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玉琮是中国古代极具特色的玉器,列为玉中“六器”之一。古代文献以璧琮表示天圆地方概念,考古发现有大量玉琮,证明玉琮的传承由史前到秦汉没有中断。 本书回溯学界对玉琮的发现与研究过程,梳理出一些问题要点,提出一些新的解释,着力于纠正以往认知的错讹,提示新的视点,集中在玉琮的名称含义、形状结构、纹饰解释、用途推测等方面展开研究,考察古中国人在玉的世界里构建了怎样的精神家园。
王仁湘先生的叙述太精彩了,玉琮的方方面面都有写到,很有追索谜底的趣味。几点比较重要,一个是琮的“射”的概念,需要区别于区别于琮口。一个是注视的焦点应在“八方八角”,即以转折处扩展开。最后一章的源流考证,从放置方位讨论到龟与“宗函”等原型猜想,再到祭地的灌礼,还原出一种使用场景:牲血由玉柄连接的勺舀起,通过琮孔缓缓流进大地,让地母痛饮鲜血(令人惊悚)。随后琮和璧逐渐消隐,但在汉画像中日月形象中还模糊... 王仁湘先生的叙述太精彩了,玉琮的方方面面都有写到,很有追索谜底的趣味。几点比较重要,一个是琮的“射”的概念,需要区别于区别于琮口。一个是注视的焦点应在“八方八角”,即以转折处扩展开。最后一章的源流考证,从放置方位讨论到龟与“宗函”等原型猜想,再到祭地的灌礼,还原出一种使用场景:牲血由玉柄连接的勺舀起,通过琮孔缓缓流进大地,让地母痛饮鲜血(令人惊悚)。随后琮和璧逐渐消隐,但在汉画像中日月形象中还模糊存在,似乎印证了阴阳象征的一个来源。作者抛出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文字也坦坦荡荡,痛快。 (展开)
配图非常高清精美,对玉琮全面讲解,好书
> 2人在读
> 6人读过
> 40人想读
订阅关于方圆一体:玉琮的故事五千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郁则 2021-10-09 15:08:24
王仁湘先生的叙述太精彩了,玉琮的方方面面都有写到,很有追索谜底的趣味。几点比较重要,一个是琮的“射”的概念,需要区别于区别于琮口。一个是注视的焦点应在“八方八角”,即以转折处扩展开。最后一章的源流考证,从放置方位讨论到龟与“宗函”等原型猜想,再到祭地的灌礼,还原出一种使用场景:牲血由玉柄连接的勺舀起,通过琮孔缓缓流进大地,让地母痛饮鲜血(令人惊悚)。随后琮和璧逐渐消隐,但在汉画像中日月形象中还模糊... 王仁湘先生的叙述太精彩了,玉琮的方方面面都有写到,很有追索谜底的趣味。几点比较重要,一个是琮的“射”的概念,需要区别于区别于琮口。一个是注视的焦点应在“八方八角”,即以转折处扩展开。最后一章的源流考证,从放置方位讨论到龟与“宗函”等原型猜想,再到祭地的灌礼,还原出一种使用场景:牲血由玉柄连接的勺舀起,通过琮孔缓缓流进大地,让地母痛饮鲜血(令人惊悚)。随后琮和璧逐渐消隐,但在汉画像中日月形象中还模糊存在,似乎印证了阴阳象征的一个来源。作者抛出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文字也坦坦荡荡,痛快。 (展开)
0 有用 YS 2023-12-22 10:20:40 天津
配图非常高清精美,对玉琮全面讲解,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