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围绕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儿童群体展开研究,运用漫画及儿童的日常生活用品等素材反映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儿童节中不同儿童的纪念方式。 一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儿童生活以及时人的儿童观,以四四儿童节和儿童年为中心,研究儿童节的来历和儿童年活动的开展、儿童节中的纪念活动。下篇介绍民国时期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儿童权利、儿童福利、儿童问题、儿童教育、儿童健康、儿童读物、儿童游戏等,其中最后一章以山西晋西北儿童为研究对象举例,考察了战争与革命中儿童的境遇及地位。
虽然写的是近代儿童的生活,但仍然可以从如今的孩子们身上窥见影子。
鉴于国内的儿童史研究之薄弱,能够在相关领域出一本专著,故不忍二星。但是,本书虽名为近代儿童社会生活史,然大量使用档案、报刊史料,以规章制度、国家大事取代了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身体感知与体验的探索。从这一角度而言,本书严重的名不副实。本书叫做近代以来的儿童观,或许更加合适。因为这个儿童在本书中并不是实,而是透过规章制度,透过描述而被认知与被解读的。换言之,儿童的本体性缺席。从后记看,作者似乎并未接受过... 鉴于国内的儿童史研究之薄弱,能够在相关领域出一本专著,故不忍二星。但是,本书虽名为近代儿童社会生活史,然大量使用档案、报刊史料,以规章制度、国家大事取代了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身体感知与体验的探索。从这一角度而言,本书严重的名不副实。本书叫做近代以来的儿童观,或许更加合适。因为这个儿童在本书中并不是实,而是透过规章制度,透过描述而被认知与被解读的。换言之,儿童的本体性缺席。从后记看,作者似乎并未接受过博士阶段的学术训练,则此书学术价值之不高,似乎也有迹可循。 (展开)
> 5人读过
> 10人想读
订阅关于近代儿童社会生活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闲闲的闲人 2024-07-10 08:31:15 上海
虽然写的是近代儿童的生活,但仍然可以从如今的孩子们身上窥见影子。
0 有用 鉤深致遠 2025-03-28 11:36:28 陕西
鉴于国内的儿童史研究之薄弱,能够在相关领域出一本专著,故不忍二星。但是,本书虽名为近代儿童社会生活史,然大量使用档案、报刊史料,以规章制度、国家大事取代了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身体感知与体验的探索。从这一角度而言,本书严重的名不副实。本书叫做近代以来的儿童观,或许更加合适。因为这个儿童在本书中并不是实,而是透过规章制度,透过描述而被认知与被解读的。换言之,儿童的本体性缺席。从后记看,作者似乎并未接受过... 鉴于国内的儿童史研究之薄弱,能够在相关领域出一本专著,故不忍二星。但是,本书虽名为近代儿童社会生活史,然大量使用档案、报刊史料,以规章制度、国家大事取代了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身体感知与体验的探索。从这一角度而言,本书严重的名不副实。本书叫做近代以来的儿童观,或许更加合适。因为这个儿童在本书中并不是实,而是透过规章制度,透过描述而被认知与被解读的。换言之,儿童的本体性缺席。从后记看,作者似乎并未接受过博士阶段的学术训练,则此书学术价值之不高,似乎也有迹可循。 (展开)