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最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的风俗习惯,上至帝王、下至乡野村夫的所思所想,等等——向我们呈现出千百...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最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的风俗习惯,上至帝王、下至乡野村夫的所思所想,等等——向我们呈现出千百年前生机勃勃的社会景观。
作者简介 · · · · · ·
黄小峰,1979年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湖南桃江。199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中国美术史,致力于中国古代绘画的研究。著有《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西园雅集:两宋人物画》等书。译有柯律格《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
目录 · · · · · ·
神迹再现:《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
1220 年的元宵节:《踏歌图》与皇城瑞象
公主的扇子:《百子图》与南宋皇家婚礼
深宫之爱:《长松楼阁图》没有言明的秘密
紫禁城的黎明:《北京宫城图》中的视觉想象
· · · · · · (更多)
神迹再现:《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
1220 年的元宵节:《踏歌图》与皇城瑞象
公主的扇子:《百子图》与南宋皇家婚礼
深宫之爱:《长松楼阁图》没有言明的秘密
紫禁城的黎明:《北京宫城图》中的视觉想象
市井
编织家国理想:《纺车图》的隐义
石拱桥上的商业之声:《卢沟运筏图》的画外音
孔夫子的乡下门生:《桐屋闹学图》与戏剧性图像
耐人寻味的市井奇观:《流民图》的误会
阊门、辫子与无序的都市:《晓关舟挤图》解读
生灵
一只猴子的旅行:《猿图》中的历史与知识
一只顿悟的八哥:《叭叭鸟图》与禅僧
水果秘语:《吉祥多子图》中升华的自然
遗民的经济头脑:《墨兰图》与郑思肖的智慧
春之交响:《杏花鸳鸯图》中的男女二重奏
山水
时间与政治:《早春图》中的视觉象征
南宋的江山:《山水十二景》与宋画的迷雾
皇帝的视觉异象:《坐看云起图》重观
赶试官的春天:《湖山春晓图》中的男子是谁?
隐士的味蕾:《雪江卖鱼图》中的社会理想
历史
奢华的休闲:《重屏会棋图》与历史的幻象
书房里的汗血马:《五马图》中的虚与实
野菜和仙境:《采薇图》的另一面
孝顺的皇帝:《望贤迎驾图》与故事画的意义
皇帝与忠臣:《辛毗引裾图》画的是谁?
眼睛
皇帝的天空:《瑞鹤图》为什么这么蓝?
看画治病 :《观画图》的画中画
盲人打架的故事:《柳荫群盲图》与视觉表演
图像的力量:《村舍驱邪图》中的绘画寓言
嫦娥的影子:《月华图》与十八世纪的视觉经验
身体
洗澡与辟邪:《浴婴图》中的端午祝福
下班后的官僚:《岁朝图》与明代官员视觉文化
青楼风月:《蹴鞠图》与《金瓶梅》
画家的身体:《蕉林午睡图》与艺术家的自我
农夫的身体:《农闲平话图》传奇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宋徽宗对祥瑞现象的热衷在画史中十分著名。根据南宋初年邓椿在《画继》中的记载,徽宗皇帝即位之后,一片太平盛世,各种祥瑞层出不穷,徽宗一一画下来——自然都是宫廷画家代笔。起初画了十五种,动物有赤乌、白鹊、天鹿等,植物有桧芝、金柑、骈竹、来禽、并蒂莲等等,汇集成一套册页,名为《宣和睿览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神迹再现:《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 -
在宋代社会,村、野、民、乐这些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不论是作为杂戏还是绘画,“村学堂”与“村田乐”同样都是供人观赏的,其观者主要是城市中的市民,帝王“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就在与城市百姓一起观看村野景象表演的过程中得到体现。通过杂戏与绘画,乡村被塑造成了一个远离城市、远离现实的地方,一个充满滑稽、给人无尽快乐的地方,一个与古代世界息息相通的地方。宋代的村野某种程度上成为古代理想社会的哈哈镜镜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孔夫子的乡下门生:《桐屋闹学图》与戏剧性图像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古画新品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古画新品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古画新品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中国中产/MC&零售/交互和视觉2 (alenwg_cn)
- 理想国2021年书单 (理想国)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古画新品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风后 2021-09-12 17:32:59
内容较浅
1 有用 晓林子悦 2021-08-11 05:37:55
新!太喜欢啦。扎实的细读与周密的剖解,表述方式容易让人接受,仿佛慢慢剥笋,一片一片剥落,真正触摸到它鲜嫩可口的部位。比如,可以从赵佶的《祥龙石图》知道枇杷这种在北宋时算得上珍贵的物产以及枇杷在很多画作里作为祥瑞的象征意义;从《百子图》领略皇家婚礼的欢乐场面和礼仪讲究;从《猿图》推导一只猴子在中日两国的“旅行”与佛教文化的传播;从《晓关舟挤图》分析明清时期苏州的繁华景象与清初复杂的社会情感;从《墨兰... 新!太喜欢啦。扎实的细读与周密的剖解,表述方式容易让人接受,仿佛慢慢剥笋,一片一片剥落,真正触摸到它鲜嫩可口的部位。比如,可以从赵佶的《祥龙石图》知道枇杷这种在北宋时算得上珍贵的物产以及枇杷在很多画作里作为祥瑞的象征意义;从《百子图》领略皇家婚礼的欢乐场面和礼仪讲究;从《猿图》推导一只猴子在中日两国的“旅行”与佛教文化的传播;从《晓关舟挤图》分析明清时期苏州的繁华景象与清初复杂的社会情感;从《墨兰图》推敲郑思肖所实施的画作批量生产和遗民的经济头脑;从《柳荫群盲图》等画作分析杂剧这类市民文化对文人画的影响……这些论述有趣且有理,揭示了图画如历史的编纂学功能,视觉文化研究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拓展了那些被规定为艺术的画面及其细节构造的“可看”范围,是故称之为“眼睛的历史”。 (展开)
0 有用 sofia 2022-03-24 10:01:47
“这种精巧的手法往往被称作“写实主义”或“自然主义”,是现在的观者激赏赞叹这类绘画——往往被称为“宋画”——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精细的描绘并非仅仅为了塑造一个真实的形象,还是为了再现一种知识。”“当一位号称日夜思念故国,从来不面朝北方,哪怕在绘画中也从不沾一丁点元朝污浊泥土的遗民,却如此有头脑地经营自己的三十亩田地,并有效地躲避元朝政府的田税的时候,是不是会让人觉得有点诡异?”(喜欢这种很学术的写法... “这种精巧的手法往往被称作“写实主义”或“自然主义”,是现在的观者激赏赞叹这类绘画——往往被称为“宋画”——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精细的描绘并非仅仅为了塑造一个真实的形象,还是为了再现一种知识。”“当一位号称日夜思念故国,从来不面朝北方,哪怕在绘画中也从不沾一丁点元朝污浊泥土的遗民,却如此有头脑地经营自己的三十亩田地,并有效地躲避元朝政府的田税的时候,是不是会让人觉得有点诡异?”(喜欢这种很学术的写法,甚至一度有推理小说的感觉) (展开)
0 有用 二哈哈哈哈哈 2022-04-01 12:13:28
囫囵吞枣,古工笔画真的太精巧了,特别是宋代的,虽说这书于我共鸣不多,比较从没学过艺术,但却还是学到了一些知识
25 有用 malingcat 2021-08-06 17:28:23
35篇文章,珠玉琳琅,洞见学识,当得起“新品”二字。在这一代艺术史研究者中,是对“历史语境”最有心得的一位,因此不仅能看到艺术与艺术家,更看到了文化与社会。选择的大部分画作都不是时下的“名作”,但即便是大家解释纷纭的名作,亦能独出己见,比如点出“重屏图”与白居易的关系,“浴婴图”与端午的关系,“瑞鹤图”中的蓝色实为暮色,“五马图”里士人复杂的心态,言之成理且言之有据。“画史遗珠”部分更是精彩,在“... 35篇文章,珠玉琳琅,洞见学识,当得起“新品”二字。在这一代艺术史研究者中,是对“历史语境”最有心得的一位,因此不仅能看到艺术与艺术家,更看到了文化与社会。选择的大部分画作都不是时下的“名作”,但即便是大家解释纷纭的名作,亦能独出己见,比如点出“重屏图”与白居易的关系,“浴婴图”与端午的关系,“瑞鹤图”中的蓝色实为暮色,“五马图”里士人复杂的心态,言之成理且言之有据。“画史遗珠”部分更是精彩,在“二流”“伪作”“摹本”之中,他提醒我们,我们有过一个丰富的更切近民间的视觉体系,作为官员标准像的“待漏图”,作为举子吉祥物的“湖山春晓”,作为祝寿礼物的“迎驾图”,还有中秋的果盘、妓院里的蹴鞠、治病的药王像,从图像的细节深入到历史的盲点,开人眼界。虽然没有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幸亏没有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展开)
0 有用 Angela 2023-05-27 23:15:17
赏古画的通行路径隐在古画与历史、典故、民俗、祥瑞、节气、动植物、服饰、杂剧、小说等之间的关系中,尽管未必深信书中对每一幅画来历和题材的推断,但读来仍然觉得受益且有趣。古画如果是谜面,谜底在对传统文化的抽丝剥茧和多方校验中找寻,可见赏画既有门槛,又趣味十足,只匆匆一瞥,又如何能够尽兴呢。
0 有用 WALLF# 2023-05-27 18:34:45 河北
再看
0 有用 饭饱先 2023-05-25 11:49:10 福建
集知识点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古代美术作品鉴赏录,以生动案例演绎了经典的图像学三个层次——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与图像学阐释,对绘画的“视觉语境”加以剖析。下一本想看的书是巫鸿老师的《重屏》。
0 有用 Erin 2023-05-20 21:31:40 广东
看着挺厚一本,读起来却不费劲,语言风趣看得挺乐呵的。比起文字,通过图画能更直观地了解几百年甚至千年前的古人如何生活,这感觉真奇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图画太模糊了,看不清究竟画了什么
0 有用 Scarlett S 2023-05-16 09:56:43 上海
#0501 去年读了一半放下了,今年重捡起倒觉得还是有趣,不当做学术作品而当作普及读物看,从内容角度细读画作就像抽丝剥茧地探秘,想来作者写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有趣。里面选品大量宋画,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