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罪案故事:如坠深渊 短评

热门 最新
  • 88 你可太逗了 2021-09-19 12:37:54

    垃圾厕所读物都算不上。最垃圾的就是前面写的介绍文,那吹捧的臭味儿都快溢出纸面了。什么古今中外第一人,内地港台都没这位作者牛。其实就是捡了些日本著名罪案写些流水账。喜欢这类故事的,建议直接到B站或者知乎,大把同类而且更优秀的“作品”(姑且叫作品吧),别浪费钱了。

  • 65 大阪烧啊烧 2021-09-09 14:57:56

    上市一天就冲到榜单第一,淼叔厉害了。身为他的编辑,说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淼叔的幼儿园真的是在京城81号上的,那里真的没有鬼。

  • 17 星尘 2021-08-18 13:58:42

    介于纪实文学和犯罪小说之间,让人看得不寒而栗。 最可怕,最恐怖的故事,用八个字就可以完全概括:本书来自真实故事。 本书讲述的就是日本发生的真实案件,很客观的进行还原,呈现真实而不是煽动舆论。 要强调的是,作者写这本书,并不是为了猎奇或者是娱乐化犯罪,更不是为了罪犯开脱。 我们也不该带着一种吃瓜的态度来审视这些案子。吃瓜和求真相确实是不一样的。罪恶发生之后,吃瓜的人希望事情闹的越大越好,剧情越精彩越好;而求真相的人只希望,幸存者受到的伤害越轻越好,罪恶越少越好

  • 38 fantasyland 2021-09-28 00:35:52

    现在的书托是真的多。毫无新意的故事加上平淡无奇的文字。 好比书里有一章讲暗网的,还以为有诡谲的手段,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案件。结果除了开头稍微介绍下暗网,然后四个犯罪分子通过暗网认识的。其他就完全跟暗网无关了。如果是这样那暗网换成任意一个论坛或者社交软件也是成立的。

  • 19 不知名的顾影子 2021-09-02 20:24:47

    法律约束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而道德让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10 金西瓜 2021-10-07 23:51:06

    纪实文学还是犯罪小说,很难界定,但刚开始看时确实会对案件的真实可怕所震慑,但越后面却越疲累了,不是案件没有力量,只是记录真实不是将这些案件无关巨细地照搬,如果这样,创作也显得太简单了吧

  • 7 原生麦子🎄 2021-09-14 00:21:05

    【2021131】算是对日本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的资料的归纳收集整理。印象比较深的是几个问题:一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名古屋情侣被害,手段那么残忍(包含活埋),最后因为犯人都是未成年人,没有一个人死刑,有几个甚至五年七年?与此相对的是十九岁被判死刑的关光彦;二是涉及到两国的佐川一政的案件,先是法国法院把日文“腹膜炎”错翻成“脑膜炎”导致法院做出精神病无罪判决,再是佐川一政回国后因为国家子,法国拒绝证据移交,导致佐川一政在日本也没能被定罪,甚至还吸引大众眼球,一度因为版税等赚得盆满钵满?!三是死刑存废,“死刑其目的并不在探讨犯罪者是否还拥有未来,而是保护我们这些认认真真生活着的人”,死刑犯有人权,被害者就没有了吗?(日本这种关他个十几二十年突然通知明天就执行死刑也是很刺激👍🏻

  • 4 7酱™ 2021-09-19 11:57:55

    还行吧,比没药花园2要强一点。 也是很缺乏分析的部分。

  • 11 Tyke 2021-10-10 11:36:21

    这部书,在小红书种草的,但我觉得风有点大。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十个案件的选择是不错的,都属于罪大恶极且泯灭人性的故事。 然而,每个故事的描述,感觉文采还不如中学生,我觉得自己甚至文采都要好过作者…非常流水账的记录方式,作者没有任何讲故事的意思… 第三,这本书定价太贵了…真的觉得踩雷了,这个钱我买什么不好…

  • 4 solar 2021-09-19 18:17:58

    没了李叔捧场少了一点点欢乐~~

  • 5 汤✨ 2021-09-12 15:37:46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原因 是某篇推荐里提到了包丽。会一直记得包丽。第一个故事很磅礴 关于人性的泯灭与暗涌 怎么说呢 罪恶故事看到后面 很多情节都是和女性不要夜晚外出相关 还是觉得很可怕 命丧于此 但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什么时候能够不要 女性夜晚外出 (胆子也太大了吧) 成了犯罪的开端 再扣一分 序言很像商业互吹 以及 借包丽营销 却毫无关系。

  • 7 Stof_Schaduw 2021-09-15 00:35:02

    精彩是精彩。但感觉有很多公众号里面的细节直接被忽略了。为啥呢?

  • 3 胖虎是个憨熊 2021-09-11 23:53:31

    不是日本人写的,但胜似日本人写的。从这本书看出来作者绝对是相当用心。这些案子可能在中国不是太有名但在日本应该个个都是闻名一时的案子。每一个案子读起来都令人发指毛骨悚然。

  • 4 Puparia 2021-11-24 00:35:50

    就感觉跟在公众号看故事时差距有点大,既然出书了,可以发表一些作者对案件的感悟或者剖析,现在就是案子整合完了之后就完了,就这?有必要出书吗?我看报纸不得了吗?冲着作者买的,但是书的内容质量匹配不上作者讲故事的实力,略显敷衍了

  • 4 Zürich 2021-12-09 23:58:50

    哈哈我为什么要买这本书?除了第一个案子,其他都好无聊。图书博主推这本书的时候,良心真的不会痛吗?封面写着“第一卷”,这。。。没必要继续出了。。

  • 2 Arumi 2023-03-08 11:39:52 浙江

    流水账,且叙述视角可疑。

  • 3 不吃米饭BCMF 2021-12-12 19:57:01

    就是日本故事会,一天读完

  • 3 小龙 2022-08-29 10:27:47 重庆

    太差了,把几个猎奇的大案堆在一起就出本书,既没有文笔也没有分析,还夹带私货,里面很多因果关系根本不成立,作者用幼稚的文笔胡编了一些关于人性,犯罪心理的东西。

  • 4 大奇 2022-08-04 23:34:12

    公众号忠实读者,实体书买的首发签名版。读后感四个字:味同嚼蜡。案件撰写基本采用流水账的叙述方式,作为睡前手机读物还算合适,放在书本里实在太过干瘪。何况纪实类的文章在手机端读还会穿插一些真实剪报和照片,提升阅读沉浸感。实体书只能全依赖于作者的讲述,显然这本书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

  • 4 一一。 2021-12-12 17:32:20

    怎么说呢,没有得到过多的有效信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