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谋杀案》的原文摘录

  • 艾伦·康威曾说网络的出现是对侦探小说最严重的打击——这也是他把自己的故事都设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原因之一。他的说法不无道理:当一切信息都能随时随地被全世界获取,要将小说里的侦探塑造得智慧超群就变得十分困难。 (查看原文)
    A不是H 3赞 2022-01-26 19:56:20
    —— 引自章节:重返韦斯特尔顿
  • 版权信息 书名: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 作者:【英】艾伦·康威 出版社:猎户星出版公司 (查看原文)
    iClaud 2022-01-06 09:31:36
    —— 引自章节:《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
  • “是不是所有作家都像他那样?非得从身边的人事物中盗取素材?” “因人而异吧。”我回答,“但说是盗取不太准确,应该是吸收。这真是一个奇怪的职业,存在于真实世界和他们笔下的虚构世界之间。说起来,作家们的确都是极度的自我主义者,一方面十分自信,一方面又苛刻地自我审视,甚至自我厌恶……但他们关注的都只是自身而已。想想,他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独处!但他们同时又是最真诚的利他主义者,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文字满足他人的期待。我有时忍不住想,或许只有有缺陷的人才能成为作家——因为人生存在缺失,所以才想用文字填补。天知道,就算我再喜欢看书也当不了作家,所以才当了编辑。这样既能享受创作新书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又不用体验伏案写作的辛苦和无聊。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睡前饮料
  • “……我认为艾伦的书从未害过任何人,除了我以外。读者喜欢他的书,也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他们知道这些并非纪实文学,而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而我们谁敢说自己不需要呢?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播报;假新闻;自身本就不干净的政客们却互相攻击、泼脏水……或许人们只能通过一个可以逻辑自洽且会带你发现绝对真相的故事,才能获得一点安慰。”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马特尔舍姆荒原
  • 我不确定了解作家的生平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就拿查尔斯·狄更斯为例,如果读者知道作者本人也曾是伦敦街头的一名流浪儿童,也在黑乎乎、脏兮兮的工厂里当过童工,并且那里也有个名叫费京的男孩,会不会让他们在阅读《雾都孤儿》时有更加生动的体会?相反,当我们读到书中有关女性角色的描写时,又是否会因联想到他是多么冷酷无情地对待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而无法彻底融入故事?遍布全国的文学节把作家们变成了演员,为公众打开了一扇窥视作者私生活的窗户,而我总觉得,这扇窗户还是关着的好。在我看来,通过作品了解作者才更令人满足。 不过,编辑作品和阅读作品迥然不同。那是一场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就是要进入作者的大脑、了解他们的思路、共享创作过程。尽管伏案写作是孤独的,但周遭的环境却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它们的创作者。而我发现,当编辑越是了解这些作者,就越能帮助他们达成所愿,创作出令人心仪的作品。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兰仆林街
  • “监狱里的生活是没有镜子的,而没有镜子的人生意味着没有自我。” ——诗人、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兰仆林街
  • 庞德从不认为杀人是一场游戏,查案也不是玩拼图或解谜。他的工作本质是深入调查人性中最黑暗、最绝望的内核。只有对案件细节了如指掌、对人性有最深刻的洞察才有可能破案。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第五章 鲁登道夫钻石
  • “我很少为罪犯感到惊叹,我的朋友。” “是吗?” 庞德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自作聪明,以为可以骗过警察、钻法律的空子、瞒天过海、达成自己的目的。” "所以他们才危险。” “所以他们才很好预测。他们的危险之处在于,认为谁也无权阻止他们,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战场上的事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当一个人认定自己的行为是绝对正确的,那么无论他的目的或动机是什么,都会催生出最深的恶。”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黑暗降临
  • 窒息致死有很多种原因,比如阻止血液和氧气输送到大脑,这是最常见的死因;也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者动脉破裂。但是可能很少有人了解,窒息只需几秒钟就能令人失去意识,但因此致死却需要几分钟。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第十七章 月光花酒店
  • 阿提库斯·庞德经常说,案件调查中没有巧合——“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迹可循。所谓巧合,不过是这种踪迹的昙花一现而已。”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埃洛伊丝·拉德玛尼
  • 艾伦·康威曾说网络的出现是对侦探小说最严重的打击——这也是他把自己的故事都设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原因之一。他的说法不无道理:当一切信息都能随时随地被全世界获取,要将小说里的侦探塑造得智慧超群就变得十分困难。好在我没有要显示自己智慧超群,只是想查出真相罢了,但阿提库斯·庞德肯定会对我的方式嗤之以鼻。 (查看原文)
    徐天羽 2022-03-07 18:04:38
    —— 引自章节:重返韦斯特尔顿
  • 总的来说,我不太喜欢给小费,感觉这种行为有点过时,就像回到了过去那个把服务生或酒店工作人员当下层阶级的时代。 (查看原文)
    了不起的害羞君 2022-05-12 19:43:13
    —— 引自章节:布兰洛大酒店
  •   我不确定了解作家的生平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就拿查尔斯·狄更斯为例,如果读者知道作者本人也曾是伦敦街头的一名流浪儿童,也在黑乎乎、脏兮兮的工厂里当过童工,并且那里也有个名叫费京的男孩,会不会让他们在阅读《雾都孤儿》时有更加生动的体会?相反,当我们读到书中有关女性角色的描写时,又是否会因联想到他是多么冷酷无情地对待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而无法彻底融入故事?遍布全国的文学节把作家们变成了演员,为公众打开了一扇窥视作者私生活的窗户,而我总觉得,这扇窗户还是关着的好。在我看来,通过作品了解作者才更令人满足。   不过,编辑作品和阅读作品迥然不同。那是一场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就是要进入作者的大脑、了解他们的思路、共享创作过程。尽管伏案写作是孤独的,但周遭的环境却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它们的创作者。而我发现,当编辑越是了解这些作者,就越能帮助他们达成所愿,创作出令人心仪的作品。 (查看原文)
    了不起的害羞君 2022-05-12 19:43:13
    —— 引自章节:兰仆林街
  • 如果他真的在酒店居住期间发现了杀死弗兰克的真凶,那么凶手一定会将真相隐藏在书里的某个词或者名字、甚至对某个与案件毫无关联的事物的描述中。 (查看原文)
    反正 2022-05-13 00:14:20
    —— 引自章节:丽莎·特里赫恩
  • 读者喜欢他的书,也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他们知道这些并非纪实文学,而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而我们谁敢说自己不需要呢?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播报;假新闻;自身本就不干净的政客们却互相攻击、泼脏水……或许人们只能通过一个可以逻辑自洽且会带你发现绝对真相的故事,才能获得一点安慰。 (查看原文)
    小麦🐯🌌 2022-05-24 11:00:56
    —— 引自章节:马特尔舍姆荒原
  • 读者喜欢他的书,也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他们知道这些并非纪实文学,而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而我们谁敢说自己不需要呢?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播报;假新闻;自身本就不干净的政客们却互相攻击、泼脏水…或许人们只能通过一个可以逻辑自洽且会带你发现绝对真相的故事,才能获得一点安慰 读者喜欢看侦探小说的原因 (查看原文)
    有一颗胡桃子 2022-08-03 10:53:15
    —— 引自章节:马特尔舍姆荒原
  • 经过它的时候,我的双脚感受着碎石子的挤压,心里升起一种极为奇怪的不安甚至是恐惧感。然而我的恐惧并非因为艾登,而是由于塞西莉。她是女儿,也是妻子,更是一个七岁女孩的母亲,某天出门散步时,走进萨福克郡的郊外,却再也没回来。还有什么能比这种事更糟的吗?住在远离城市的郊区,时刻被大片空旷的田野树林围绕,此刻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你永远不会想到,自己或许有天会长眠于这旷野之中,成为它的一部分。 (查看原文)
    莓野莓莓 2022-11-10 10:20:26
    —— 引自章节:布兰洛农舍
  • 我有时忍不住想,或许只有有缺陷的人才能成为作家—— 因为人生存在缺失,所以才想用文字填补。天知道,就算我再喜欢看书也当不了作家,所以才当了编辑。这样既能享受创作新书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又不用体验伏案写作的辛苦和无聊。” (查看原文)
    莓野莓莓 2022-11-10 10:26:16
    —— 引自章节:睡前饮料
  • “ 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迹可循。所谓巧合,不过是这种踪迹的昙花一现而已。” (查看原文)
    莓野莓莓 2022-11-10 10:28:12
    —— 引自章节:埃洛伊丝·拉德玛尼
  •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职业,存在于真实世界和他们笔下的虚构世界之间。说起来,作家们的确都是极度的自我主义者,一方面十分自信,一方面又苛刻地自我审视,甚至自我厌恶……但他们关注的都只是自身而已。想想,他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独处!但他们同时又是最真诚的利他主义者,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文字满足他人的期待。我有时忍不住想,或许只有有缺陷的人才能成为作家——因为人生存在缺失,所以才想用文字填补。天知道,就算我再喜欢看书也当不了作家,所以才当了编辑。这样既能享受创作新书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又不用体验伏案写作的辛苦和无聊。 (查看原文)
    秦宁 2023-01-05 20:36:17
    —— 引自章节:睡前饮料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