遂痛苦弃读..留待中年重读
从大二读到研一,从研究理念上深刻影响我的巨著。书中举目可见对杜甫的体贴、关怀与赏爱,不虚美,不隐恶,持论通达(如长安干谒),评价稳惬(如夔艺雌黄)。陈先生著此书过程中一眼失明,仍笔耕不辍,写到动情之处辄掩卷痛哭,让人既感且佩,非深慕深爱老杜者不能为。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看完了像度过了无数与老杜同行的岁月,又像根本没读过老杜。
032—034
研究型学者
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多才读完。老杜看似好写,其实并不好写,他的形象千百年来被过分固定化了,但他实际上永远比你认为的老杜形象在某一个层面上丰满一个维度。所以这本书是在努力探索老杜从为人到为文的那第10000加1个维度。并且作者功底深厚、赤诚可爱,学养情致俱佳,老杜也须得这样的作者来写。(所以为什么没有人给王维写上这么一本?!!我们右丞难道不配吗?!!)
读文言文很难,读古诗更难,读杜甫的诗最难。再难只要坚持,一定能读进去。能把此书读完,也是一种胜利。
义理 辞章 考据 时代 作家 作品熔铸一炉,体效章回而取意诗话。“章回”不仅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的线性展开,更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雄心,欲以一人歌哭再现唐代政治人事思想宗教风土礼俗的面目;所谓“诗话”,则以诗人之眼,用白话翻译串讲,折合古贤时人,并参己见,略失繁琐,颇便初学。“五溪衣服共云山”讲法与废名不同,“松杉巢水鹤”的理解不如吴小如“老实”。上卷对创作心理、艺术欣赏时有阐述,夜间契诃夫“闪闪发光的玻璃碎片”,偶然性的细节很被推崇,一种谈艺录;对李杜优劣的时代争论回应得体,对“诗史”的阐发未够深入。中卷引诗别字略多,对秦州山水诗意义的开掘、蜀中严武高适的政治关系讨论极深刻,对钱笺吸收非常到位。下卷仅读至大历三年,湖南部分未读。本书或可改名“博雅教授杜诗原典精读课堂实录”,三学期,六学分。
不易,对杜甫、对陈贻焮先生、对读者都是如此。
> 杜甫评传
21 有用 海绵 2023-03-11 22:03:12 四川
我就好奇那些给5星的人真看过吗?内容零散不说,作为评传,作者带入太多个人意识形态的观点,这是做学问的大忌。
12 有用 北溟客 2024-02-14 12:59:18 山东
23年夏天到今年1月加长版通勤过程中主要加持宝物(PS 在书单上躺了一年多,非因近期某大火电影而想起来读)。一本缺点非常明显但依然非常可爱、干货满满、对文史爱好者特别是古典诗词及唐宋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必读的书。而无数可爱之处中对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几点是:1)老先生是个非常标准非常给力的李杜“双担”。能够同时理解李杜的伟大、相似、不同和对华夏文明的不可或缺。2)老爷子没什么高级姿势分子常见的分别心。3)文风非常实在。因此而确实有芜杂拖沓之弊,但有心者同好者同病相怜者,也自然会感于其热切和真诚,享受到另一重阅读的愉悦。
32 有用 清都山水郎 2021-07-09 22:40:50
什么时候出?期待N次。先来五星。
55 有用 阿俊 2022-02-27 16:53:37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5 有用 无忌 2023-12-03 12:01:27 广西
本书让我读到废寝忘食一(单日最长阅读8小时),追风掣电,它让我抛开了同时读的其他书籍,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那种靠近了我……点起诗意的智慧花火。 本书里的跋让我打消了推荐理由,作为本年度三部最佳人物传记,《苏东坡新传》更侧重于困境下自身精神状态,是一种不屈不挠的阔达与乐观,是一种完美人设。《杜甫评传》除了诗词解析以及六朝至唐文学脉络梳理,更将杜甫生活化立体化,其真实质朴的情感让人贴切,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引起共鸣。他经历过最美好的时代,经历过最坏的时候,国势不振带来的落差感,让他的诗词带着震人心魄之感。透过作者的评析,诗词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你我的平凡生活。如果说王勃的《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历经千年倒后多次得以重建,那么杜甫的诗词让范闲在穿越后吟唱出来,那是时代文明的火种与强音。
8 有用 亢龙无悔 2022-11-29 16:40:54 四川
最好的杜甫传记多年以后终于再版,当年看的是电子版,这一次终于收了一本重看并收藏,喜欢杜甫和懂得杜甫是两回事,但难免意味着年纪大了,貌似不愿承认,可的的确确是这样
5 有用 弗拉基米尔 2024-05-18 20:47:46 浙江
我用了1年多的时间读完,作者用了5年的时间写完,杜甫用了59年走完,杜甫这蹉跎坎坷,丰富而又不羁的一生。他接触的人,上到骄奢淫逸的天子,下到辗转沟壑的难民,各色官员、将军、贵族、地主、诗人、画家、贩夫走卒、部曲奴仆,都在诗里有所描摹。这样的经历是十分难得的,更难得的是这样的经历全都发生在他这个千古圣手的一生之中。杜甫也年轻过,年轻时候的诗作也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但安史之乱之后的老杜才真正地臻于老境,才是我们熟知的老杜。老杜的一生过成这个样子,确实自己的原因居多,如果他生活在现代,也绝不是一个能令人喜欢的老头。但他的诗真的好,艺术水平真的高,跟着这本书追随完他的一生,也对他产生了好奇和同情,希望他过得好,希望他的宗文宗武能够继承家学。但终归还是个悲剧结局。他如果没有拼死谏争,没有弃官该有多好。
34 有用 summer 2022-03-06 09:06:03
读过老版本,那个版本的封面是白皮的,很容易脏。内容很好,只要耐住性子,会被吸引住。看完了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2 有用 黑昼 2024-06-02 14:15:06 辽宁
读了这本书后,一句话时长在脑子里冒出:杜甫是个帮闲。应伯爵那样的帮闲。帮闲二字颠覆了古代文人的形象。然而,这是事实。金瓶梅似乎也行是杜甫/应伯爵这样的人写的。诗圣,儒者,亦是帮闲。杨德昌在独立时代中对于儒者的设定过于保守了。他应当是个流落于社交场合的现代帮闲。他不是封闭的书生。现代主义者似乎是经验匮乏者。更广阔的现实等待他们去挖掘。
3 有用 用户6nkieaans4 2024-04-22 17:49:44 北京
“而今而后,我们再也读不到老杜的新诗了。不久,他终于走完了他艰难苦恨的人生历程,怀着忧国忧民的莫大悲痛,割舍了陪伴他流离道路、苦难同经的杨氏夫人,抛下他那些旅泊异乡、谋生乏术的弱男幼女,在这年冬天,赍志而没于潭岳途中。”
5 有用 SeventhMints 2023-06-24 09:28:00 青海
陈贻焮先生唤杜甫为“老杜”,怜悯其种种遭遇的同时也不忘关怀。仕途坎坷姑且不论,哪怕是杜甫盖好草堂,又或是旅途中丢了马,都能见到陈先生为之欣喜为之叹;杜甫得意时,陈先生文字便活泼可爱,一旦杜甫失忆,词句间多出的几分忧伤让读者也潸然泪下。陈先生好似并不是在“研究”杜甫,而是在介绍自己的一位天涯知己,一位患难之交,一位终身挚友;杜甫的生命历程仿佛有陈先生一同经历一般。在我看来,这种学者与研究对象间的真情流露是本书最有魅力之处,在了解了这部书的创作细节后,这种感觉便更加强烈。这大概就是我作为一个“外行人”还能被本书吸引的最大原因。“生活如此而已,岂有他哉?然而只听见黄钟大吕,听不见山泉细响,也会遗失许多美的东西。”倘若该作中只有“逻辑”和“是非曲直”,而少了这一份人情味,我恐怕早就弃之而去了……
2 有用 紫外线线 2024-03-25 14:44:45 广东
读了三分之二以后痛苦地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体味到老杜的妙笔,遂痛苦弃读..留待中年重读
7 有用 无饰 2023-09-02 11:36:48 陕西
从大二读到研一,从研究理念上深刻影响我的巨著。书中举目可见对杜甫的体贴、关怀与赏爱,不虚美,不隐恶,持论通达(如长安干谒),评价稳惬(如夔艺雌黄)。陈先生著此书过程中一眼失明,仍笔耕不辍,写到动情之处辄掩卷痛哭,让人既感且佩,非深慕深爱老杜者不能为。
3 有用 伊苏林迪竹节虫 2024-02-18 12:41:20 美国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看完了像度过了无数与老杜同行的岁月,又像根本没读过老杜。
2 有用 书为悦己 2024-04-14 10:48:39 重庆
032—034
1 有用 定 2024-03-15 17:14:41 湖南
研究型学者
2 有用 China Blu 2023-10-18 09:24:20 天津
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多才读完。老杜看似好写,其实并不好写,他的形象千百年来被过分固定化了,但他实际上永远比你认为的老杜形象在某一个层面上丰满一个维度。所以这本书是在努力探索老杜从为人到为文的那第10000加1个维度。并且作者功底深厚、赤诚可爱,学养情致俱佳,老杜也须得这样的作者来写。(所以为什么没有人给王维写上这么一本?!!我们右丞难道不配吗?!!)
1 有用 挪威的森林 2024-12-19 20:15:17 河南
读文言文很难,读古诗更难,读杜甫的诗最难。再难只要坚持,一定能读进去。能把此书读完,也是一种胜利。
15 有用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22-09-09 22:06:09 陕西
义理 辞章 考据 时代 作家 作品熔铸一炉,体效章回而取意诗话。“章回”不仅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的线性展开,更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雄心,欲以一人歌哭再现唐代政治人事思想宗教风土礼俗的面目;所谓“诗话”,则以诗人之眼,用白话翻译串讲,折合古贤时人,并参己见,略失繁琐,颇便初学。“五溪衣服共云山”讲法与废名不同,“松杉巢水鹤”的理解不如吴小如“老实”。上卷对创作心理、艺术欣赏时有阐述,夜间契诃夫“闪闪发光的玻璃碎片”,偶然性的细节很被推崇,一种谈艺录;对李杜优劣的时代争论回应得体,对“诗史”的阐发未够深入。中卷引诗别字略多,对秦州山水诗意义的开掘、蜀中严武高适的政治关系讨论极深刻,对钱笺吸收非常到位。下卷仅读至大历三年,湖南部分未读。本书或可改名“博雅教授杜诗原典精读课堂实录”,三学期,六学分。
1 有用 漓尘 2025-01-09 17:02:54 湖北
不易,对杜甫、对陈贻焮先生、对读者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