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与书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郑先生 2022-03-27 00:02:17

    每一本被焚毁的书,都曾照亮了这个世界。

  • 6 Rosalinde 2021-11-06 14:51:52

    内容远超翻开它之前的预期,不仅是单纯追寻着每座城市的足迹,还深入了历史之中,战前、战时、战后和如今,事件依旧在继续。 最开始是小型控制,后来和它们流离失所、被迫离乡、各处转移的曾经拥有者一同,书籍们也被抢夺、焚烧、改名换姓、交换,处在颠沛的命运之中。罗森堡,魏玛歌德的橡树燃烧了,反犹思想的逐步构建,巴黎的流亡图书馆,红十字会拜访了隔都维尔纽斯,塔木德部队的挣扎,苏兹基弗的诗(再翻回扉页时心被撕裂的感觉),布拉克姐妹的故事与讨论过一次水晶之夜父亲……这是一条漫漫长路,很多书籍依旧在沉睡并等待,离结局还有很远很远,会有迎来的那天吗,希望如此。 “焚书之地,终将焚人。” P.S. 附张地图就超越完美了。打算去看《劫掠欧罗巴》,不过已经觉得一件价格高昂的艺术品不如属于一个人的记忆了。

  • 2 希鲮鱼 2022-03-20 16:58:45

    “但这不只是一场消灭肉体的战争,他也是涉及记忆与历史的战争。”

  • 2 东虹路旁人 2022-02-25 08:39:37

    #读完此书2022# 第八本,“这场(针对记忆、文字如书籍的)斗争发生在可能是世界上文化和知识水平最高的两个民族之间。”“纳粹既有书,又有剑,这就是它的力量与权势。”所幸这样的政权已不复存在。

  • 4 给房思琪写封信 2022-02-06 23:06:00

    一本讲述纳粹对犹太人的文化歼灭的小书。作者追随纳粹的足迹,去往不同城市进行考察与记录,同时穿插着对犹太文明的历史的回顾。纳粹的灵魂未死,诠释历史从来只是上层阶级的权力,弱势的人们被消失却是那么的容易。趁我们还存在,提起笔记录下一切吧。

  • 1 玉米的名字 2021-12-14 20:22:21

    确实是小书,有时翻译不是很通顺……但是小众的事实还是吸引人的!

  • 4 避秦者言 2021-12-31 20:11:32

    纳粹一方面是制造大屠杀的野蛮人,一方面又是热衷劫掠艺术品和珍宝的“好古者”。本书十分犀利地点破了这种矛盾形象的实质∶“既非人们所认为的‘文化野蛮人’,也不是反智主义者。相反,他们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知识分子,这种知识分子所安身立命的不是自由主义或是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而是他的国家与种族”。

  • 1 BAYERN_7 2021-11-29 21:55:54

    很小众,但披露了纳粹德国史上一些冷门的事实。

  • 0 xitchcock 2022-06-03 20:01:49

    惊心动魄,强烈推荐!

  • 0 clemenceau 2022-11-12 12:24:49 湖北

    这本书教导了人们如何面对黑暗和绝望,而且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希望和意志;作者以到欧洲各地向研究者访谈的形式来切入各篇章,风景各异,积淀深厚,伤痕累累,书中有大量不广为人知的丰富历史细节,足可以改编成纪录片了;当然这类书读得越多,对民族主义就越鄙视,对普世文明的信心就越坚定

  • 1 11 2022-04-17 15:25:52

    “抢走文字和记忆,是囚禁他们的一种方式。”

  • 0 FainT 2022-12-13 09:34:57 上海

    G256.1/4922-1 11.30 参考编目

  • 0 cecilia 2023-12-31 17:34:07 北京

    在23年最后一天终于读完这本沉重的书。人类的记忆是薄弱的,如果掠夺了他们的书与文献,摧毁篡改这些意识形态,宗教和历史,那么人也就将忘记自己的历史。 战争对于文化和文档的损毁是彻底的,不过即使在和平年代,改变思想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焚书是非常可怕的。 在统治的范畴中,没有人比谁更善良,胜利者、占领者都是一样的,谁也没比谁更正义。

  • 0 songtong2010 2023-11-30 13:18:47 北京

    因为书名翻译的原因,看之前以为是讲述著名的焚书类型和著作的。看后发现正相反,是纳粹如何致力于掠夺收集图书的,而这个内容对我的吸引力更大。客观说,一起记者写成的作品,都有重过程轻分析的特点,但欧洲的各种主题藏书介绍,实在也是欧洲文化爱好者的福音。整个过程像一个侦探小说的冒险故事,文笔流畅,给人的印象也很深,优秀作品

  • 0 Eleven. 2023-12-07 10:39:55 北京

    抢走人们的文字和记述,是囚禁他们的一种方式。

  • 0 Sebastian 2022-07-21 19:42:28

    以游记的形式展开,作家造访欧洲那些历经战火洗礼的图书馆,追溯犹太人、政治流亡者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这些图书馆几乎都在一战后达到了馆藏的巅峰,又很快因第三帝国的崛起遭受重创,藏书被纳粹大肆掠夺、在战火中焚毁、被盟军当作战利品瓜分,战后的追回之路道阻且长。将犹太金融和犹太布尔什维克妖魔化是国家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伪概念和虚假的历史需要书籍和档案支撑,依托文字才能控制记忆并构建未来,在雅利安人作战千年并最终告捷的史诗中,犹太人要作为永恒的反派被保存起来以供后人参观。从长刀之夜到德奥合并再到水晶之夜,纳粹德国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巧取豪夺,一手摧毁法国启蒙运动以降的理性精神,一手将德国浪漫的民族主义推向极致,不仅要夺取土地金钱,还要扭曲、偷窃文化遗产,极权主义对知识的破坏和对知识的渴望,哪个更可怕呢?

  • 1 kuroku 2022-07-26 00:02:25

    翻译的中文水平真不咋地,拿回去让你小学语文老师润色一下呗! 就我仅看的几页,感觉内容还挺好,可惜了 看了20页 忍无可忍 弃了

  • 0 菠萝米 2023-02-12 23:32:23 北京

    好看!从一个侧面了解纳粹德国,了解二战中的受难者,很沉重。

  • 0 乔不疑 2023-06-01 15:15:20 北京

    书籍承载的不仅是书中内容的文化记忆,还承载着所有者、阅读者的历史记忆。 在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上,书籍或许不如曾被掠夺的艺术品。但它承载的历史记忆价值丝毫不差甚至犹胜前者。 这场战争不消灭肉体,但是消灭思想和记忆。

  • 1 Rigel 2023-09-02 23:37:58 江苏

    从触目惊心到强迫自己麻木……好几处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奥斯特利茨》,有种换了一个视角重审惨剧的体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