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永生 : 弗雷迪·莫库里传》的原文摘录

  • 从飞机场赶到录音棚后,弗雷迪马上坐到钢琴前开始弹奏起来。他会不停地弹,直到弹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旋律为止。他弹的同时,录音工作也在进行着,录音师这么做是生怕错过任何可能出现的精彩旋律。一般情况下,他会先构建一个和弦进程,再根据歌词的感情色彩确定和弦进程弹奏的快慢,然后在这些和弦的基础上发展旋律,以图建立好这首歌曲的结构。他会先给这首歌暂定一个歌名,不过最后采用与否可不一定。…… 一旦弗雷迪建立好了他想要的歌曲结构,他所要做的就是把歌词融入其中,在他看来,这是一首歌的创作过程中比较艰难的部分。…… ……他会大声地读出歌词,然后多半会说:“听,有三个词还不是很合适。” 为了替换掉他不满意的那些词,我俩(弗雷迪和他的助手)往往得花两三个小时想出意思一样,但在韵律和格律上都更合适的词。不错,我说的是两三个小时。等弗雷迪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时,天已经大亮了。 弗雷迪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会花很长时间反复推敲斟酌,直到找到他自认为最好的歌曲结构和旋律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情感。他的作品首先是为自己写的。尽管他知道,他可以为别人写——为了迎合不同口味的歌迷,他可以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去表达心中所想——但他还是会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写,并力争做到完美。毕竟,这是他自己的音乐。 一旦他定下了歌曲结构和旋律,他就会在钢琴上弹奏出来给大家听,录音师同时也会把他的弹奏正式录下来。接着,乐队的其他成员就开始在弗雷迪的指导下,贡献出自己的部分。首先是罗杰录鼓的音轨,以奠定这首歌的节奏基石。弗雷迪常常说罗杰就犹如一台打鼓机,从来不会出任何纰漏。 歌曲的骨架出来后,接下去录制的就是各条其他乐器的音轨。事实上,只有当所有音轨合并到一起后,歌曲的整体效果才能出来。很多时候,一首歌的最终版本常常与它的雏形截然不同。…… ... (查看原文)
    九命猫@victor-eyes 3赞 2012-10-09 11:25:55
    —— 引自第77页
  • 录音棚的气氛千变万化。…… 有一次在慕尼黑录音时,布莱恩一味挑剔着他的吉他音量,似乎总是嫌不够大——无论是在录音棚还是在舞台上,乐队成员间的争执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因为音量引起的——弗雷迪再也忍受不了布莱恩的吹毛求疵,终于爆发了。……他大吼着……“你他妈到底想要什么,啊?一群牛羚从这头冲到那头?”说完,他就怒气冲冲地转身离开了。 (查看原文)
    九命猫@victor-eyes 1赞 2012-10-09 12:00:07
    —— 引自第79页
  •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卡车司机是第一个还没和他(Freddie Mercury)上床就得到他礼物的人。 (查看原文)
    神秘力量网友 2012-09-26 23:12:42
    —— 引自第202页
  • 缺乏关爱带来的伤痛需要用一种方式来抚平,那就是创作。这是他能掌控的东西,更是能让他找到爱的东西。 (查看原文)
    -托xxx- 2012-12-06 20:10:53
    —— 引自第193页
  • 他一直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和团队能对自己提出不同意见,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争辩乃至冲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看清事物的真相。 (查看原文)
    机械决定论 2014-05-08 19:13:47
    —— 引自第174页
  • 弗雷迪心目中永恒的旅行圣地只有日本一个。他似乎将全身心的热情都奉献给了日本,而世界上其他地方对他来说只是一张张过夜的床。 (查看原文)
    流连 2014-05-12 21:56:26
    —— 引自第24页
  • 而性这东西…… 是的,正如乔治男孩所说:“我倒宁愿去喝杯茶。” (查看原文)
    流连 2014-05-15 23:17:53
    —— 引自第194页
  • 在弗雷迪的字典里,爱情和性确实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单词。对他来说,情欲之乐是一种身体能量的释放,它同吸烟或旅行一样,虽无大意义却又不可或缺。他的精力天生就极其旺盛,因而总想找些事情来做。他曾说过,睡觉是一天当中最浪费时间的事情,但他却从不觉得性爱是浪费时间。在巡演或录音期间,除了工作以外,性爱是他发泄自己过剩精力的最重要渠道。虽说必要时他可以24小时连轴转地工作一一他也的确经常这样做,不过他终究会停歇下来干点其他的。 弗雷迪很享受做爱,并花大量的时间做爱。对他而言,做爱是一种快乐,是极其美妙的事情。只有做爱,那些本应奉献给创作的宝贵情感才不会白白流失。 反映在他作品中的爱情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是否曾真正体验过这种珍贵的情感?我真的不得而知。“爱”是什么?当然,我知道每个人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当弗雷迪觉得和某个人在一起很舒服,他就开始“坠入爱河”了。然后他会去了解对方,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数周。就是这期间他发现了这个人性格中的某种缺陷,他也会视而不见,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优点上。 毫无疑问,他爱他们。但是,他们每个人得到的都只是他一部分的爱。没有人能独占他全部的爱,从来就没有。 我明白他是爱我的,而且我知道他也爱玛丽,但这种爱并不是媒体津津乐道的那种男女之爱。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信任是弗雷迪“爱上”别人的基础。当他不再信任某个人时,他对他的爱也就不复存在。 我甚至觉得,弗雷迪并不相信现实中有真爱。常人在初坠爱河时所品尝到的那种奇妙感受,他可以从自己写的歌中获得。他的身体释放途径之一是性,情感释放途径之一则是创作。对于那些敢于直面他,对他说“不”的朋友,他会回敬以“冲突”——这是他和朋友们相处的一种方式,也是他创作灵感的一大源泉。可想而知,既然在音乐中就能创造出完美无瑕的爱,他又何苦冒着被伤害的风险再跑到现实中去追寻什么真爱?如果他真的对每份感情都全身心投... (查看原文)
    谷天 2021-07-04 20:00:03
    —— 引自第192页
  • 裹尸袋的拉链一旦拉上,他就将永远沉入到那个黑暗的世界。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样子。虽然我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眼前发生的这一切终将到来,我也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我还是无法相信这是真的。这就是我亲爱的朋友留给我的最后回忆,它绝不美妙。只有在看到吉姆·哈顿送给他的小泰迪熊也被放进袋中随他而去时,我的心中才升起一丝暖意。 (查看原文)
    谷天 2021-07-04 23:16:33
    —— 引自第259页
  • 评论家则被弗雷迪归为另一种人,他觉得所有评论家都是一路货色,统统都是失败的表演者。他坚信只有表演者才有资格批评自己。表演者知道自己能力所及,知道自己的表现有没有达到标准。难道一个剧评人只要阅戏无数,就能对演员指手画脚了?评论家哪提得出建设性的批评?在弗雷迪看来,评论家每看完一场演出,心中留下的只有嫉妒之情,他们在嫉妒演员,因为演员所达到的境界是他们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他把所有的评论家都混为一谈,这一点我比较赞同。 (查看原文)
    利维亚的谢广坤 2022-06-24 16:03:56
    —— 引自章节:第五章
  • 弗雷迪喜爱大多数美国人标志性的热情与开朗。走在美国的街头,他不像在英国时那般备受瞩目,因为洛杉矶、纽约这样的城市已经聚集了太多耀眼的明星,多他一个也不会惊起什么波澜。那时的伦敦还不是国际大都市,酒吧11点打烊,俱乐部营业到凌晨2点,但在美国只要稍微做点功课,就可以狂欢个通宵。弗雷迪要乐子。 当时的美国正应了那句老话——“那儿的一切都更大、更好”。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2-06-28 06:31:1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古往今来,伤痛总是能造就天才。愤怒不仅是锻造天才的熔炉,也是激发他们才情的燃料。贝多芬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还能听见的时候,他固然创作出了大量了不起的曲目,然而当他耳聋以后,他才创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当然,弗雷迪也有他最后阶段写的那些歌…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2-06-30 06:33:44
    —— 引自章节: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