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译自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既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本书主要阐述儿童的人格形成以及由此展开的教育意义。作者将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划归为“追求优越”“自卑情结”“社会情感”三个方面,并一一用案例与理论展开解析。书中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又展开为“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与性”“教育中的错误”“对父母的教育”来进行解析与提供方法,为家长和老师解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主要著作有:《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神经症问题》。正面管教、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民主育儿、美国S.T.E.P.父母效能系统训练等风靡全球的教育理念都深受阿德勒教育思想的影响。
> 全部原文摘录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已经充分表达了全人的概念,也能看到成长型思维、积极心理学的影子,对人的洞察核对教育的洞见,潜移默化的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作为了解孩子、了解教育的读物,还挺有意思。
很多有益的收获,更好的理解小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更好的去解决。
有点晦涩难懂,主要针对问题儿童,有些观点还可以,比如:1.要对整体人格有所了解后,才可能尝试理解个体的某一单个行为。2.娇惯的孩子怕黑,数学不太好,语言表达有所欠缺,注意力不集中(确实鹏鹏存在这一现象),但如何不娇惯育儿文中没说。3.若孩子总是回避大人眼神,多半心中有鬼。4.不要过于唠叨。5.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时就已成形。6.不要仅仅因为眼前的一次失败就对孩子失去信心,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做出... 有点晦涩难懂,主要针对问题儿童,有些观点还可以,比如:1.要对整体人格有所了解后,才可能尝试理解个体的某一单个行为。2.娇惯的孩子怕黑,数学不太好,语言表达有所欠缺,注意力不集中(确实鹏鹏存在这一现象),但如何不娇惯育儿文中没说。3.若孩子总是回避大人眼神,多半心中有鬼。4.不要过于唠叨。5.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时就已成形。6.不要仅仅因为眼前的一次失败就对孩子失去信心,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做出悲观的预期,孩子们会因此失去活力。 (展开)
不错,有新的体悟
> 更多书评 1篇
> 5人在读
> 11人读过
> 26人想读
订阅关于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猪猪侠 2023-05-05 12:18:03 上海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已经充分表达了全人的概念,也能看到成长型思维、积极心理学的影子,对人的洞察核对教育的洞见,潜移默化的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作为了解孩子、了解教育的读物,还挺有意思。
1 有用 Lucky 2024-04-03 16:49:28 广东
很多有益的收获,更好的理解小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更好的去解决。
0 有用 小昭 2022-09-06 15:48:08 广东
有点晦涩难懂,主要针对问题儿童,有些观点还可以,比如:1.要对整体人格有所了解后,才可能尝试理解个体的某一单个行为。2.娇惯的孩子怕黑,数学不太好,语言表达有所欠缺,注意力不集中(确实鹏鹏存在这一现象),但如何不娇惯育儿文中没说。3.若孩子总是回避大人眼神,多半心中有鬼。4.不要过于唠叨。5.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时就已成形。6.不要仅仅因为眼前的一次失败就对孩子失去信心,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做出... 有点晦涩难懂,主要针对问题儿童,有些观点还可以,比如:1.要对整体人格有所了解后,才可能尝试理解个体的某一单个行为。2.娇惯的孩子怕黑,数学不太好,语言表达有所欠缺,注意力不集中(确实鹏鹏存在这一现象),但如何不娇惯育儿文中没说。3.若孩子总是回避大人眼神,多半心中有鬼。4.不要过于唠叨。5.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时就已成形。6.不要仅仅因为眼前的一次失败就对孩子失去信心,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做出悲观的预期,孩子们会因此失去活力。 (展开)
0 有用 球球 2025-03-19 09:54:23 广东
不错,有新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