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基础 短评

热门
  • 0 她六舅 2022-04-03 23:00:30

    用身体、直觉、意识,感受并培养锻炼造型方式。 主观性形式设计:1.物质与印象的。源自对大自然都观察,不添加表现性效果地真实再现自然。2.智力与构成性的。从客观物体造型的构造开始,尝试解释事物,以有秩序和几何形式进行排列。3.精神和表现性的。只跟随内在直觉的引到,忽略事物构造形式。注意明暗色调。

  • 1 无语凝噎 2022-04-02 16:43:08

    电子版缺页 讲述的不如色彩艺术精彩

  • 0 沙漠浇水 2022-01-18 14:05:35

    大一时老师教过一点里面的内容,当时还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那时候被应试技巧蒙蔽,现在会想为什么不早点知道,遇见此书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吧😅

  • 1 星云 2022-10-30 11:11:15 河南

    绘画一般都是物质的/印象的,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并重。 要么就是精神的/表现性的,主观感受大于客观事实。 最理性的也是抽象的就是智力的/构成性的,客观事实大于主观感受。(也就是解构) 目录: 序言 前言 明暗对比 色彩原理 材料与质感 形式的原理与实践 节奏 表现性的形式设计 主观性的形式设计

  • 0 PF Z 2023-04-13 16:18:45 河北

    本书是《色彩艺术》的有益补充,以及教学实践的应用展示。在专业性教导之外,我无法描述伊顿对于艺术教育理念在本书的进一步阐述给我的感动。艺术教育,当如是。伊顿不愧为老子的拥趸,当你学完之后,他才告诉你,艺术创作最关键的还是直觉,规律只是工具,创作到最后,你最好把它们都忘了,听从自己心灵的引导。这就是太极的真谛啊!这就是艺术创作之“道”。切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真理。大道至简,大简无形。所有艺术的终点都是哲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0 phoenix.w 2023-09-21 07:01:11 山东

    这本相比较色彩艺术逊色太多,什么都没讲清楚的感觉,真的只是一本“讲义”。

  • 0 彳亍 2022-07-28 16:59:16

    插图很珍贵 1、艺术家和工匠之间没有本质区别,艺术家是一个有高度有觉悟的工匠,但手工艺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所有创造性工作的首要来源 2、我们外在世界中的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必须通过内在的思维和精神力量来平衡 3、触觉感知的提高对于所有纺织品有关的从业人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4、如果要在不破坏图像平面的情况下保持空间深度的错觉,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要在画面中使用对角线、交叉点和明暗色调 5、如果想要在一个构图中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式特征,创作者必须拥有对于形式的强烈敏感性,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形式力量组成一个平衡的整体 明暗对比、形式、节奏、色彩、比例、结构、质感、空间方向、体积

  • 0 商行天下 鼎力四 2024-03-12 19:02:07 甘肃

    人人都可以轻易的拥有一支笔,但是很难成为一名画家。每个颜色都有其对应的特色,这些都是受用一生的知识。拥有很多理论知识远远不够,毕竟还是要依靠本能去创作,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与活力

  • 0 麒麟だいすけ 2024-01-01 21:41:50 天津

    摄影构图学的方法就是从这来的。

  • 0 WHAT? 2024-09-04 13:44:27 北京

    挺有意思的。关于感觉的教学必须在感知中进行。问题不在于明暗对比,在于其组合的感觉。艺术家是用感觉的经验创作。

  • 0 icancu 2024-12-20 00:19:01 上海

    这本没太读懂

  • 0 马里奥 2021-10-04 11:32:30

    读过三十年前的版本,文字是压缩的,阅读性很差,但仍然被伊顿的教学思想所感动,后来又看了《包豪斯时代》,了解了很多关于包豪斯的趣事,比如格罗皮乌斯不会画画,以及伊顿是拜火教,还提到了中国的道家等等……。 今年发现有再版就立马购买了,读时是在回家的火车上,粗略的翻了一遍。结合周至禹的设计素描色彩和形式基础会更好的理解。

  • 0 X. 2024-04-30 00:58:40 江苏

    同事说了个遍,丝毫不提Gertrud Grunow?

  • 0 雨的旋律 2024-09-23 21:21:45 浙江

    很本质,内容有点少。

  • 0 momo 2022-11-06 16:29:15 浙江

    明暗,色彩,形式,质感,节奏,主观素质。一幅好的作品在无形中巧妙表达了上述所有。

  • 0 小春日和 2022-06-27 16:24:40

    1、明暗对比 2、蒙太奇质感练习 3、形式 4、节奏(从音乐中体会)5、表现性形式设计(从自身感受出发 把情感表现出来 如:咆哮的老虎、脱缰的马) 6、主观性的形式设计:从每个人的特点出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