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现场取证、犯罪分析、法庭科学,一步步的发展已是不易,坚持自己的观点,科学永远是自己的立场,海因里希是个纯粹的人。
这本传记完全可以当做推理小说看,同时代作家笔下神乎其神的侦探在现实中则要面对法庭的诘难、同行的质疑和媒体的诋毁,先驱者的焦虑与痛苦常伴于身。
通过奥斯卡海因里希,讲述了美国法庭科学的发展,那是一个连弹道和血溅分析都没有被大众熟识的年代,奥斯卡必须用他的科学科普来对抗因陪审团无法理解而拒绝证据。
像是导录一样的传记记录文,偏平铺直叙,但是因为主人公本身的传奇性和各种案件的神秘,看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如果提到“海因里希”这四个字,最先被想到的更可能是那个纳粹战犯。不过,历史上另一个叫海因里希的德国人,却是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和正义,他出生在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早33年的美国,全名叫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是未被载入史册的CSI鼻祖人物。 纵览奥斯卡的一生,令人更为感概的却是亘古不变的人性:“专家”们的争权夺利、陪审团的情绪化、马戏团式的新闻媒体……哪怕现代鉴定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这些闹剧依然在上演。 正如书中所要表达的,单一技术只能作为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是否能秉持公正性。无知和偏见是一切正念的最大的阻碍,一如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中说的那样:“最大的错误便是,没有数据就建立理论,你会不知不觉地扭曲事实来适应理论,而不是改变理论來符合事实。”
刑侦学草创时期的创奇人物传记,那个时代破案就靠海因里希这样的专家孜孜不倦的抽丝剥茧,还有就是纯碰运气了
对我来说,奥斯卡·海因里希还是比较陌生的,不过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他在刑事调查方面做出的突破还是蛮让人钦佩的,靠一个人的力量与当时不完善的制度、漏洞百出的调查过程,以及一些愚昧之人的恶意,无疑他是伟大的,就像作者在尾声中提到的一句话:“在黑暗的罪恶世界里,他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就像光一样指引着后人。海因里希固然成就非凡,但作者并没有神化他,总体评价还是蛮客观的。书中涉及的案件也很精彩,推理丝丝入扣,还有相关的法庭科学知识科普,语言也流畅,总之,是一次不错的阅读体验。
很出彩的传记,高出预期非常多。
很多人可以开创一个领域,而奥斯卡开创了所有。 第一个美国取证实验室创办人; 第一个运用侧写方法锁定犯罪嫌疑人; 第一个将地质学运用到案件侦破中; 第一个运用比较显微镜拍摄物证; 第一个在美国运用了昆虫学鉴定法; 第一个利用紫外线辨别血液; 第一个采取演绎推理法让有限的证据提供更多信息; 第一个发明了编目证据法提高分析效率。
有畅销书的名字但不会成为畅销书的书。
有些东西也是一步一步进步的,这种存疑的思维,到底是帮助无辜的人免除了牢狱之灾,还是帮助真凶逃脱了法网呢。
等待胡某宇真相。
好有意思啊,法庭科学的先驱者,福尔摩斯演绎法的现实版,要是埋没在档案里多可惜啊!作者的记叙手法也挺有趣的,开篇一个案子的上,引入这个人和法庭科学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到最后一章回收。地质学、弹道学以及其他生化检验和物理检测方法,包括它们中间走的弯路,都很值得一看。其中还充满了现实元素,被埋没的案件真相,舆论和偏见,事关一个人的生死判决不像游戏一样可以轻易下达,做了再多的努力也还是存在误判。对这个拥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本人也是,经济压力和强迫症性格也让人看着都累。作者对案件的记述我觉得还是比较严谨的,没有定论的案子或者后来发现可能有遗漏的都没有随便盖棺定论。
我期待读到的:一些传奇的案子,一些在现在看来稀疏平常的技术手段在当时是怎样被投入应用的。 实际我读到的:一个强迫症堪比谢尔顿的父亲,永远不能让父亲满意的儿子们,在当时或有争议或有话题的案子被作者说成是海因里希的人生转折点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说出转折在哪里。 一想到我还是在实体店用原价68买的我就想扇自己一巴掌,真的很亏啊。
不错的书。
真实破案和小说差别还是蛮大的。现实中永远无法知道破案结果是否就是真相…作者讲故事水平还有待提升,而且如果作为一本“传记”显然是不够的,干货不多,只能说确实符合“畅销书”的水平。
> 美国夏洛克
0 有用 你继续我敲木鱼 2022-03-28 21:40:02
现场取证、犯罪分析、法庭科学,一步步的发展已是不易,坚持自己的观点,科学永远是自己的立场,海因里希是个纯粹的人。
0 有用 薄暮秋风起 2022-03-18 22:36:53
这本传记完全可以当做推理小说看,同时代作家笔下神乎其神的侦探在现实中则要面对法庭的诘难、同行的质疑和媒体的诋毁,先驱者的焦虑与痛苦常伴于身。
1 有用 陈钢 2022-03-03 17:37:45
通过奥斯卡海因里希,讲述了美国法庭科学的发展,那是一个连弹道和血溅分析都没有被大众熟识的年代,奥斯卡必须用他的科学科普来对抗因陪审团无法理解而拒绝证据。
0 有用 Jade音林 2022-03-14 01:59:30
像是导录一样的传记记录文,偏平铺直叙,但是因为主人公本身的传奇性和各种案件的神秘,看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1 有用 YUANYUAN 2021-11-11 01:44:47
如果提到“海因里希”这四个字,最先被想到的更可能是那个纳粹战犯。不过,历史上另一个叫海因里希的德国人,却是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和正义,他出生在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早33年的美国,全名叫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是未被载入史册的CSI鼻祖人物。 纵览奥斯卡的一生,令人更为感概的却是亘古不变的人性:“专家”们的争权夺利、陪审团的情绪化、马戏团式的新闻媒体……哪怕现代鉴定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这些闹剧依然在上演。 正如书中所要表达的,单一技术只能作为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是否能秉持公正性。无知和偏见是一切正念的最大的阻碍,一如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中说的那样:“最大的错误便是,没有数据就建立理论,你会不知不觉地扭曲事实来适应理论,而不是改变理论來符合事实。”
0 有用 catse 2021-11-08 21:27:21
刑侦学草创时期的创奇人物传记,那个时代破案就靠海因里希这样的专家孜孜不倦的抽丝剥茧,还有就是纯碰运气了
0 有用 香菜酱 2021-11-04 15:05:49
对我来说,奥斯卡·海因里希还是比较陌生的,不过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他在刑事调查方面做出的突破还是蛮让人钦佩的,靠一个人的力量与当时不完善的制度、漏洞百出的调查过程,以及一些愚昧之人的恶意,无疑他是伟大的,就像作者在尾声中提到的一句话:“在黑暗的罪恶世界里,他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就像光一样指引着后人。海因里希固然成就非凡,但作者并没有神化他,总体评价还是蛮客观的。书中涉及的案件也很精彩,推理丝丝入扣,还有相关的法庭科学知识科普,语言也流畅,总之,是一次不错的阅读体验。
0 有用 小想 2022-04-11 10:50:14
很出彩的传记,高出预期非常多。
0 有用 耿一文 2024-01-29 03:17:14 辽宁
很多人可以开创一个领域,而奥斯卡开创了所有。 第一个美国取证实验室创办人; 第一个运用侧写方法锁定犯罪嫌疑人; 第一个将地质学运用到案件侦破中; 第一个运用比较显微镜拍摄物证; 第一个在美国运用了昆虫学鉴定法; 第一个利用紫外线辨别血液; 第一个采取演绎推理法让有限的证据提供更多信息; 第一个发明了编目证据法提高分析效率。
0 有用 米叔 2022-09-04 21:48:21 上海
有畅销书的名字但不会成为畅销书的书。
0 有用 可爱的wumaomao 2023-11-28 23:32:06 江苏
有些东西也是一步一步进步的,这种存疑的思维,到底是帮助无辜的人免除了牢狱之灾,还是帮助真凶逃脱了法网呢。
0 有用 刘源源 2023-01-29 16:54:19 上海
等待胡某宇真相。
0 有用 locking 2023-05-01 15:25:48 北京
好有意思啊,法庭科学的先驱者,福尔摩斯演绎法的现实版,要是埋没在档案里多可惜啊!作者的记叙手法也挺有趣的,开篇一个案子的上,引入这个人和法庭科学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到最后一章回收。地质学、弹道学以及其他生化检验和物理检测方法,包括它们中间走的弯路,都很值得一看。其中还充满了现实元素,被埋没的案件真相,舆论和偏见,事关一个人的生死判决不像游戏一样可以轻易下达,做了再多的努力也还是存在误判。对这个拥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本人也是,经济压力和强迫症性格也让人看着都累。作者对案件的记述我觉得还是比较严谨的,没有定论的案子或者后来发现可能有遗漏的都没有随便盖棺定论。
0 有用 昭明 2024-07-03 01:00:55 贵州
我期待读到的:一些传奇的案子,一些在现在看来稀疏平常的技术手段在当时是怎样被投入应用的。 实际我读到的:一个强迫症堪比谢尔顿的父亲,永远不能让父亲满意的儿子们,在当时或有争议或有话题的案子被作者说成是海因里希的人生转折点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说出转折在哪里。 一想到我还是在实体店用原价68买的我就想扇自己一巴掌,真的很亏啊。
0 有用 masking 2023-06-17 19:01:46 贵州
不错的书。
1 有用 Δ 2022-01-21 22:58:48
真实破案和小说差别还是蛮大的。现实中永远无法知道破案结果是否就是真相…作者讲故事水平还有待提升,而且如果作为一本“传记”显然是不够的,干货不多,只能说确实符合“畅销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