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境况:第2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momo 2024-03-10 13:00:59 新加坡

    很难说是阿伦特笔力不足,翻译问题,还是我自己做实证做魔怔了,无数次对着书中信手拈来的观点皱眉:怎能如此言之凿凿而无证据支持?

  • 4 uncut 2021-12-11 01:46:59

    现代社会给人思想行动的自由,却时刻提醒人不从众的行为是异常的。责任落到了个人头上,是一种更大的暴力。

  • 3 云过扶摇枝 2022-11-20 15:44:56 上海

    正好10月23号读到被动抵抗那段,神启一般驱散了绝望。也许戒烟、劝别人戒烟、在公共场合阻止别人抽烟是最有效的手段呢,烟草公司可是“第一纳税人”呢

  • 12 飞骑斥候 2021-10-29 15:01:45

    已经很少有人像阿伦特这样从存在主义出发讨论政治哲学了,可以说是政哲之绝唱,存在之挽歌。

  • 13 Feisy1923 2022-04-01 22:06:29

    2022已读08:读了三个月终于读完了我人生第一本汉娜阿伦特,同时也是第一本正儿八经的哲学书。每一章节都有着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行动,然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阿伦特关于公共生活的描述,尤其是古希腊对于勇气,奴隶,政治生活的看法完全颠覆我过去所想,以至于我真的很想再找一本古希腊的相关作品来确认阿伦特的描述是否准确。同时她关于行为的洞见由于最近发生的事呼应起来,虽然涉及到马克思部分我总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但理解的那一部分(maybe 40%?)也感觉可以消化好一阵子了。#一本几乎ocr了全本的书#

  • 16 Vanadium 2022-04-01 17:31:08

    非常难读,感觉是在用现象学的方法讨论政治经济学。书中主要篇幅讨论了劳动、工作和行动三种积极生活,分别对应生物性、世界性和主体间性。劳动-消费循环是无意义的永恒重复,是自我指涉的非世界性;而工作则是将理念物化留在世界中,因而产生了持存的世界性,然而“技艺人”的困境在于功利主义下目的的缺失;行动和言说则是建立在世界的复数性之上,阿伦特认为只有行动才能摆脱无意义、创造新的历史,是开端和第二次诞生。最后阿伦特在之前建立的理论框架下讨论了现代性和世界异化。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让人发现了地球之外的阿基米德点,而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则让阿基米德点实际上移入自身,结果是科学霸权主义以及积极生活彻底取代沉思生活(第一次倒转),接着就是公共领域的丧失,劳动和工作取代行动(第二次倒转),这就是现代人被抛入的境况。

  • 4 废弃垃圾袋 2022-03-28 10:20:09

    依然是在强调行动

  • 7 不正式柠檬 2022-02-23 15:28:00

    太难读了。🥲不是书内容不好,而是我没想到全是理论性的内容。

  • 10 Méle 2021-11-14 17:15:06

    看完说不出话。这本书太好了。不同于古希腊哲学,它立足于现代,所以更能感同身受,更能联系上,像是对我思考了很久的一些问题的解答,像是在回应我对现代世界,也就是我所处的当下的这个世界的困惑。看完在我的心中和脑海中久久回响,看的过程中数次大为惊奇。无论写什么短评都无法准确描述我的感受。

  • 0 norve 2021-11-16 10:07:15

    人的条件:区分劳动、工作与行动

  • 0 momo 2022-01-08 06:08:58

    被Allen的序言吸引到 会好好读的,有机会会看丹尼尔的论文。

  • 1 C-Lovers 2022-05-19 18:10:16

    一苇书坊,微醺读书会

  • 1 鹿人甲 2022-05-23 13:50:11

    拖太久读完,期间想放弃很多次,难点在于长时间的诸多概念累积在一起会忘记最开始想要阐述的逻辑和跟随的方向。第五章和第六章采用一篇篇阅读的方法,理解程度和兴趣都提升了不少。在居家办公的环境下重新审视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关系,无法直视却也无法回避的政治性起到了分辨三者关系的重要作用。

  • 0 Gouerwa 2022-11-12 10:00:08 重庆

    在静默期间艰难地读完了第一本书。例外状态中“人的境况”在于,物理空间的身体限制,阻止了行动个体在公共领域中的自我显现,也取消了工作个体凭借材料筑造人为的事物世界的可能,而只是沦为劳动个体在一日三餐中被迫维生的生命必然性的囚徒。阿伦特的写作形式参照了海德格尔的风格,但陈列多于论证,古代与现代千年之隔的并列时常显得跳跃,丰富但并不严谨。

  • 0 酸温暖 2022-11-13 15:00:50 北京

    万万无法速成的一本书 希望以后有机会重读

  • 0 赫拉扎德 2022-11-14 21:49:10 上海

    「今天,在这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里,对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或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来说,劳动甚至变成了一个如此崇高,如此有抱负的字眼。劳动社会的最后阶段一职业者社会,要求它的成员成为一种纯粹的自动化机能,似乎个人生命已经真正融入了物种整体的生命过程,此时唯一需要个人作出的积极决定就是随波逐流,也即,放弃他的个性,忘记他个人仍然感觉着的生活的痛苦与艰辛,默认一种昏昏沉沉的、“让人麻醉的”功能化行为类型。现代行为主义理论的问题不在于它是错的,而在于它能够变成真的,它们实际上是现代社会某些鲜明趋势的概念化体现。完全可以想象,现代肇始于人的活力如此史无前例、生机蓬勃的迸发,却终结于历史上已知的最死气沉沉、最贫乏消极的状态中。」

  • 1 碎碎评评 2022-11-15 01:13:27 上海

    从阿伦特到鲍曼,现代事物对人的心智和生命意义的挑战逐步加深,到了现如今,技艺人的胜利早已土崩瓦解,积极生活只能是一碗飘渺的鸡汤。对马克思的几段评述挺有意思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