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 短评

热门 最新
  • 230 椒芷 2021-10-28 20:15:04

    李娟:“恕我直言,唯一的障碍可能在于你对体面生活的贪图。如果觉得天天坐办公室写公文会伤害文学语言,完全可以换到挂面厂上班嘛。然而不舍得对吧?所以,你可能真的热爱文学,但它也真的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它在你的生活里频频退让,但你的生活从没向它妥协一次。或者你其实压根儿没啥信心,没有信心把一切未来交付于写作。你要把鸡蛋分两个篮放,这也无可厚非。所以最后两个篮都不满也应该知足才对。至少都不是空的。”

  • 181 格陵兰电吹风 2022-10-27 09:09:05 江苏

    李娟吃地域红利体现在她的文字大多口语化,遣词造句中没有精巧的设计,好几回在写故事时,她的记述略显平淡。不过我也承认,她聪明在发现了哈萨克族这块未经作家开垦过的区域,而后因众人对另一个民族的猎奇将她捧上了高位,只是不可否认的是,换文力更高明的人来写同样的故事必定更加出彩。这本书应该是她写作生涯中较早成型的文章,对于哈萨克族生活的描写细致程度不如羊道三部曲,或许当成汉族初步融入哈萨克族的趣事集锦去阅读是更好的选择。其中,对于小路尽头是孤独的一家人、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采摘木耳却陷入城市的贪婪之中等的感慨是私人化的,有些篇幅过长,反而失了韵味。但我也认可李娟这个人是乐观幽默的,好几处的转折,比如小男友才五岁后来发现竟是女孩等情节让人不禁捧腹。7.2,总的来说,适合轻阅读,不追求文学性。

  • 328 风 凉 2021-10-24 23:01:58

    7)几个晚上,睡前重看,《木耳》那篇翻了又翻,趣致里有朴素透彻,是森林瑟瑟的皮毛与心脏。无论是多年以前还是现在,李娟的文字让我总有迎风之感,像赤足站在草地上,面朝大地和天空,风穿过我的骨头和血管,我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感受她看过的山川河流。看完之后,躺下时有预感:大约能做一个好梦。

  • 93 zzzzzzzzyc 2021-10-02 23:19:32

    2021.09.22-10.02明显能感觉出来前期写作风格的不同,更加矫情一点,没有说不好的意思,就是能明显感觉出来女孩子的多情腼腆的心思,就像她笔下的哈萨克女孩一样,“那么的快乐,热情,又好像很寂寞似的。”

  • 22 TerraV 2024-01-23 02:19:51 四川

    文笔也太差了,劝退劝退了,没看完

  • 73 没事老想学猫叫 2021-11-07 13:24:28

    读过《记一忘三二》后狠狠喜欢上李娟那种风风火火兴致勃勃地叙述自己生活的文字,来到《我的阿勒泰》又发现了李娟的另一面。不同于《记》中侧重家庭生活的叙述,这本集子更工自然之景和风土人情的描写,而她呈现的那些异域的地理风貌和生活方式,需要倚靠文字细细地去想象,缓缓地沉进去体会(上一次有这种沉缓的阅读体验是在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啊好几年了我竟然还没有完全读完这本!)。第二次读李娟,仍然在地铁上又笑又哭。在夜里借由她的小时候抓回几个自己的童年残片:花草、烟火、酒席……那些空旷的贫瘠的被风灌注的日子,站在高岗上俯视,好像一切都有了生机,这么活在浩渺的天地间真是有趣。

  • 18 Mask 2023-12-22 11:26:17 浙江

    看了大半本,实在看不下去,这些文字如果说是高中作文,那我觉得是有灵气的,这一篇又一篇的流水账,大概年轻人才爱看吧

  • 16 raic 2023-05-06 17:04:58 江苏

    舍友在看,翻了下。呃呃okay,为满足沿海宝宝意淫而存在的作品,显然我不会是目标读者。感觉家乡一直在扮演避孕套的角色,用完即弃

  • 13 除却巫山非云也 2024-05-12 15:39:18 广东

    就……文学水平来说……有点捧高了……吃了地域红利吧。

  • 12 JinG 2024-05-09 00:50:43 河北

    李娟的文字有太多美丽的影子,三毛的纯真,迟子建的旷野,甚至萧红的惆怅。当然我知道,她不是她们,她是她自己的阿勒泰中的她自己。读着读着,忍俊不禁,总会想到,原来他们是这样生活的。读的越多,才会知道我们永远都不够宽阔,面对那么大的自然,我们永远都狭隘。在微信读书中的大量划线和笔记更是使这本书更加厚重,无数读者被每一个细节勾起了他们独特的回忆,这大概就是李娟文字的魅力。

  • 12 keo 2023-05-31 23:06:17 四川

    浪费我的时间,文笔很幼稚

  • 10 阿堪 2024-03-21 08:38:55 浙江

    可能我对散文过敏,总感到充斥着作者的傲慢和矫情,文笔和故事又非常寡淡,读完了对阿勒泰草原的印象仍非常模糊

  • 10 Vicky Ferrante 2024-05-04 12:43:27 江苏

    李娟的书总给我一种也要用文字记录自己生活的冲动

  • 8 Yup 2024-01-01 08:30:34 湖南

    同质化太高了。读了冬牧场,阿勒泰就显得有些枯燥

  • 10 一道脚印一道虹 2024-05-15 11:00:57 四川

    这么火让人不敢说不好,但就文字水平来说高中作文差不多,大自然充当了背景而有多了一层纯真的滤镜,有点像文字界李子柒,适合城里人观景,散文而言是真的很散了,流水账日记没有文体的讲究,偶有金句,不过没什么陌生化阅读难度才更容易流行吧,吹捧成天才作家的人是真的没有读过更多的书吗?同类型的我可能会更喜欢刘亮程,或者苏联时期的普里什文,帕乌斯托夫斯基或者张承志。

  • 23 哇嘎哩贡 2021-11-14 22:07:48

    十年前初读李娟,发觉她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风行一时的文化散文的“大境界、大气魄、大视野”,李娟的散文显然是“小”的。这样说并不带贬义,这种“小”是一种更为开阔和纯粹的对世界的打量。李娟的叙事聚焦小处,将人从宏观图景中解放出来,打开历史的褶皱,将镜头推进到边疆的细部,放大地窝子的壁毯、牧场的沙砾、山地的阴影,以白描笔法仔细展示着行走中的生命和有温度的生活,但不为它们贴任何外在标签,也不强加文化价值上的判断,她只是坦率地表达与呈现,不含褒贬立场,一如《庄子》所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读到四版自序中“我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其实最最向往的是我自己”,再次被她打动:明净,坦诚,温柔又勇敢,从不惮于在日光之下晾晒自己的孤独与落寞。我从心底感谢她,也祝福她。

  • 19 ˙Ꙫ˙ 2021-11-29 00:27:33

    木耳放在最后可能就是压轴的意思,很喜欢这篇!

  • 8 Hennessy Rd 2024-05-25 07:42:49 北京

    李娟的阿勒泰读到一半,发现书被拍成了电视剧,正在“热映”和“热议”,有种自己被历史选中的微妙感觉(其实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剧我没看,只瞟了一眼海报上俊朗的男主(应该是),就感觉到坏了,割木耳的内地人进山了。

  • 8 桐初 2023-04-16 19:59:00 新疆

    在可可托海读李娟。跟我的新疆客栈老板感慨,还好李娟没学过如何写作,因此没有潜意识里的各种条条框框,才能写出这样的自由的文字,哦不对,不是写出来的,是流淌出来的.....而我要花多少年才能把曾经“学到”的东西洗掉呢。

  • 6 Cesc Lin 2024-05-14 08:07:11 英国

    一种轻飘飘的少数民族叙事。对于作者来说,她本身就在进行着一种对少数民族的凝视,一切事物都被以汉族的视角衡量。当然,对于哈萨克族本身的文学转向是一个重点,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但绝不应该是少数民族叙事“正确”的样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