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重点看了有关阿甘本的论文,很喜欢第二篇《弥赛亚与主权者》,对《剩余的时间》,去主体化与再主体化的双重运动鞭辟入里。对homo sacer的词义辨析也很好,还是建议译作“牲人”吧,比较合适一点,“被排斥的人”也可以但有点长了。几篇文章都很好,可以常读。后面的罗森茨维格与列维纳斯互诠那篇有点意思,不是意向性结构而首先是分离构成了列维纳斯的思考,对智慧的爱到爱的智慧,不再是对某一个具体先在物,从先验主体... 重点看了有关阿甘本的论文,很喜欢第二篇《弥赛亚与主权者》,对《剩余的时间》,去主体化与再主体化的双重运动鞭辟入里。对homo sacer的词义辨析也很好,还是建议译作“牲人”吧,比较合适一点,“被排斥的人”也可以但有点长了。几篇文章都很好,可以常读。后面的罗森茨维格与列维纳斯互诠那篇有点意思,不是意向性结构而首先是分离构成了列维纳斯的思考,对智慧的爱到爱的智慧,不再是对某一个具体先在物,从先验主体出发的运动,而是首先在距离中订置双方,还是很有启发的。 (展开)
每一篇都有所受益。最有收获的是《例外状态》译者薛熙平写的“弥赛亚或主权者”,期待他的博论出版成书,姚云帆老师那篇从质料-形式角度去比较福柯与阿甘本的生命治理术、窝觉得这条思路有点怪,以及林奕慧写的“非审判的审判”窝没读太明白。
> 5人在读
> 5人读过
> 111人想读
订阅关于阿甘本与“神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南极旅行家 2023-02-16 23:12:08 上海
重点看了有关阿甘本的论文,很喜欢第二篇《弥赛亚与主权者》,对《剩余的时间》,去主体化与再主体化的双重运动鞭辟入里。对homo sacer的词义辨析也很好,还是建议译作“牲人”吧,比较合适一点,“被排斥的人”也可以但有点长了。几篇文章都很好,可以常读。后面的罗森茨维格与列维纳斯互诠那篇有点意思,不是意向性结构而首先是分离构成了列维纳斯的思考,对智慧的爱到爱的智慧,不再是对某一个具体先在物,从先验主体... 重点看了有关阿甘本的论文,很喜欢第二篇《弥赛亚与主权者》,对《剩余的时间》,去主体化与再主体化的双重运动鞭辟入里。对homo sacer的词义辨析也很好,还是建议译作“牲人”吧,比较合适一点,“被排斥的人”也可以但有点长了。几篇文章都很好,可以常读。后面的罗森茨维格与列维纳斯互诠那篇有点意思,不是意向性结构而首先是分离构成了列维纳斯的思考,对智慧的爱到爱的智慧,不再是对某一个具体先在物,从先验主体出发的运动,而是首先在距离中订置双方,还是很有启发的。 (展开)
1 有用 xxtmz_saint 2022-05-04 12:03:13
每一篇都有所受益。最有收获的是《例外状态》译者薛熙平写的“弥赛亚或主权者”,期待他的博论出版成书,姚云帆老师那篇从质料-形式角度去比较福柯与阿甘本的生命治理术、窝觉得这条思路有点怪,以及林奕慧写的“非审判的审判”窝没读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