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章 史学田野考察的功用和机理
第一节 史学田野考察的五大基本功能
第二节 田野考察对传统文献校正的途径
第二章 史学田野考察的预案
第一节 史学田野考察目的的确定
第二节 前期资料搜集与资料“携备”
第三节 调查提纲与问卷访谈提纲设计
第四节 田野考察前的技术性准备
第五节 考察交通工具的确定
第三章 史学田野考察的对象、形式与分类
第一节 人物类调查分类和形式
第二节 遗址类调查对象的形式与分类
第三节 民间历史文献的种类与价值
第四节 可移动器物类和现代场景与价值
第四章 史学田野考察的路径与实施
第一节 史学田野考察的进入形式
第二节 史学田野考察的人员构成
第三节 交通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徒步考察的装备和技巧
第五节 史学田野考察安全问题
第六节 向导、采访者的选择和采访技巧
第七节 调查过程文字记录和摄录像记录
第八节 实物收集、探坑试掘、景观测量、碑刻拓印
第九节 史学田野调查资料后期整理、鉴定
第五章 史学田野考察与研究视野的调适
第一节 改变我们的表达方式:学术研究载体的田野调适
第二节 大格局空间与小生境点:历史学研究的空间选择与问题定位
第三节 个体与整体、典型与特殊的选择
第四节 生理因素对人文的支撑: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距离
第五节 非均质的地表空间的塑造:地理环境差异性下的田野考察
第六节 形而上的历史空间:制度、事件、人物、风尚的空间痕迹
第七节 遗存与历史的距离:无机遗存与客观的历史
第八节 口述记忆的得与失:田野口述与历史的距离
第九节 传说与历史距离:文化的历史与科学的历史
第十节 兼容与一体:方法的差异与学科的相互借鉴
附录一 史学田野考察报告案例
(一)寻觅皇木采办之路
(二)明代皇木七年探秘记
(三)我的金沙江情结——清代滇铜京运金沙江运道考察记
(四)明清成渝东大路重庆段四年考察札记
(五)明清成渝东大路四川段考察记
(六)云南明代小脚移民部落考察记
附录二 蓝勇田野考察纪年(1976—2021年5月)
· · · · · · (
收起)
1 有用 秋山散人 2022-10-04 11:30:20 重庆
附录颇有趣味
0 有用 金金金拾钻石 2023-05-15 15:40:45 北京
操作方法指南手册
0 有用 万箭齐发 2022-07-04 23:03:24
有的部分翻的细,有的部分草草翻过,不过这类书还确实对于干这块的来讲,还是有可参考借鉴的,尤其我这种爱好者来讲
0 有用 良家子 2025-01-10 17:09:26 陕西
有关皇木采办的部分,配合相关论文阅读。而且蓝教授太爱吃皇木腊肉了哈哈哈!
0 有用 三十抄 2025-03-13 21:08:36 江苏
蓝勇的史学田野,也强调印证传统史料,更扩大到民间传说和环境感知,包括记忆、形胜,文物,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历史事件与地理交通相关的考证问题,比如特别典型的西南皇木采办、滇铜京运、成渝驿路等等,更从历史地理引申到历史民族学、人类学的“小生境”(结合考古的地层学和器物学)、历史学的“空间痕迹”和口传记忆、文化学的“线性文化遗产”等等。读万卷书同时行万里路是必须的,任何时期保存历史有关的影像资料都是异常重要... 蓝勇的史学田野,也强调印证传统史料,更扩大到民间传说和环境感知,包括记忆、形胜,文物,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历史事件与地理交通相关的考证问题,比如特别典型的西南皇木采办、滇铜京运、成渝驿路等等,更从历史地理引申到历史民族学、人类学的“小生境”(结合考古的地层学和器物学)、历史学的“空间痕迹”和口传记忆、文化学的“线性文化遗产”等等。读万卷书同时行万里路是必须的,任何时期保存历史有关的影像资料都是异常重要的,关键是发现什么样的证据,考证什么样的问题,勘察背后有什么样的思想。如果说现地研究集中在文学地理,史学田野处理的是更广阔的历史世界。但是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究竟到何种程度,景观考古的限度在哪里,也是要考虑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