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传:半岛的此在与彼在 短评

热门
  • 3 槁榆 2021-12-04 22:45:52

    大概是想学余秋雨吧

  • 2 小卡 2021-07-20 22:01:34

    在济南书博会新星出版社展摊三块四毛钱买的。个人认为这本书作为一本城市的传记是不合格的,太多抒情、感慨,甚至是鸡汤。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这部书稿中的烟台,只是写作者一个人所理解的城市。”作为一部个人的城市记忆之书是很好的,书名改成烟台17路环海边双层公交车标语“爱在一起”或者“”爱在烟台,难以离开”会更好吧。一些文字还是会想起在烟台的时光,有机会再回去转一转,爬爬山,看看海。

  • 2 多多 2021-11-17 09:05:51

    同意第二篇评论意见。

  • 1 wouldfly 2023-06-25 14:24:12 浙江

    虽然是命题作文式作品,但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谦逊。为城市立传,听起来真的太宏伟,这本书更侧重于作者的个人视角与体验,当然称不上是伟大的作品,但拥有真诚表达的力量。有一些段落,我竟然读到了共鸣。

  • 1 新星出版社 2021-07-05 15:08:46

    理性和诗意共融,历史与现实同在,对一座城市的深度理解,对自我的重新发现。

  • 0 海山 2022-09-23 21:31:12 山东

    看《威海传》威海有疫情,看《烟台传》烟台有疫情,太赶巧了吧…… 烟台的历史讲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作者的抒情散文。以后不读这个系列了。

  • 0 最爱吃奶油蛋糕 2023-08-24 12:52:01 四川

    读第四部分的时候想到个题目,“清末民初烟台发网产业的兴起与衰落”,忆起《江村经济》中开弦弓村的蚕丝业,满目皆是古今之变与全球化。牟庭给郝懿行写的的墓志铭挺好玩的:“古云金满籝,不如遗一经。今日抱书编,不如一囊钱。平生但信古人言,哭死方知事不然。不可生无书,哪可死无钱。呜呼!古人一瞑百不见,长使今人泪如霰。”然而,所谓“不如遗一经”,又有多少人穷尽毕生心血研习经学,能够写就《尔雅义疏》呢?同为栖霞人的牟宗三,遗言也大抵相似,“ 教一辈子书,不能买一安身地,只写了一些书,却是有成,古今无两”。还有个题目也挺有趣的,“论福音与教化:以狄考文对蒙养学堂的改革为例”。

  • 0 worldsy 2022-06-26 22:40:41

    行前参考。名“传”不妥,更像个人追溯烟台历史时的手记。抒情较《威海传》更甚,好在有大量采访作底,可当民间纪实文学阅读。很喜欢老船长与万斤大鲨鱼的故事。

  • 1 白澤晴夢i 2022-06-28 16:24:30

    不是很喜欢这样

  • 0 LZQ 2024-03-25 22:21:43 中国香港

    超出预期。作者还是花了心思去写的。 老船长的故事尤为动人。

  • 0 听书读雨 2025-01-10 22:27:03 山东

    人走八方,情系轻校。读烟台的此在与彼在,求学四载的烟台,梦里有过,心里是有念的,更况工作过一年半载。记忆中的烟台山、月亮湾、西炮台,栈桥、灯塔、白沙滩,二马路,上夼东路,塔山脚下,记忆犹新。像作者一样,农家孩子,千里奔波,求学路维艰。终不辜负,学有小成,留烟诚信,后回沂蒙,至今即将转岗,明年得闲,回烟故地,重游重走,慢慢看,细细品,了却三十年牵与挂。

  • 0 钱湖招待所 2022-11-24 00:50:28 浙江

    工具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烟台的历史人文,可以一看。

  • 0 人人寻找欢乐园 2024-04-29 08:24:50 北京

    过于抒情,想了解家乡历史不如看胶东海洋文明和图说烟台。

  • 0 简以宁 2021-07-14 14:25:48

    烟台既是作者王月鹏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是他的文学创作根据地。他在烟台生活工作近三十年,从事政策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双重职业背景,让他对烟台这座城市有了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他以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来创作他生活多年的这座城市,从目录的每一个标题至整书结构,行文起意,裁料布局,字字深思,句句浓情;从内文配图到封面照片的反复选择,及至曾专门请人为书封绘制多幅油画……心怀至爱,透见这座城市独特历史的幽深浩瀚;思考深邃,在观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城市的发展中观照自身。 《烟台传:半岛的此在与彼在》,为解读烟台和认知烟台提供了多重路径。葡萄酒酝酿出的仙气,开发区锻造出的果敢;渔灯光耀,栈桥凝思,诗性书院……阅读中,透过那些珠玑文字和犀利思省,可以显明地感受到,这是一部耗真气费心力的深情之作,可以见出一个文学创作者

  • 0 启示录骑士 2023-03-14 09:18:10 山东

    一本读懂或者了解烟台的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