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你坚持早起、跑步、读书、听各种课,努力到感动自己,为啥却总是看不到希望呢?周岭老师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你忽略了这种自我感动背后,藏着一个成长陷阱。一直以来,你只是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比如,你要读书,单纯只是输入的话,那就是自我陶醉。你还需要在读后去实践,并把心得写出来,再形成观点分享给他人。这就比那些只读、而不想、不写、不做的人要强太多。这样,你在为他人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就能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揭露现在流行的”成长陷阱“了。对普通人来说,不能”兑现“的学习和技能都是陷阱。
人生的目标: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最近半年一直在输入,读书,输出的较少,刚刚有了一些输出的想法,就碰上了这本书!幸运!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目标,突破成长的陷阱!
如果说上一本尚有集合式的观点可供参考,那这本书还真没让人感到所谓的“价值”所在
写得很好,今天早上阅读完毕。这本书要与《认知觉醒》结合在一起阅读,真的是周岭老师心血之作,特别是前几章。第二本书写得这么好,非常不容易,相信第三本书会更好。六章三个心法(价值,身份,心理),三个技法(策略,战略,成事)。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把内向成长看作培养习惯,把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能。换成这个说法后,你可能马上就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了: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即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
承接上一本«认知觉醒»这本书像是一本工具书,理论+实践,让方法更清晰,也更能对症下药,“心态上要慢,行动上要快。”
粗糙、肤浅,都是托吗? 本来两星的还是改成一星吧,作者居然在公众号表示他写的书能穿透50年,40岁了诶,能不能对自己和读者诚实一点。
能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向上的,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对我触动较大,比如岁环境的力量的解读等。但是其中引用到的吴军的话,说人的幸福感来源基因的复制和影响力,以及说人的利他性,对两点我持怀疑态度。 不久前正好也看完了《老子》《庄子》,正在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其中感触较深的是人不应过多向外求,对外界的评价过于看重,应更注重自己本心。 我更认同后者的观点,而前者作者在书中说的观点我觉得太过功利,这样容易陷到一种完全由外界所决定你人生的漩涡里。一定要基因的延续和影响别人才会开心吗?至少我不是这样的,也不是这样认为。
这本像是《认知觉醒》的实践篇,比较难说它好还是不好。 看过认知觉醒的话,这本看一下书名,翻看一下标题和highlight的句子,结合自己行为找到有所感触的部分应该就够了,思考行动是关键。
5.23第二次阅读,相比于第一部认知觉醒,感觉水准下降很多,只能用一般形容。道理都懂,做就是了。
没有太多的新东西
看过《认知觉醒》后非常有收获,因此看到新书《认知驱动》后便迫不及待开始看,期待有更多启发和收获。读完后,确实深受触动。因此,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三个主要收获:一,以前一直很纠结写作的意义,现在明白了写作就是写出有价值的内容,既可以总结自己所学,又可以帮助他人;二,以前一直觉得内向是不好的,其实不然。既然知道自己性格内向,那就换一种社交策略,即被动社交,让作品替自己说话;三,明白自己能力的有限,所以学会降低期待,明确目标,只做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事。
很正的价值观
以非常浅薄的话暗示了一些宇宙大道理。作者其实懂很多,但还是有所收敛,说的非常保守。这本书居然比第一本评分低那么多,只能说世人无福消受。
什么是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简单来说就是注重对外的技能发展,用自己的技能去复制更多的价值,通过做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提升自己的价值和收益。 认知驱动的目的在于主动创造价值,通过利他的作品思维让自己不断成长。
看完第一遍,第二遍来输出触动我的行动点!
这不就是鸡汤吗?我不相信没有人在刷分!
讲一句题外话:作为受过教育的普通人,最重要的不是获得成功,而是从自身层面创造价值,不用宏大,就从身边从家庭从自己的工作中做就 够了,这会是持久产生正向复利的事,同时也是极其不易极其容易被放弃的事。
普通人就是这样,不是很想活,也不是很想死,不是特别痛苦,也不是特别喜悦,急于求成,避难趋易,愿望有余,方法不足,在想变好和想偷懒之间打转,没有目标,无聊度日,缺乏专注,情绪内耗,过度依赖消费生产,视利己大于利他,苦于没有稀缺技能傍身,最终难以创造价值。
怎么说呢 这一系列的书越看越失望 方法论没有自己的提出 就像各种读书笔记的整合
> 认知驱动
138 有用 作家格格 2021-09-06 21:03:04
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你坚持早起、跑步、读书、听各种课,努力到感动自己,为啥却总是看不到希望呢?周岭老师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你忽略了这种自我感动背后,藏着一个成长陷阱。一直以来,你只是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比如,你要读书,单纯只是输入的话,那就是自我陶醉。你还需要在读后去实践,并把心得写出来,再形成观点分享给他人。这就比那些只读、而不想、不写、不做的人要强太多。这样,你在为他人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就能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71 有用 成悠 2021-10-07 09:05:13
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揭露现在流行的”成长陷阱“了。对普通人来说,不能”兑现“的学习和技能都是陷阱。
32 有用 王小鑫 2021-09-08 01:26:58
人生的目标: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最近半年一直在输入,读书,输出的较少,刚刚有了一些输出的想法,就碰上了这本书!幸运!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目标,突破成长的陷阱!
9 有用 科科科 2024-04-28 08:15:05 湖南
如果说上一本尚有集合式的观点可供参考,那这本书还真没让人感到所谓的“价值”所在
38 有用 知行捕手 2021-09-06 18:43:59
写得很好,今天早上阅读完毕。这本书要与《认知觉醒》结合在一起阅读,真的是周岭老师心血之作,特别是前几章。第二本书写得这么好,非常不容易,相信第三本书会更好。六章三个心法(价值,身份,心理),三个技法(策略,战略,成事)。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把内向成长看作培养习惯,把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能。换成这个说法后,你可能马上就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了: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即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
22 有用 pinger 2021-10-06 21:23:03
承接上一本«认知觉醒»这本书像是一本工具书,理论+实践,让方法更清晰,也更能对症下药,“心态上要慢,行动上要快。”
10 有用 他们猜随便猜 2021-10-14 20:03:33
粗糙、肤浅,都是托吗? 本来两星的还是改成一星吧,作者居然在公众号表示他写的书能穿透50年,40岁了诶,能不能对自己和读者诚实一点。
3 有用 葡萄萄葡 2023-03-25 23:30:28 江苏
能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向上的,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对我触动较大,比如岁环境的力量的解读等。但是其中引用到的吴军的话,说人的幸福感来源基因的复制和影响力,以及说人的利他性,对两点我持怀疑态度。 不久前正好也看完了《老子》《庄子》,正在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其中感触较深的是人不应过多向外求,对外界的评价过于看重,应更注重自己本心。 我更认同后者的观点,而前者作者在书中说的观点我觉得太过功利,这样容易陷到一种完全由外界所决定你人生的漩涡里。一定要基因的延续和影响别人才会开心吗?至少我不是这样的,也不是这样认为。
7 有用 ABC 2021-10-01 11:15:58
这本像是《认知觉醒》的实践篇,比较难说它好还是不好。 看过认知觉醒的话,这本看一下书名,翻看一下标题和highlight的句子,结合自己行为找到有所感触的部分应该就够了,思考行动是关键。
2 有用 海岛大馋鱼 2022-03-30 15:34:43
5.23第二次阅读,相比于第一部认知觉醒,感觉水准下降很多,只能用一般形容。道理都懂,做就是了。
4 有用 莱歌 2022-02-22 17:24:52
没有太多的新东西
9 有用 相思雨霖 2021-09-25 11:48:06
看过《认知觉醒》后非常有收获,因此看到新书《认知驱动》后便迫不及待开始看,期待有更多启发和收获。读完后,确实深受触动。因此,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三个主要收获:一,以前一直很纠结写作的意义,现在明白了写作就是写出有价值的内容,既可以总结自己所学,又可以帮助他人;二,以前一直觉得内向是不好的,其实不然。既然知道自己性格内向,那就换一种社交策略,即被动社交,让作品替自己说话;三,明白自己能力的有限,所以学会降低期待,明确目标,只做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事。
6 有用 把噗 2021-09-12 09:04:43
很正的价值观
4 有用 Nanajas 2022-10-18 23:33:38 广东
以非常浅薄的话暗示了一些宇宙大道理。作者其实懂很多,但还是有所收敛,说的非常保守。这本书居然比第一本评分低那么多,只能说世人无福消受。
4 有用 严缓缓的书影 2021-09-10 08:04:26
什么是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简单来说就是注重对外的技能发展,用自己的技能去复制更多的价值,通过做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提升自己的价值和收益。 认知驱动的目的在于主动创造价值,通过利他的作品思维让自己不断成长。
6 有用 Alaska 2021-09-08 22:01:05
看完第一遍,第二遍来输出触动我的行动点!
3 有用 沉默的导航 2022-01-04 19:08:56
这不就是鸡汤吗?我不相信没有人在刷分!
3 有用 李芍药 2022-08-19 14:44:59 山东
讲一句题外话:作为受过教育的普通人,最重要的不是获得成功,而是从自身层面创造价值,不用宏大,就从身边从家庭从自己的工作中做就 够了,这会是持久产生正向复利的事,同时也是极其不易极其容易被放弃的事。
3 有用 shininglove 2022-01-22 16:54:37
普通人就是这样,不是很想活,也不是很想死,不是特别痛苦,也不是特别喜悦,急于求成,避难趋易,愿望有余,方法不足,在想变好和想偷懒之间打转,没有目标,无聊度日,缺乏专注,情绪内耗,过度依赖消费生产,视利己大于利他,苦于没有稀缺技能傍身,最终难以创造价值。
1 有用 巴啦啦有魔法 2022-06-25 02:11:22
怎么说呢 这一系列的书越看越失望 方法论没有自己的提出 就像各种读书笔记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