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短评

热门
  • 5 优雅骑士 2022-09-30 14:34:09 安徽

    本书以税关税收数据和商人会馆集资的“抽厘率”折算经营规模,利用商人捐款的地域分布考察商镇腹地范围的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能否真正反映当时市场流通状况的全貌,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同时,作者为了体现自身对于施坚雅研究的突破,强调在华北地区不少行政级别较低的城镇在市场层级中处于较高的位置,而非市场层级越高,官方色彩也越浓厚。实际上,作者所列举的几个所谓行政层级低而市场层级高的地区如烟台、大汶口以及台儿庄等后来也都发展成了大城市或者交通要道,其中更有可能是行政层级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地方商业繁荣立马就成政治中心,而一个原先市场层级较高的地区衰落以后可能行政上暂时仍处于较高层级。此消彼长而已,用这个来试图突破施坚雅显然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 2 伯凌 2022-04-05 14:25:03

    许老师多年成果的整合。使用了税收与商人会馆碑刻资料,并同施坚雅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有益的对话。虽然诚如许老师所说,主要是时间所限以及方便同施坚雅的“华北”区域界定(未将山西列入)进行比较,因此并未考察山西的商业城镇。但冀鲁豫三省大量出现的山陕商人活动,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山西商业城镇研究的重要。

  • 1 面面 2022-02-28 17:19:09

    大量利用地方志及会馆碑刻资料,部分章节存在重合。亮点在于运用明清会馆碑刻史料反映商帮及城市经营规模、商业结构与经营特色,并通过分析集资建造会馆的商人商号的地域分布反映市镇的腹地范围,分析会馆集资的抽厘率估算各商号的经营资金和规模,进一步反映市镇商业规模。

  • 1 kya 2021-12-23 20:06:27

    加上山西、淮北、苏北就完美了

  • 2 火锅店在逃肥牛 2021-11-25 14:44:54

    在施坚雅市场层级理论基础上,许檀老师做了进一步精细的实证研究,并有所修订;有所缺憾的,全书时常提到山陕会馆和山西商人,但却缺少了对山西的考察,当然,这是一种“苛责”。

  • 0 流惜子 2022-04-18 01:29:00

    作者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经对华北商业城市进行了非常充分的个案研究,本书即是这一系列个案的结构性整合,会馆碑刻的利用方式对明清经济史与社会史尤其具有方法论的贡献

  • 0 霖齋 2023-09-30 23:55:18 天津

    以传统研究进行理论对话,许老师可能要往华中走,但山西还空着。

  • 0 贪吃的胖虎 2024-08-27 11:48:23 美国

    这书很难评。收集整理分析了大量史料的价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作者既没有深挖,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理论。甚至别人有一定解释力的理论框架被拿来用以……分类🤦总之……不看也罢……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22-09-09 19:20:36 上海

    “《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是作者在20多年实地调查和个案研究基础上,对明清时期华北城市与市场进行的综合性研究。《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共分三编八章,对明清时期冀鲁豫三省50多个较重要的城、镇进行了系统考察梳理,在城市覆盖面上远超过以往华北研究中的举例性考察;特别是对其中30多个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商业城镇的重点考察,更弥补了以往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作者开创的以商人会馆集资的“抽厘率”折算经营规模,利用商人捐款的地域分布考察商镇腹地范围的方法,以及对传统城市研究新的指标体系的探索,有助于推进传统商业城镇研究的量化和深入。”

  • 0 HulluuSolaris 2022-07-29 23:31:47

    明清城市史华北商业市镇研究的集合之作,与影响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施坚雅理论相对照并依据实证研究的经验对其提出的每个区域中心所划八大层级划分方式做出一些调整,个人认为是在相关个案研究较多的背景下关于冀鲁豫商业城镇与市场的比较全面的研究。碑刻史料的运用对于小区域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启发,收集不易。

  • 0 建颜 2024-04-12 10:14:14 北京

    将施坚雅的8个层级简化为流通枢纽城市、地区性商业中心和基层市场三大层级。利用税收资料(关税和地方商税;税关多在流通枢纽城市,档案记录了关税数额、商品来源去向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后者主要在方志,根据税收数额确定地方性商业中心)、商人会馆碑刻资料(商人捐款提供的信息,“抽厘率”对经营规模进行折算)考察开埠制钱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脉络和水平。对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城市的商业布局、商业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进行比较,大量行政级别较低的商业城镇的崛起,反映了明清发展中的市场经济体系对原有的行政等级为中心的城市体系的突破,这些变化同样是近代中国市场化、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0 羊習 2023-11-14 19:45:13 山东

    翻阅,检阅。书中一些资料很不错((不过好多资料似曾相识?哈哈哈)当然和华南相比华北资料实在太少啦)另外嘛。。。可能因为我个人对施坚雅的理论了解还不透彻总觉得还少点什么??(可能需要我再继续提升自己再回头阅读本书)

  • 0 Pooh 2023-11-13 21:20:18 北京

    能把看似枯燥的题目写得有趣是一种本领。

  • 0 荀晓 2025-03-04 01:00:36 河北

    挺好的一本研究案例,书中出现的大量商业城镇有的已经彻底没落了,比如朱仙镇、张秋镇,即便是临清这样的商业重镇如今也只是一个县城。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工业重镇如博山,如今也没能在工业上表现出色。而药材贸易的重镇,安国、禹州等地,如今也没有升级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在明清之时,贸易的货物实在是太少,商业中心以及工业城镇最后的升级发展也有很大的困难。对于现如今的人来说,如今的商贸与生产早已经是不同的场景了,能和过去产生共情也很难。

  • 0 席缪 2024-09-09 20:33:29 湖南

    应该叫京津冀加豫东北地区的税关和交通经济枢纽,跟江南地区的一镇一业截然不同的,是华北地区存在大量同质性的商业市镇,这是两地对比的重点,但作者并未凸显,更是不知道为何要将山西踢出华北,也不明白为何不管河南南部和华中地区的商业交接点。有种顾头不顾腚的观感。

  • 0 飞飞凌太清 2021-10-05 11:51:47

    通过二十余年的努力,许檀老师在一众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起了一套基于实证研究之上的明清华北市场层级体系,是对施坚雅理论上构建起来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突破。税关档案和会馆碑刻资料,是作者研究的两大法宝,在作者多年的研究中,对其使用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简单明晰而又富有说服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