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是最后一本啊,依然很受启发,感受到了心理治疗师这一职业的精密。与前年读《生与死的接点》相比,我也有不尽兴之感。
对于荣格学说分析得很模糊,比起方法更像是某种经验
中肯的。
远远比“入门”更深哪!
没有前三部的基础,也没有心理学基础,看起来有点困难。看完前三部来改评价
全书看完的最大感受是,不是谁都可以当心理治疗师,这是一项凝视深渊且极可能跌入深渊的高危工作,不是轻易说几句“我懂、我理解你”就可以应付了事的。
谈了意象、梦境、移情、共时性,过渡性礼仪,蛰居、宅文化也并不可怕,人本来就有很多身心灵的需求,慢慢探索,顺其自然吧。
治疗师的作用不是消除烦恼,而是陪伴来访者将问题转变为其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科学的兴盛衍生出对于科学的普遍信仰,虽然感知到超越自己的“心的高度的存在”,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因而过度在意超越“心理”的“身体”,把健康食品当成宝,对待慢跑像对待仪式一样; 过渡仪式的重要性; 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如果不能理解并接纳,便会感到不安,对于未解现象的“理解接纳体系”,便形成了宗教; 家庭中基本教养的发展,是培养真正个性的前提; 纠结的耐受力促进了个性的成长; 心理治疗是浓厚的从自身为出发的观点,各家说各话,不要太当真;
没有心理学基础会读得一头雾水,要把这系列前三本读完
系列读下觉得这本最动人,把前文所有提到的东西都融汇了。最后提到蛰居没想到去世前也在蛰居,共时性就这样展现了(?
看来心理治疗已经从弗洛伊德时期的机械因果律又向前发展了很多,河合是荣格派,以存在论和共时性改善因果律之弊,对梦的解释也更强调其多义性,尤其警示治疗师不要以科学或权威解释遮蔽来访者自我探索的机会。难度也在这里:如果心理学降低其作为普遍科学的追求,那么对治疗师的人性甚至来访者主体责任的要求都会更高吧?读完感觉治疗师是门艰难甚至高危的职业,需要全情投入(相较于专业的、科学的、局部的控制),在意识和无意识模糊的地带工作,忍受移情和反移情的考验,同时又要保持镜子一般的观察和体悟,让患者的灵魂自由运作。这也太??做到的人可以成为阿罗汉了。打三星的原因是作者看上去经验丰富,很想讲出心理治疗的复杂性,但每次到了机要处,总是蜻蜓点水地划过,让人很不尽兴。
浅尝
3.5,河合是荣格派心理分析治疗师,这本书就像简介提到的从8个方面讲了心理治疗、这原本也是对应主题演讲的开篇介绍文。读过其他心理类的书,这本的内容倒不是说有多让人惊艳,虽然书很薄、读起来还蛮费时的,但却让我觉得“啊哈,原来是这样啊”——看到了那些曾经忽略或遗忘的关键点。不过,诚如作者提及的“心理治疗具有补偿时代精神的倾向”“归根结底心理治疗还是重视‘个人’”来看,其实,心理治疗更多的时候起到的作用还是让人达到生活在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的平衡之中吧(也或者应该说是多数人希望/需要心理治疗达到的效果)。
这本不尽兴,太隔靴搔痒了,早年写的东西反而透彻些。是不是年龄大了,自己已经融会贯通,误以为读者也是如此…
很浅显,看完也入不了门
3 / 25:“深刻但不强烈的移情”,太太太赞同了。有些内容体悟不深,匆匆翻阅,不料儿子写的后记最后一句给我整恍惚了
虽说是浅浅的入门,但讲的很多方面需要反复理解。意象、故事、过渡礼仪是很有意思的部分。与之共生,下海卷入,反复入门……大概是这样一种循环♻️
内容比较散。 聚焦在“色身”的层面上去解决心境的问题,如同试图抚平水面波纹。在“解决问题上的努力”,也许会导致新的问题。
> 心理治疗入门
2 有用 なぎい 2024-02-16 07:12:35 广东
这本是最后一本啊,依然很受启发,感受到了心理治疗师这一职业的精密。与前年读《生与死的接点》相比,我也有不尽兴之感。
1 有用 谈雷🌈 2023-10-13 15:18:40 上海
对于荣格学说分析得很模糊,比起方法更像是某种经验
1 有用 L 2023-07-19 23:56:52 湖北
中肯的。
1 有用 土拨鼠jerry 2023-05-24 17:32:43 北京
远远比“入门”更深哪!
1 有用 绯琉璃 2023-01-26 22:14:59 广东
没有前三部的基础,也没有心理学基础,看起来有点困难。看完前三部来改评价
2 有用 真真文字疗愈 2022-08-19 10:49:28
全书看完的最大感受是,不是谁都可以当心理治疗师,这是一项凝视深渊且极可能跌入深渊的高危工作,不是轻易说几句“我懂、我理解你”就可以应付了事的。
2 有用 安德烈 2022-07-06 15:14:36
谈了意象、梦境、移情、共时性,过渡性礼仪,蛰居、宅文化也并不可怕,人本来就有很多身心灵的需求,慢慢探索,顺其自然吧。
4 有用 牛奶和牛崽子 2022-02-04 15:37:20
治疗师的作用不是消除烦恼,而是陪伴来访者将问题转变为其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科学的兴盛衍生出对于科学的普遍信仰,虽然感知到超越自己的“心的高度的存在”,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因而过度在意超越“心理”的“身体”,把健康食品当成宝,对待慢跑像对待仪式一样; 过渡仪式的重要性; 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如果不能理解并接纳,便会感到不安,对于未解现象的“理解接纳体系”,便形成了宗教; 家庭中基本教养的发展,是培养真正个性的前提; 纠结的耐受力促进了个性的成长; 心理治疗是浓厚的从自身为出发的观点,各家说各话,不要太当真;
1 有用 NeoTheCat 2022-04-12 23:36:36
没有心理学基础会读得一头雾水,要把这系列前三本读完
2 有用 齐齐贝 2022-05-07 01:43:00
系列读下觉得这本最动人,把前文所有提到的东西都融汇了。最后提到蛰居没想到去世前也在蛰居,共时性就这样展现了(?
3 有用 天气浴豹 2022-06-20 01:08:22
看来心理治疗已经从弗洛伊德时期的机械因果律又向前发展了很多,河合是荣格派,以存在论和共时性改善因果律之弊,对梦的解释也更强调其多义性,尤其警示治疗师不要以科学或权威解释遮蔽来访者自我探索的机会。难度也在这里:如果心理学降低其作为普遍科学的追求,那么对治疗师的人性甚至来访者主体责任的要求都会更高吧?读完感觉治疗师是门艰难甚至高危的职业,需要全情投入(相较于专业的、科学的、局部的控制),在意识和无意识模糊的地带工作,忍受移情和反移情的考验,同时又要保持镜子一般的观察和体悟,让患者的灵魂自由运作。这也太??做到的人可以成为阿罗汉了。打三星的原因是作者看上去经验丰富,很想讲出心理治疗的复杂性,但每次到了机要处,总是蜻蜓点水地划过,让人很不尽兴。
1 有用 ⠀ 2023-08-06 15:50:11 浙江
浅尝
1 有用 米米 2024-03-27 14:14:35 四川
3.5,河合是荣格派心理分析治疗师,这本书就像简介提到的从8个方面讲了心理治疗、这原本也是对应主题演讲的开篇介绍文。读过其他心理类的书,这本的内容倒不是说有多让人惊艳,虽然书很薄、读起来还蛮费时的,但却让我觉得“啊哈,原来是这样啊”——看到了那些曾经忽略或遗忘的关键点。不过,诚如作者提及的“心理治疗具有补偿时代精神的倾向”“归根结底心理治疗还是重视‘个人’”来看,其实,心理治疗更多的时候起到的作用还是让人达到生活在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的平衡之中吧(也或者应该说是多数人希望/需要心理治疗达到的效果)。
0 有用 野又鸟 2022-12-24 15:37:57 湖南
这本不尽兴,太隔靴搔痒了,早年写的东西反而透彻些。是不是年龄大了,自己已经融会贯通,误以为读者也是如此…
0 有用 庸人自扰 2022-10-06 09:32:38
很浅显,看完也入不了门
0 有用 NnNn 2025-01-15 11:40:34 四川
3 / 25:“深刻但不强烈的移情”,太太太赞同了。有些内容体悟不深,匆匆翻阅,不料儿子写的后记最后一句给我整恍惚了
0 有用 蝴蝶传话筒 2024-11-04 15:07:26 重庆
虽说是浅浅的入门,但讲的很多方面需要反复理解。意象、故事、过渡礼仪是很有意思的部分。与之共生,下海卷入,反复入门……大概是这样一种循环♻️
0 有用 郑先生 2025-04-16 18:44:50 北京
内容比较散。 聚焦在“色身”的层面上去解决心境的问题,如同试图抚平水面波纹。在“解决问题上的努力”,也许会导致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