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10讲 短评

热门
  • 1 韧勉 2021-10-02 13:35:17

    日本著名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出品,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史入门作品,主要是基于英国本土的历史书写,未及英国的殖民拓展与海洋活动,全书以1-2个世纪的发展分阶段讲述大不列颠岛上的王朝更迭与经济发展,每一章节前有年表点明时代议题,方便读者查阅,是一本兼具史料、史识,简明扼要的英国通史入门。

  • 1 AOI 2021-07-31 16:02:36

    岩波新书十讲系列第二本,也是大家小书,从巨石阵时代一直写到布莱尔工党执政的21世纪初,篇幅小很考验写作者功力。古代史感觉比德国史那本更好读(可能纯粹是因为英国宫斗史比德国更历史悠久且精彩复杂……),近代史部分也挺清晰,很好的入门经典。另外翻译也很不错。

  • 5 ly的读享生活 2021-07-14 06:28:51

    后半部分比前面有意思。“长期变化中的16—18世纪”,采用了宫崎市定式的景气史观。乔治亚式都市景观、商业出版和近代英语等,是我关心的主题。虽然只是略微提及,引发兴趣,发挥了入门的作用。作者关心开埠之后的日本与英国的接触,作者对世界资本主义系统做了一番概括,英国当然是中枢,然后是对抗群、从属群,作为“三层构造中的日本”该如何应对呢?这个说法有新意。

  • 2 栗子有毒 2022-01-20 22:21:42

    果然欧洲都没啥意思

  • 0 2023-05-30 15:15:08 北京

    如作者《后记》所说,本书展现了英国这一岛国的政治社会扩展和身份认同历史性变迁,不追求理论化,提供了丰富细节。全书略古详今,自觉给16世纪以后更多篇幅,但是越到后面内容越细碎,如天花乱坠般,较少提纲挈领的引子或总结,阅读感一般。可惜。不过,看书像听作者絮叨心之所系,有自己体验,比国内干巴的教材好看。p.s.书中多次表达对“自由傲慢”辉格史观的不屑,如提到1956年英国和以色列共同策划占领苏伊士运河,压制埃及总统纳赛尔,认为“这一行动不仅仅是出于政治家的决断”,不少进驻埃及的英国官兵把乔治·麦考莱·特里威廉的《英格兰社会史》装入背囊的事实表明,“幸福感过剩(Euphoria)和迟钝感正体现在英国人的阅读倾向中”,而这本书,“只有辉格史观下对英格兰历史漫无边际的自傲”(页339)。真是无尽的讽刺。

  • 0 hello 2023-06-05 15:20:36 辽宁

    读得时候正好选修了相关课程。

  • 0 李磨灭 2023-06-03 19:25:12 江苏

    体量中等,着墨英格兰本土比较多。印象最深刻的是羊毛纺织业一小段。

  • 0 有絮 2023-11-19 01:08:51 四川

    前半的王国史对法统的梳理挺清楚,但后半从日不落帝国到当下,材料太多范围太广,在这本小书里显然是难以把握的。

  • 0 史茉茉 2022-12-28 09:54:06 北京

    不单单是讲英国历史,更是从政体,制度,王位,宗教等多个角度,呈现了英国政治政体,甚至比较了与日本的异同,是一本了解英国历史政治的好书。唯一一点,盖伊福斯特那个点一笔带过,还不是在17世纪历史里,我觉得略显草率,但每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都不同,倒也说得过去,嗯。

  • 0 小龙人 2022-12-22 15:29:08 天津

    按照史前、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和现代的脉络梳理英国的历史,行文注重与日本史的比较,偏理论~

  • 0 荔枝萝 2023-01-25 01:40:17 浙江

    适合看完国内的通史来补充思维,三王国理论,财政军事国家等等讲的深入浅出。从图书馆随便借的没想到是很好的一本书。

  • 0 懒残僧 2023-02-20 17:10:04 上海

    不太懂西方史,读了英国史之后感觉好奇怪啊。整个英国在近代前的历史就是打打杀杀,几乎一直在打仗,没有一任国王治下是平安的,和中国有朝代休养生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而这种打打杀杀中能孕育出辉格史观,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确应该限制住穷征暴敛的国王。按照中国人的看法,英国属于一个好皇帝都没有嘛。马哲说,人是由社会性所决定的。辉哥史观虽然帮助英国解决了内部系统矛盾,但是基于这种打打杀杀的历史,他们面对外部矛盾会本能的选择战斗,零和博弈对他们来讲是一种惯性。所以你可以看看到英国对待英联邦国家和英联邦之外也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 1 深蓝 2022-08-21 16:05:06 江苏

    说实在话,看了之后还是一头晕,各种爱德华各种詹姆斯各种玛丽,不过确实也不容易,通过薄薄的一本书呢,就能把英国历史讲的明白透彻。

  • 0 游荡的布鲁姆 2024-09-01 11:13:39 安徽

    纸质书印刷的质量很好,拿手上看很舒服,可能这些要素才助力我完整读完,如果是电子书或者发黄发臭的轻型纸可能就撑不下来了。哎,现在读完一本书确实费劲,借口很多。谈回书的内容,作者是有自己的一个主线去贯穿的,比如按照“岩砾质”复合结构来看英国史,还有时不时对照下日本,里面有种亲近感,他也经常将日本称作“东洋的英国”。里面还经常谈到各种文学、电影作品。比如写到了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时代背景,都是非常熨帖。看完非常想看这个细节的其他几本了。

  • 0 Aestheticist 2025-03-19 19:40:28 浙江

    日本人写这种科普读物条理很清晰易懂。

  • 0 莫羡 2025-03-26 11:43:53 广东

    “过去和现在是一对伙伴,历史仍改头换面地在今天存在着。”

  • 1 姜博约 2021-12-17 21:34:18

    非常喜欢每一讲开篇的时间轴设计,提纲挈领,能够随时参考。在大多数章节都能察觉到作者试图强调的主线和一些重要概念——提到的史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附在这些结构之间。在这本书中一定能搞清楚的几个话题:1. 英国的君主和君主立宪。2. 大英帝国的崛起、崩溃,与公共社会。3. 在日本与英国中寻找岛国的异同。

  • 0 Entropy 2023-11-14 17:43:24 云南

    262页,NGO和NPO写反了 338页,1965年应为1956年

  • 0 JieHuang_UCSD 2021-09-23 18:21:09

    大家小书 掌上阅读

  • 0 时光之舞 2021-10-01 17:18:46

    如果对英国史没有一定了解会觉得有些地方写的太过简单,结论性的东西很多。不过关于很多人物和事件的说明解答了我的疑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