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迁书画过眼录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malingcat 2021-07-31 16:26:18

    拍卖中的手稿,加上王季迁之孙在整理家族文件时偶然获得的宝藏,三本20世纪40年代王季迁日记手稿合集。此前杨凯琳编辑的《王季迁读画笔记》主要依据1959和1963年王在台北故宫看画的私人笔记和评语。本书内容更为丰厚,不仅有日常寓目和购藏的记录,还有交游、考辨、价格等信息,特别是此中体现的艺术见识,非常令人叹服。书中不时出现的下划线,是他在文稿中删去的,编辑勇敢地将其恢复,一是可以见出他的真实想法,二是可以见出鉴藏时的犹豫,相当有趣。比如他说“近代书画家张某,竟以作伪为号召,斯文扫地,莫此为甚。” 明眼人当能辨识这是直指张大千。他对齐白石的赞赏、对溥氏兄弟的批评,以时人眼目看也是十分坦率的。关于南北宗,亦有高论。王季迁藏品中差不多有五十张是中国最闻名的藏品,慧心明眼,叹为观止。

  • 4 韧勉 2021-09-10 15:55:00

    王季迁自问画不足为人师,而于画理及学画应两途径,尚能略知一二,但求不入歧途。造诣则在学者之天分与学力分耳。学画先求合法,乃为师之责,继求脱法,则在学者自为之。试观唐岱、王昱之师麓台,不可不工。拘泥不化,虽名师未必出高徒。唐寅之师东村而俊雅过之,有出蓝之目。师生之关系,如是而已。其鉴画每以题跋、款识、记载、印章等为依傍,而画之本身,犹不能彻底了解,故于画之款识稍有异同者,每失之交臂,殊为憾事。本书实乃大师之作,寥寥数语,品画之特点精要~

  • 1 项平 2024-03-31 12:59:00 甘肃

    专业识见当然过人。一大传统路数是把画史影响与作品分开,比如前面痛心“吾国画学自乾嘉后之日趋衰落,当以思翁为其源也”,后边仍旧推董为大家,灵机如一,用尽气力,实不可学。但做的几处中西比较很糟糕,只能说离人云亦云不算远。例如比较清六家与印象派,“惟麓台之用色灿烂,与后期印象派中之赛尚纳、梵高、谷诃等颇有合处,且不重写实,以发挥自我为目的,亦属异途同归也”,这是被当时的艺术史二道贩子们带到沟里去了。再过几年,49年他去纽约,到《画语录》时期已经是71年了。笔记还留下几处悬疑:“董邦达画有二种,一似王蓬心,一用细笔干皴,〇不类出一手。故宫所藏董迹亦两种互见,不知孰为真迹。”“迁按:前跋所云各名家类为名手,惟宋司马坚斋不知何许人,且未一见其画,为憾事耳。”

  • 1 聲聞 2021-08-21 14:30:30

    内容略少,图版较多,内容有重复处,整理有错漏。可与画语录同看。

  • 0 以弗所 2022-03-19 13:03:23

    完全不懂书画。文字没怎么看,觉得画挺好看的,虽然也是不懂。

  • 0 画游记 2021-11-01 22:21:11

    王先生的眼力还是很厉害的,不过实在没必要搞这么多配图还全铜版纸印。这应该是拍卖市场很喜欢的那种著录,这不,王先生提到数次的黄鹤山樵《煮茶图》马上要上拍了,著录便列了此书。

  • 0 琉璃仙人 2021-10-24 13:24:13

    在大都会有幸看过王氏珍藏。王氏对于中国山水南北宗,山水画的要素风格独具品味。正巧在听邵彦教授讲山水画,配合此书效果更佳。南宗写意实为自我造意之境,醍醐灌顶。

  • 1 五月的麦地 2021-12-06 00:19:06

    没有另一本可读性强,因为这本既专业又随性,有一定门槛。佩服王老的卓识,里面引用的画太小了,看不出细节,不过好在纸很好,印制清晰。

  • 0 邝海炎 2021-10-15 21:25:46

    都是干货,可惜我等门外汉没见过原画,只能望梅止渴,尝鼎一脔。王老对神品、逸品、能品的区分尤为卓识。但太干硬了,不适合一般读者,没做到雅俗共赏,4星吧。

  • 0 德珈 2021-11-19 12:57:16

    #编辑赠书#。今人在不同的平台有不一样的人设,讲着不一样的话。《王季迁读画笔记》略干,只是真伪高下的标注,ooxxx之类,对于外行来说过简,又不能窥其堂奥。《画图录》讲得详细,不过是老师教学生的语气。这本书是私人的笔记,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心得。有不少关起门来的不予外人道的体会和八卦,有点儿意思。喜欢王季迁书画收藏的朋友不容错过。

  • 0 Rosehelen 2022-01-06 20:27:26

    书内容不错,可惜王先生看的黄公望《芝兰室图》,配图是王蒙《芝兰室图》,牛头不对马嘴

  • 1 种瓜得瓜 2021-08-12 15:58:09

    可做历史文献看。王季迁也确实懂画,记录中虽然不多,但这样的人他肯定是忍不住要说的,说出来的一定不是无关痛痒的闲话。 上海书画的印刷可称精美,全书有近九十幅记录中的古画,包括册页,册页不是“选”,都是全的。

  • 0 阿墟 2021-08-06 17:23:03

    王季迁确实懂画。不过这一类的“鉴定”和“鉴赏”,真的是历史文献了。

  • 1 ly的读享生活 2021-08-30 06:18:51

    鉴赏品位和眼力底蕴,真是要泡在那个环境里,才能慢慢熏养形成的。作为民国时期的大收藏家,王季迁先生乃个中翘楚。尘封70多年的日记残稿、著录的首次整理面世,让后人得以略窥门径,对于民国时期的鉴藏方法,名士文人圈的交游,购画手续等,有所了解。书中提及《溪亭山色》、《卢鸿草堂十志》等书画之鉴真辨伪,寥寥数语已见功力,看其时代风格,再看个人风格,然后看款识、题跋等辅助条件,这些感性认识而成为理性判断的依据,旁搜博采,实非常人可及。附录收册页点评,全本。

  • 1 寧見 2022-05-24 03:33:58

    这是我心目中好书的一种,书写的目的非为出版,说的话是内心感发,很多真知灼见,书中大部分对画法和鉴赏的观点让人非常认同。出版后还原了手稿的残缺和删改,更能显得原汁原味,比经过整理完善的更可体现当时心境。

  • 0 May 2022-09-22 11:08:00 浙江

    寓目的廣度是鑒別的基石

  • 0 郁则 2024-05-09 23:52:29 北京

    仅仅是资料的性质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